应收账款融资:重装上阵| 海尔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大发展必备“四大神器”:平台、品牌、政策、专业人才
在蔡厚毅看来,尽管应收账款市场充满无限的空间和潜力,但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现实中已经有许多保理同业在市场上节节败退,也有许多在艰难支撑,不少同业预估,保理行业将会迎来一波洗牌。
微利时代的来临,减慢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赊销日渐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有赊销的地方,就有了应收账款融资的江湖。
10万亿元!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显示,7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高达108136.1亿元。如何让10万亿应收变现,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点。
好在我们有金融。用“应收”融资,可以盘活企业存量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增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银行从事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主要是用贷款的模式来操作;另一种是保理公司从事的应收账款转让融资。近年来,部分企业也逐渐开始尝试以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进行融资。
银行和商业保理公司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主力军”。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机构的兴起,他们也逐渐成为应收账款融资的参与者。
在应收账款融资的江湖,银行、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金融平台将如何演绎各自的融资故事?本期,《贸易金融》走访了6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的机构以及商业保理专家韩家平,试图为您展现一幅时下最新、最全、最有深度的应收账款融资全景图谱。
文/专访海尔金融保理总经理蔡厚毅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10月刊,首发: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
海尔金融保理总经理蔡厚毅
最近几年,我国应收账款总规模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有媒体透露,全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早已达到 20 万亿。
“20万亿这么庞大的数字,总会激起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近日,海尔金融保理总经理蔡厚毅在接受《贸易金融》专访时表示,20万亿好像一个大蛋糕,似乎随便切分到一小块,即使分到点蛋糕屑也很容易,所以各路资本竞相进入应收账款融资市场,投资成立保理公司,甚至有许多人认为拿个保理公司的牌照就可以“待价而沽”,这其中不乏被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忽悠”的人。
在蔡厚毅看来,尽管应收账款市场充满无限的空间和潜力,但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现实中已经有许多保理同业在市场上节节败退,也有许多在艰难支撑,不少同业预估,保理行业将会迎来一波洗牌。
火热商机背后的冷思考
对于很多应收账款融资从业者来说,20万亿确实是个大大的商机,但如何才能切分到蛋糕?如何能“吃好”自己打拼来的蛋糕?这两个问题关系到每个从业者生存和发展,值得深思。
有人积极把握应收账款的市场机遇,诸如应收账款中的企业征信,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担保保证,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这类“玩法”一般以银行办理流动资金贷款的做法,以传统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等来经营应收账款业务,其中不乏一些出色的“玩法”。
在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热闹景象背后,蔡厚毅却对这个市场有着最简单质朴的理解,“以融资来撬动应收账款这个市场,是当下国内信用环境发展水平和市场真实情况的顺势之为,主打融资服务,也是我们目前面对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时的切实选择。”
当然,以应收账款内涵的可能性,以保理业务的发展规律,还有许多可以发挥的方式方法;如果只以融资来推动保理业务发展,不发挥其他的信用管理功能,路很可能会越走越窄。
“所以,我们坚持以管理信用为宗旨,伴以融资服务为工具,开发产业链,打造生态圈,脚踏实地伴随着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一起成长,避免缘木求鱼,尽量少走弯路。”蔡厚毅说道。
事实上,无论应收账款融资市场也好,保理市场也罢,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据蔡厚毅介绍,商业保理公司近年来的注册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犹如过江之鲫,但其中有多少家仅仅是空壳公司,真正在营业的有多少家,能够“经常营业”的又有多少家,现实如何恐怕只有从业者“冷暖自知”。
比拼服务效率的海尔金融保理
2015年5月底,由蔡厚毅一手新组建的海尔金融保理公司,以不到10个人的团队从青岛起航。成立一年多以来,这支专业战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去年,海尔金融保理用半年的时间创造的业务规模超过50亿元,融资余额40多亿元,并且实现了“0逾期0不良”。今年,在上海安家落户之后,1—8月业务规模再度突破50亿元,由于保理业务10倍杠杆的限制,融资余额一直维持在40多亿元的高位,依旧保持0逾期0不良。
当前,海尔金融保理全部业务都专注于集团外的社会化业务,服务集团产业链外的企业客户。
“相对于许多同业背靠集团股东的产业链,可以比较容易控制风险、开发业务,我们确实是比较折腾,但团队成员同时也很享受这种挑战的乐趣。” 蔡厚毅表示。
谈及海尔金融保理在产品方面的优势,蔡厚毅认为,产品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就是要贴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海尔金融保理即使有不少标准化的产品,但更多的都是一户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做相应的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说,就是通过设身处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融入其供应链场景,围绕企业的上下游,抓大不放小,专门为其定制配套的服务流程。
“比拼服务效率很重要。”蔡厚毅说,“比如,从开始尽调到完成授信投放一般都在两周内,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是期望能够服务客户所处的产业链,帮助客户一起打造生态圈,与企业共创共赢。再如,海尔集团坚持开放创新,以人是我非、否定自己的态度向同业、向客户学习,然后再造值得同业/客户肯定的榜样。
在海尔金融保理,对待新事物、新想法、新需求,从来不会在仔细研究前直接说不。
“我们经营的是授信业务,是与信用和钱打交道的,这其中多少会有些诱惑,多少会碰到一些积非成是的所谓商业习惯。” 蔡厚毅表示,他们坚持与打造的公司文化是正派经营,希望成为企业信任的合作伙伴,能与企业携手前进,共创共赢,“或许有不少人会揶揄地笑,认为这是不懂中国商业规则,不接地气,但我们始终相信,作为金融或类金融行业:品牌创造价值,信用支持发展。”
谈及海尔金融保理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措施,蔡厚毅表示,他们一直倡导风险前置的理念。比如业务管理团队(运营管理/产品创新)会直接与客户的相关部门对接,高效的地处理相应业务资料、经营数据和相关问题,提前发现问题,识别风险;贷后人员会被要求脱离贷前取得的材料和场景,对授信项目重新审视;贷审会成员会被要求离开总部,亲自前往业务一线,与市场接轨,与风险相伴,更能感同身受,做出比较正确的决断。
海尔金融保理一直践行全员控风险的理念,并落实到考核机制中;不仅仅是市场和风险人员,所有员工都承担一定比重的风险指标的考核。
平台、品牌、政策、专业人才
蔡厚毅以一个保理公司经营者的角度审视,他认为,如果要快速健康地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类业务,或者浓缩概说是保理融资业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挑战必须加以重视,即平台、品牌、政策和专业的人才。
首先是平台。平台更通俗的讲法有点像“拼爹”。保理公司主营的就是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应收账款)来源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做融资业务的资金从何而来,如何撬动10倍的杠杆?一般而言,除了资本金,保理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向股东直接借款或(透过股东提供的担保)向银行借款。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保理公司而言,银行授信往往都需要强担保、强增信的硬实力,这时候主要就看股东实力了,所以说“拼爹”这是保理公司要生存下来的首要难点。
尽管业内也有透过所谓的业务创新“嫁接”非银行的各种渠道取得办理融资业务的资金,但除了资产证券化之外,取得资金的成本并不“便宜”,这直接导致保理公司办理业务的成本。为了保证一定的收益空间,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保理公司选择的客户群体。笼统地说,愿意接受高价格的企业,多半是风险高的企业,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保理公司面对的挑战自然不在话下。
第二是品牌,因为金融或类金融行业尤其需要信用和认可度。好比提到银行,一般人或多或少自然会联想到国家信用的背书,金融业务都是真金白银,经营的是信用,如果缺乏品牌,缺乏一定信任的基础,客户将信将疑,甚至不敢相信,那要谋得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对于品牌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对专业性的认可。好比一般人提到银行的国际业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会是中国银行;提到冰箱,第一反应就是海尔一样。蔡厚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提到应收账款融资、提到保理业务时,人们也能直接想到海尔金融保理。
第三是政策,保理在国内还算比较新型的业态,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政策制度、信用体系等都还在探讨和逐步建设过程中。以税负为例,保理行业所表现出的税负加重,难免会转嫁到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办法引导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目的正是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而现实存在的税负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改善,势必将持续影响行业的发展,最终也使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美意大打折扣。
因此,他希望能结合保理行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合理化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这个“还在发展初期”的行业,多一些呵护,保证这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是专业的人才, 市场肯定不缺聪明人,难得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程度同时认清自己、面对现实、抛弃空谈、勤恳实干的人才。
“短、频、真、多”让应收账款融资备受青睐
在蔡厚毅看来,应收账款融资的特点有:短、频、真、多。
所谓短,企业融资行为以短期为主,以真实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账期本身就有限;除了一些特定行业的应收账款期限较长外,一般都在半年内。
所谓频,就是业务发生频次高。结合企业经营的周期和账期短的情况,应收账款融资的高频次办理是合乎逻辑的。不过,国内市场上不乏一些短贷长投的做法,或者就选择单笔大额进行单笔投放;或者为了节省双方的操作成本,采取“池”的操作方式,在保证一定应收账款(结合现金/回款)水位的要求下,不必匹配单笔账期的限制,直接安排一笔长期限的投放(例如一年),这也是比较通行合理的做法。
所谓真,就是应收账款的贸易背景必须是真实的,是贴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近年来曾一度盛行的“融资贸易”,即为了套取较长期限融资而虚构贸易背景,或刻意违背行业交易习惯延长账期,最终演变成不少欺诈案件,造成业者(银行/保理公司)一定程度的损失,个别业者还因此暂停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或直接退出市场,反让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
所谓多,就是办理融资的应收账款所对应的买方应是多而分散的,所涉及的项目是多而分散的。这与其他一些融资模式集结于单一客户、单一项目,风险也集结一处,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目前国内不少业者办理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所涉及的买方通常局限于一家,甚至出现几家业者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对应了同一买方,埋下重复融资/多头授信的隐患。
“至于为何说应收账款融资受中小企业青睐,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蔡厚毅从一个中小企业角度出发,当面对困难的融资环境,为了持续经营下去,盘活自己的任何资产都未尝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应收账款本身就是一种可选标的。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谈及当前形势下比较火热的应收账款证券化,蔡厚毅认为,ABS的模式并不能算新,不必赋予其太多光环。海尔金融保理在无母公司海尔集团担保的情况下,以应收账款分级产品AAA评级,今年成功发行一期规模近10亿的资产证券化融资,同时计划在四季度再发行一期规模不低于10亿的ABS。除了集团和几家国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外,应收账款证券化已经成为海尔金融保理基本的资金渠道之一。
对于跨界这个问题,蔡厚毅认为,现在有实体产业往金融行业跨越的,也有本身处于金融行业往更广泛金融方向跨越的,在跨界的同时伴随着许多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区块链之类的时髦创新词汇,“然而,不论怎么跨界,不能忘记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
作为一名从事金融业务多年的行业专家,蔡厚毅非常欢迎所有创新的工具和思维,但既然金融行业经营的是风险,风险背后蕴含着业务所涉及到的平台、资源、信用及相应的逻辑关系,最终做金融决策的还是人,“所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建设团队是我更为看重的。”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搜集并整合资源,拓展了金融与产业融合的途径,产业金融的概念得到了更深层挖掘的可能性。“产业+金融”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同时,也为提升整个产业链价值提供了金融手段。
“不论方式方法如何变换发展,也不论如何跨界组合,我们始终相信,不论金融,还是产业,其发展的核心还是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协作共赢。” 蔡厚毅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率领的海尔金融保理会继续秉承海尔人“以灵活机制、开放的态度,促进金融企业创业创新的自演进”的理念,做深做透现有产业链布局,形成公司特色商业模式和成熟业务板块,成为海尔金控平台乃至集团的优质资产,朝业内领先的专业金融保理公司品牌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