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加快综合性银行集团转型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在综合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建成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门类齐全、功能融合、协同深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综合化经营成效显著,更是为建设银行赢得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综合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建成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门类齐全、功能融合、协同深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综合化经营成效显著,更是为建设银行赢得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实际上,在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金融机构就开启综合化经营探索之路。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些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总体趋势的认同。截至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确定综合化经营战略已十年有余,综合化战略已成为建设银行集团转型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足以可见建设银行脉络清晰的经营策略。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综合化经营是指允许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从事多个金融市场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投行)、保险、信托、基金等。综合化经营不仅是当前国际大型银行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我国快速发展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纵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客户金融需求变迁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趋严,综合化经营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综合化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欧美成熟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综合化经营是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改善收入结构的有效手段。在美国,大型银行资产管理收入、投资收益等非利息收入占比从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至金融危机前的50%左右,2010年以后也逐步恢复至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都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综合经营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国149家失败金融机构中,98%都是单一化经营的银行,从另一角度体现了综合化经营的优势。
综合化经营有利于银行机构应对国内金融格局调整。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非银行金融业增速、盈利水平明显快于银行业,过去五年,信托、租赁、基金、保险行业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6%、32%、40%、25%,而银行业仅为14%。从资本回报水平来看,银行业ROE逐年回落,而基金、证券、保险处于上升周期,2015年末已超过银行业。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各类机构投资功能对银行贷款替代作用日益明显,2002-2015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由91.9%下降到73%,而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占比由5%上升到24%;新兴金融业态持续分流银行存款,基金、券商资管、保险、信托、理财产品等规模已接近90亿元,相当于银行存款的64%左右。为了应对国内金融格局的调整,采取综合化的经营策略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非银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银行总体经营效率,建设银行就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其子公司业绩增长强劲,为集团业绩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母子公司业务联动总量年均增长超过30%、联动总量过万亿元。
综合化经营有利于银行机构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近年来,客户对银行的金融需求已经从“传统存贷款”转变为“综合投融资”,从“标准化产品”转变为“个性化定制”,推动综合化经营是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必然要求。在对公方面,建设银行子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产业基金、PPP、债券承销等新型投融资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投融资余额超过7500亿元,与银行对公信贷形成差异互补。在个人客户领域,建设银行通过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公募基金、专户基金、保险产品、券商资管、期货资管、家族信托、养老保障等200余种产品,已成为建设银行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大众客户投资理财、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建设银行综合性银行集团转型为国内银行业机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现代商业银行集团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支持供给侧改革,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