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热捧”区块链 多家中资银行积极布局
新年伊始,多家中资银行在区块链领域动作频频。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数字化时代,区块链、认知计算和云计算这些技术,将会重塑金融业未来。
新年伊始,多家中资银行在区块链领域动作频频。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数字化时代,区块链、认知计算和云计算这些技术,将会重塑金融业未来。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其中,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家信息化规划》。
银行积极布局
中国邮储银行近日携手IBM,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资产托管系统。这是中国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首次实践。邮储银行此次推出的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等5种角色共同参与资产托管业务场景,实现托管业务信息共享和资产使用情况监督。该系统2016年10月上线,已在真实环境中顺利执行上百笔交易,大幅缩短业务环节60%以上。
不久前,浙商银行也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移动数字汇票产品。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已于2016年12月成功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可为客户提供在移动客户端签发、签收、转让、买卖、兑付移动数字汇票功能,并在区块链平台实现公开、安全记账。本次在商户处实现首笔真实交易,将真正验证区块链技术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结算效率、实现安全互信等特质,是浙商银行在引领银行业Fintech实践前沿,创新网络金融业务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招商银行也在2016年加入R3银行区块链联盟。可以预期的是,其他金融机构不会错过这个“风口”。而深圳还成立首个Fintech数字货币联盟,有望率先试点我国数字货币。其中,该联盟在市政府指导下,平安集团、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大成基金等国内外40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均参与到该联盟中。
泡沫隐忧之争
根据麦肯锡报告,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区块链将可摒弃中转银行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低成本跨境支付。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可降低每笔交易成本约40%;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区块链技术一年能帮助银行缩减运营成本约135亿至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约11亿至16亿美元。
在各路资本普遍对区块链寄予厚望时,也有人质疑区块链是否存在泡沫隐忧。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表示,与传统技术相比,区块链具有更加安全、可用性强、效率更高及智能合约更加先进的四大优势。他指出,虽然区块链本身安全性经受多年考验,但区块链并未解决所有安全问题,需继续关注。对区块链盲目信任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智能合约漏洞被利用,导致数字资产损失,监管者面临巨大挑战。
亦有券商人士警惕牛市下泡沫风险。中信证券认为,链圈已从炒概念阶段步入泡沫初破与投资冷静期,之后是技术研发突破阶段。目前初创公司产品尚不成熟,业绩难言乐观,而行业估值却普遍较高,行业拐点尚未来临,现今正处于区块链技术学习曲线积累阶段,期待爆发级应用场景落地。短期而言,二级市场尚无成熟产品出现,一级市场中,建议关注安全边际较高、有估值优势、有成熟产品及运营模式的非上市公司。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需要通过穿透式监管,剥离出虚假区块链项目“外衣”。在实践中,一是要对区块链创业企业推动“良币驱逐劣币”,使核心竞争力企业获得有效支持。二是需要把基于区块链账本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在金融交易中应用区分对待,前者由于挑战央行货币发行权,更需严加监管。三是在金融组织非核心系统、金融市场边缘和小规模地带,给予较高的创新空间和容忍度。(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