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一带一路”是个百年工程
与沿线56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丝路基金成立……“一带一路”提出3年有余,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展。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谦虚谨慎,充分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作者:张蕴岭
本文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作者简介: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原文来源:文章选自《环球时报》
与沿线56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丝路基金成立……“一带一路”提出3年有余,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展。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谦虚谨慎,充分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不少专家学者包括政府官员对“一带一路”是倡议还是战略,仍不太清楚。事实上,“一带一路”内外有别,对内是大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但西部发展一直相对落后。 我们搞过西部大开发,让沿海企业到西部去,充分利用东西部成本差异和市场纵深,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西部还是缺乏外部拓展的空间。“一带一路”能让西部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成为连接外部的中心地带。
对外,它是合作倡议。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周边为重点,实现地缘互联互通,构建开放的大地缘经济网络。我们一边连接有活力的东亚,另一边是发达的欧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单靠开放不能解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问题。譬如这些国家对外开放了,但是路谁来修?居民的综合设施谁负责改善?这些问题单靠市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需要政府间加强合作。
在国际舞台上,旧型国家合作关系常是发达国家通过对外援助的形式支持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但结果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越来越少,所以并不成功,根本原因就是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授予关系。而“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合作关系,从开始提出到实施,一直都是立足于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根据当地需求来展开项目合作。
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一带一路”的新型合作关系需要不断创新,它没有一个现成的固定模式,而需大家一起去努力和探索。
“一带一路”首先提供了一个新平台,甚至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可以深入到政党合作、旅游文化、健康产业等各个方面。举个例子来说,中国的中医很有名,通过“一带一路”就可在沿线国家推广,让更多居民受益。
“一带一路”组建了一个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把不同组织机构的功能连接起来,让各种机制协同发挥作用。譬如亚投行的建立,直接推动新型融资机制的建设,它可以组织贷款、发行债券,也可以和其他现有金融机制进行合作。
与单纯吸引外资不同,“一带一路”更注重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立了一种平等参与的新型关系,能够与当地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对接起来,所以就有了产业园的构建。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改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意义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一般只有大企业才能构建全产业链,譬如华为、海尔等。如果能通过“一带一路”拉动产业的综合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就能走出去,参与产业园的发展建设。
总之,“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的过程中,其内涵、外延以及形式也都将不断发展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异、风险等的确存在,但我们仍应“知难而进”,在推进时可让“志同道合者先行”,将困难少、风险小的项目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