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边境流通调查

2009-04-13 15:151168

     边境的缅甸人用惯了人民币,那些农民拿着钱,太阳下抖一抖,看一看,就能辨清是不是真的,美元他们不认识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报道

  云南普洱人高飞,目前正在和缅甸政府洽谈一个投资额5.3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这个精明的商人,除了在缅甸的生意,在委内瑞拉也控股了一片面积达1820平方公里的林区。

  高飞引荐的国家开发银行云南分行,有意为缅甸政府提供人民币贷款。而缅甸政府希望贷欧元,但是又不愿意接受欧元Libor利率再加国开行几个点的融资成本。

  “好事多磨,现在双方正在洽谈,我们当然希望贷人民币。国家正在推人民币国际结算,我为他们牵线搭桥,也是尽了一粒沙的功劳。”高飞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高飞一直和云南边境的缅甸特区政府进行林业矿产方面的贸易。2006年4月,他的一份补偿贸易的合同对方还没履约,缅甸政府一纸令下,禁止林业矿产出口,投资3000万美元的贸易鸡飞蛋打,他不得不转行做起普洱茶贸易。

  这个天然气管道工程将是他在缅甸东山再起的好机会。

  但是,生意转到缅甸内地,人民币不像在边境那样畅通无阻,资金往来复杂了许多。“譬如我刚在缅甸政府中标的2吨玉石,对方要求用欧元结算,我在 国内将人民币支付款委托给一家代理公司,他们帮我换成欧元再汇到缅甸政府的账户。不但资金走得时间长,而且还要多付一笔手续费。如果人民币结算,我直接打 款,然后让在缅甸的中远集运帮我运回来就行了。”

  目前,国务院关于在广西、云南至东盟的贸易结算试点即将拉开。云南上报的方案说,“试点的范围将从原本的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地域范围由八个边境州市扩大到全省辖区,由之前的对缅、老、越、泰四国扩大到对东盟十国。”

  不久,像高飞一样,在缅甸等东盟十国做生意的商人,就有可能享受到人民币结算的便利。

  边境“硬通货”

  埃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新宇,在越南等周边国家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贸易多年,对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有亲身体会。

  “2002年,我去越南的时候,用人民币支付,对方不收,要美元;后来再去,有了人民币兑换点,而且越来越多;再去,就直接收人民币了,越南商人拿了人民币或者保有,或者去兑换。”乔新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的统计数字也显示,人民币在云南边境贸易中,已经成为普遍受欢迎的货币。

  2006、2007年,云南省边贸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达到91%左右。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边贸人民币结算为36.96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但人民币结算占比仍达90.2%。

  更有甚者,在云南边境的缅甸特区,人民币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使用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副科长张永强,长期关注云南边境的人民币流通,2007年,他曾经到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泰国边境,调查人民币的流通情况。

  他告诉本刊记者:“在缅甸北部掸邦第四特区首府小勐拉,人民币已取代缅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在小勐拉县购物、乘出租车、支付宾馆酒店费用都使用人民币,当地政府的税收,发放政府公职人员、军人工资等都使用人民币。”

  掸邦第四特区仅有一家银行——缅甸发展银行,主要经营人民币业务。据张永强得到的数据,到2006年年末,这家银行在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近6亿元,前几年最多时超过l0亿元。

  但是在缅甸政府管辖的区域,人民币不允许流通。所以缅币和人民币的流通,主要通过地下黑市进行。

  缅甸华侨王玉顺,从小在缅甸生活。目前在离云南瑞丽市500公里左右的缅甸境内做挂面生意,还来往于国内,进口一些化工材料运到缅甸卖。

  他告诉本刊记者,缅甸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去年以来,缅币贬值很厉害,前一个月是100缅币对人民币换0.70元,现在只能换0.64元人民币。 “所以,人们不愿意存缅币,要么买黄金、不动产,或者换成人民币存。缅甸的华人华侨一般都在中国开有人民币账户,一些大的商家在泰国、新加坡也都开有人民 币账户。”

  “在缅甸政府管辖的景栋省、缅泰边境城市大其力和老挝北部南塔、丰沙里两省,人民币在民间都已流通和使用。在老挝,人民币能够自由流通,但是因 为老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频繁、不稳定以及老方对中国金融业及人民币了解不足,老挝的银行不经营人民币业务,只开展人民币代保管业务,不支付利息,还要收 取保管费。但是边境贸易中人民币还是主要结算货币。”张永强说。

  除此之外,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

  越南、缅甸、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

  在与中国接壤的蒙古边境人民币更是有“第二美元”之称,在蒙古的边境城市中,人民币流通非常广泛,几乎具备了包括价值储藏在内的所有职能。而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的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不过,常年来往于中缅、泰、老挝的任达航运老板杨洪武告诉本刊记者:“人民币在边境使用比较多,周边国家腹地大规模的使用还没有看到。”

  人民币贸易结算同路殊归

  2003年9月, 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方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掀开了人民币区域化之幕。

  时至今日,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到90%以上,中朝、中蒙边境,这一比例也相当高,中国人民银行二连浩特市支行王利民在《中蒙边境贸易与人 民币区域化问题探析》中给出的数据说,2006年,中蒙边境人民币结算量为34.8亿元,占辖区边境贸易结算总量的46.29%。

  不过,在东北的中俄边境,以及新疆的中哈边境,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并不像上述情况那样。

  2003年,黑河市开始试点中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05年开始正式扩大到黑龙江省所有边境地区口岸。随后,各口岸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逐年提升,但是至今,俄卢布在口岸边境结算上仍然占主导地位。

  “我国与蒙古的边贸结算中,蒙方货币并未用于结算,只有人民币单独结算;在我国与尼泊尔和朝鲜的银行本币结算中,也只有人民币参与结算。但是中 俄间外汇银行相互开立的本币结算账户,并没有做到双向使用。卢布账户余额和人民币账户余额每天折成美元汇回各自国内,当日本币余额清零。”

  “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本币结算。”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关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课题组文章中如是说。

  “与在云南的中缅、中越等边境不同,人民币在中俄边境的认可度并不高,俄罗斯也在推他们的货币。”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艾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逻辑很明了:人民币国际化结算的推进,跟边境的贸易往来、民间传统以及大国关系息息相关。

  2003年3月开始的黑龙江省对俄本币结算业务,一直是在卢布和人民币业务量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运行,2005年卢布结算量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人 民币结算量的274倍。在俄宣布自2006年7月1日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后,人民币与卢布结算不均衡、不对等状态不断扩大。

  特别是俄方利用其资源优势打造石油卢布,出口一些资源性产品,要求进口国使用卢布进行结算,更增加了人民币可兑换的难度。

  而新疆中哈边境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还刚刚起步。

  在新疆与14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经贸合作中,哈萨克斯坦以绝对优势占据对疆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目前,新疆对哈进出口,占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应该说人民币结算具备了很好的市场基础。不过中哈边境贸易结算,至今尚无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霍城县支行许爱荣对本刊记者说:“2005年12月14日,中哈两国中央银行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但目前为止,中哈双方并未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或便于运作的配套措施。”

  周边国家的“地摊银行”

  在边境,无论是中缅、中老,还是中朝,地摊银行都异常兴盛。即使是中方和对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互设代理行,也是如此。

  人民银行西双版纳中心支行张永强在云南的中缅、中老及中泰边境考察时发现,在距离小勐拉88公里的缅甸政府管辖区景栋省首府景栋市,“地摊银行 ”是当地贸易市场的一大特色。初步估计,集贸市场内至少有30个兑换货币的“地摊银行”,主要兑换缅币、人民币和泰铢,其中一个当场就能提供100万元人 民币现钞,大多数摊位则有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人民币现金存量。在老挝南塔省勐新县,“地摊银行”须办理营业执照,并且还要上税。

  “地摊银行,给贸易增加了很多便利。”任达航运老板杨洪武对本刊记者说,而且,“通过地摊银行走钱,大家很守信誉。譬如我在泰国帮你订了一批货,告诉你一个账户,你打进去,最后我拿到是泰铢。这是民间的信任,大家都互相不认识。”

  对于商人而言,怎么方便怎么来。但现实的阻碍是,中国和周边国家都不通汇,而且没有建立起汇率比价机制。

  “如果从国内汇到老挝客户手上,资金要通过第三方国家,比如新加坡才能划转,到账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张永强说。

  官方没有人民币和缅币、老币等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价格,要汇兑,必须换成美元再计算。而地摊银行汇率多少可以商量,比较划算。

  所以,如果不涉及数额巨大的资金,商人们很愿意在地摊银行进行汇兑。

  在缅甸,按照王玉顺的说法,政府对地摊银行“是闭着眼睛的”,老挝甚至允许挂营业执照开地摊银行。

  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尚未建立汇率机制,互不通汇,对方国家银行不能吸收人民币存款,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出入境也有数额限制。商人在边境国家做生意,为了规避汇兑损失,发明了一种“对打结算”的方式。

  比如,出口到泰国的货物,在当地拿到美元或者泰铢,而当地做进口生意的人需要美元或泰铢,大家谈好的汇率,再换成人民币。

  “这其实也是地摊银行的一种形式,在边境贸易中很普遍。”杨洪武说。

  边境小额贸易中,现钞交易占了很大比例。以中俄边境贸易为例,现钞贸易占有三四成的市场份额。

  中缅边境,“小额的贸易都是用现金,农业银行在边境上开的储蓄所很多,只要跟边防说一声,开一个证明,抱着钱去存就可以。”高飞说。

  因为人民币是作为流通货币,“买棵小白菜都可以用。边境的缅甸人人民币用惯了,那些农民拿着钱,太阳下抖一抖,看是不是真的,美元他们不认识啊。”

  谁是下一个货币互换国

  “有了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验,云南省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相关人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以中越跨境贸易为例,在中越两国央行签署的合作协议框架下,云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与越南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结算合作关系,通过双边银行对开本币结算账户的形式,为边贸企业和个人办理结算。

  另外一种官方银行渠道的结算方式比较方便,“缅甸商人在中国云南境内开银行账户,直接在中国银行账户之间资金划转。”王玉顺说。

  最为关键的是,2004年起,云南对边境小额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办理退税,起初退70%,2004年10月1日起增加到100%。这一措施对于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8年12月,国务院会议同意,适时启动云南、广西边境与东盟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试点。

  试点一旦铺开,对口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头寸从哪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出口的规模不可能增大。2009年3月初,在向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领导汇报时,云南省商务厅提出了这个问题。

  即便是在仅开展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中蒙边境,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二连浩特市支行就碰到人民币头寸紧缺的问题,由于边境贸易人民币账户行结算,以至于二连两家外汇指定银行每年难以解决上千万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转换的结汇额度。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中央层面已经开出药方,3月29日,央行已先后与韩国中央银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白俄罗斯中央银行、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及阿根廷中央银行签订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6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另外一方面,《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多个边境外汇管理部门的基层人员都建议,国家尽快与边境国家签订双边银行结算协议。

  张永强说:“云南商人做生意到老挝,因为两国不通汇,资金划拨要通过第三国的局面,今年有望打破。”

  据他透露,中国农业银行勐腊县磨憨支行与老挝发展银行南塔分行签订合作协议,将采用银行间对开本币账户的模式(即中方执行机构在老方执行机构开 立老挝币账户和美元结算账户,老方执行机构在中方执行机构开立人民币和美元结算账户),采用边境贸易银行汇票和汇款委托书两种方式进行边贸结算。

  中国央行仍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磋商。多方估计,与中国签订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的蒙古、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中,很可能出现下一个货币互换国。

  “如果能和越南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走出国门,可以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对我们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肯定有好处。”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结算即将启 动的还只是长三角、珠三角到港澳地区,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边境贸易,身处西南的新希望集团海外事业部某高层人士,还是相当憧憬。

  这位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到越南投资,人民币先要换成美元,再换成越南盾,产品在当地销售,拿到的是越南盾,利润要换成美元出境,到国内再换成人民币,如此复杂的程序,要承担多方面的汇差损失。”

  而众所周知,2008年越南金融危机,越南盾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让新希望在越南的利润一度缩水。

  而且,“在越南购美元很难,要排很长时间队,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就方便多了。”这位人士说。

  不仅如此,新希望目前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孟加拉国都有分厂,每年在东盟国家十亿左右的销售收入,都面临着双方面汇兑的风险。而人民币走出国门,与东盟十国贸易实现人民币结算,将让如新希望一样在周边国家投资或贸易的国内企业直接受益。

        从人民币个人业务到非个人业务,从经常项目到贸易领域的资本项目,香港在通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漫长进程中,又狠狠地迈进了一步

  文/潘燕

  谈起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人提得最多的是“纽伦港”,但在把自己和纽约、伦敦两大中心并提时,又常犹犹豫豫、欲言又止,报纸上的用词也是一会儿“保住”,一会儿“力争”,给人的感觉是“并无共识”。

  共识度更高的一个说法是,香港是亚洲金融服务枢纽,同时也在其自身发展定位日益镶嵌至整个中国经济体的过程中,力图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

  这样的背景下,当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时,香港的心情可谓“相当纠结”。

  关乎香港未来竞争力

  消息发布次日,香港各大媒体都以重点版面聚焦此事,核心观点无非三种:“香港有上海无法比拟的金融软环境,无需担心”;二是“香港将在制造业和贸易优势相继失去之后,再次失却金融优势”;三是“有竞争才有成长,沪港各有优势,可互补短长”。

  其中第三种说法,也是特区政府的主流观点。在香港媒体持续的追问下,从特首曾荫权到财经官员曾俊华、陈家强,及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纷纷就此发 言,回答时虽各有侧重,但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即“香港会在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与上海各有分工,香港有自己的优势,不惧来自任何城市的竞争”。

  事实上,身处香港社会,特区政府官员谈及香港未来竞争力,两件事几乎每次必讲:一是积极发展人民币业务,努力将“本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二是加速与“珠三角”的经济融合。务实的香港人不太喜欢“背书”,可见这两件事在其眼中,是真真切切关乎香港未来竞争力的大事。

  珠三角的经济融合无需多言,香港要营造自己在珠三角的“窗口”优势和发展高增值服务业,深广的经济腹地和实业支撑必不可缺;而对人民币业务的“念兹在兹”,则基于香港崛起的历史经验和对自身优势的准确定位。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与其背靠祖国内地而尽享“自由港”转口贸易之利密不可分;90年代,这一优势随着内地日益扩大的对外开 放而逐渐失去,同时也促成了香港经济向金融服务业的成功转型;进入新世纪后,站在中国“坐三望二”的经济实力与有限的金融开放度之间,香港再次找到了自己 金融“转口”的有利地形。

  而此次全球金融海啸,恰使内地在深味“贸易大国、金融小国”带来的“外汇储备”两难困境后,开始积极寻求人民币的“走出去”路径。香港看到了这一点,也深知这对已在全球金融市场位列前茅、同时又面临巨大发展压力的自己,意味着什么。

  如本文开始所言,金融是香港的优势,但其对真正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牢固地位却并无十分把握,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由于多个城市设立离岸市场,致使业务摊薄,香港的离岸业务萎缩、外汇交易量和银行数量都有所减少,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渐显“褪色”。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办人民币业务,意味着香港银行业将率先增加一种货币业务,而且是快速成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货币业务,这不仅可使香港吸引众多银行机构,缩短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差距,更可在未来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占得先机。

  厉兵秣马已多时

  在香港人眼中,在通往人民币全面业务的路途上,已做了相当多准备,可谓“优势明显”:相对于内地,香港具有“法制优势、国际化优势,以及西方成 熟市场经济体的信任优势”;而相对于境外其他地区,香港则是中国的“自家人”,而且有境外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人民币业务率先开放”优势——从2003年 CEPA签署后,香港便开始从事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四大业务,目前已累积相当丰富的人民币经验;从2007年起,内地金融机构又获准在香港发 行人民币债券;而截止到今年2月,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超过540亿元。

  更重要的是,去年12月底,中央政府宣布将在“香港与广东”、“东盟与广西、云南的贸易中”,率先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

  消息发布后,香港很兴奋。从人民币个人业务到非个人业务,从经常项目到贸易领域的资本项目,香港在通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漫长进程中,又狠狠地迈进了一步。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持续施行,将导致人民币在海外的聚集和沉淀(因试点除香港外,还包括东盟与广西云南的边贸,试点成功后还 将全面铺开),当量的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议题便会自然提上日程,而这,基本上是香港之于人民币业务的追求目标。

  远期目标可期之外,眼前可见的好处非常明显。香港与内地贸易每年在2000亿美元左右,占其外贸的一半以上;而与广东的贸易又占其与内地贸易的 一半,且以“本小利薄”的加工贸易为多。在美元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大背景下,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必将极大地降低汇兑成本,减轻港资企业经 营风险。对于受金融海啸影响,今年GDP增幅可能低至-3%、失业率创数年新高的香港来说,这当然是更切近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1月20日,香港与央行签订了20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也就是说,为启动即将开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香港开始进行货币准备。

  这样的货币互换行动已经在多个国家启动,包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总额超过6500亿元。

  一位在IMF的中国研究者说,中国与阿根廷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早晨,一位美国同事闯进他的办公室说,你们中国人太天才了。

  “天才”在这里的含义是,货币互换既解决了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融资渠道问题,又可减轻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过多的压力,同时还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为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铺垫。

  与人民币离岸中心仍有距离

  应该说,目前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开放还受到两个限制,一是仅限于贸易项下;二是仍有地域限制,目前还仅限于“香港与广东,东盟与广西、云南”之间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央的金融监管提供了风险缓冲和政策调试的余地。

  而随着试点成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全面推开,这将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导致海外人民币的大量聚集和沉淀,对香港来说,这是其建立人民币离岸中 心的潜在机遇;但对中国这样一个“行政体改任重道远、金融监管远远跟不上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则同时意味着潜在的金融风险——这也是中国早在 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步入世界前列,而在金融领域始终被诟病为“开放度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人民币在海外的聚集和沉淀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加剧人民币海外投资市场的发育,海外投资者需要通过人民币投资工具,对市场上的人民币进行重新配置。

  这种海外投资市场的出现,将打通资本进出中国的门槛:当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看好时,海外投资者会不断购入人民币资产,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央 行必须不断在市场上卖出人民币,买进外币,从而导致外资间接流入中国;而当中国经济出现波动或不被看好时,则可能因人民币投资工具被大量抛售套现而对人民 币产生贬值压力,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必须不断卖出储备货币,买进人民币,由此导致资本间接流向海外。

  这样一个海外投资市场,将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稳定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而这种稳定的经济成长,必然源于稳定成熟的政经体制——这对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确乎是相当大的挑战。

  香港资深金融业内人士叶翔指出,贸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易于操作、风险可控;而投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则应特别谨慎。事实上,当人民币贸易跨境 结算推广后,人民币投资市场的发展将不可阻挡。因而央行和监管者必须注意把握市场节奏,同时加快国内的经济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步伐。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与真正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距离,将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中国自身的改革进程及体制完善程度;二是香港与内地金融体制的融合度,以及香港自身金融监管的完善度。

       国外客户是否愿意接受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点地区的企业是否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启广 | 广东报道

  新明珠陶瓷集团总经理梁旺娟,无奈地把近几年来每月汇率变化的记录清单呈现给本刊记者:“去年我们仅在汇率上的损失合计就有3000多万。”

  相比新明珠,志高空调对汇率波动更为敏感,副总裁胡正富直言“心惊肉跳”:“直到去年9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势头有所改观,我们才稍稍松了口气。”

  “我们一年出口额5亿多美元,你说人民币每升值2%我们损失多少?”胡正富反问本刊记者。

  而近两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绝不止2%。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6.8346开盘,全年升值6.88%,而2007年,人民币全年升值6.90%。

  胡正富介绍说,除了用“套期保值”外,他们并无太多的办法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只能被动承受损失。而对于交货周期特别长的大订单,他们会“特别谨慎”。

  令珠三角一些厂商略感慰藉的是,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珠三角在五个试点城市中占四个名额。

  “虽然这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至少可以免去将汇率波动捆绑价格的烦恼,从而使价格更透明,更容易向客户解释,这是一个良好的 开端。”联邦家私集团国际营运总经理李虹瑶有感而发,“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结算在操作层面到底如何进行?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些企业开始尝试用人民币进行 报价了。”

  水到只盼渠成

  一个月前,广东省长黄华华透露,广东四个城市试点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申请中,涉及企业共300家。

  暨南大学金融学教授姜永宏分析,从国务院宣布试点的贸易对象看,是长三角、珠江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的贸易,以及云南、广西与东盟的贸易。这暗合了一个基本思路:通过先行开放与对华贸易顺差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人民币走出境外。

  在李虹瑶看来,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而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

  据她计算,一次兑换的汇率损失加上手续费成本,可能达到3个百分点。

  姜永宏说,香港流通港币与人民币双币,但在珠三角却无法使用港币,大量在港澳的人民币只能通过地下钱庄回流到珠三角,这对银行业造成不少损失,还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而通过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仅可以抑制地下钱庄滋生,还会给银行业带来可观的收入,目前是水到只盼渠成。

  更重要的是,这种试点可以将珠三角纳入离岸金融中心的试点范围,并纳入国际金融市场,珠三角的外贸一体化也因此有了强大的金融服务业的依托。

  据了解,2008年,粤港贸易占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约68.7%,粤澳贸易占内地与澳门进出口总额的75.2%。目前,广东已经建成粤港澳票 据联合结算系统和实时支付系统,实现了内地现代化支持系统与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连通,有利于在确保自主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跨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掌控结算话语权

  对于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说法,李虹瑶却并不认可。

  按她的经验,试点初期推行人民币结算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当人民币是强势货币时,国外进口商一般都不愿意支付;当人民币有贬值趋势时,国外出口商一般都不愿意收取;前者会迫使国内商人收取外汇,后者会导致国内商人支付外汇,两者都无法规避汇率风险。

  “关键还是看我们能否掌控结算的话语权。”在李虹瑶看来,国外客户是否愿意接受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点地区的企业是否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因此选择的试点的300家企业必须是有实力的。

  对此姜永宏则认为,即将试点的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及计价货币,必须首先保持汇率稳定。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过程中的接受程度。

  另外,他建议,要为外商提供灵活的投资渠道以增强其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目前外商在内地仅能进行直接投资,投资有价证券一直处于“屏蔽”状态。而如果外商持有的人民币在内地无法获得更多的投资渠道,势必大大降低其热情。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变化,以及我们的金融监管水平,稳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姜永宏警告,在当前房地 产价格还处于高位运行阶段,过快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加速资金外逃,增加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频率及幅度。而一旦我国经济偏热时,趋利资金可能大量流入, 进一步推高股价、房价和GDP增速,使宏观经济陷入泡沫化状态。

  筹划珠三角金融综合试验区

  在外界看来,珠三角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胃口”绝非只是一个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因为,《珠三角区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允许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央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关于加快构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的提案》透露出“玄机”。

  这份提案就三大试点和一大改善作出建议。第一大试点是率先推进广东与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第二大试点是,尽早在广东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业务试点;第三大试点是推动金融服务业扩大对港澳开放政策在广东先行试点。

  他还建议,要切实改善港澳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粤港澳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互助机制,拓宽港澳资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资企业在内地发行股票。

  鉴于马经的特殊身份,业内人士有了一些猜测:这份提案可能蕴含着粤港澳金融合作升级的一个棋局。

  事实上,一项命名为“珠三角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方案已经开始筹划,并雏形初现。而这将是国务院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明确提出“允许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

  据了解,该方案的初步设想是通过功能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建,充分发挥珠三角各个城市的现有资源进行组建。

  未来广深两地有望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上采取产业分工和布局错位的发展策略,以便较好地解决与香港的合作对接问题。 深圳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而广州将着重落在区域性的金融总部建设之上,如银团贷款、结算、区域监管、产权交易等等方面。

  在目前金融相对次发达的佛山、东莞等地,则将根据各自不同的金融市场特点,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内进行摸索尝试。佛山可以依据目前的基础着重进行金 融离岸服务外包基地试验,为金融产业提供外设服务和后援支撑;东莞因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存在,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亦相对多数,可凭借这些特点着重进行融资模 式创新试验;珠海则可探索金融培训基地试验;惠州湛江可以重点探索城乡金融试验。

  珠三角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承担的使命是,通过粤港澳一系列的合作与融合,探索在这一区域逐步实现货币联盟,构建统一货币区的可行性,一方面为中 国在亚洲货币联盟的目标提供战略平台和经验,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内金融资源整合与优化,真正达到资金流的无障碍移动,形成大珠三角区域综合竞争优势。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5万人,而上海目前只有10万人不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 | 上海报道

  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让上海沸腾了。从邓小平提出“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至今18载。

  4月2日,上海市公布“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明确“把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此举的核心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打造支付清算中心,重点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中心建设。

  “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有一个世界本位货币。”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望东方周刊》说。上海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已经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门槛上。

  旧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辉煌,上海人都不会忘记。

  据金融史专家、原央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洪葭管的研究,当时全国金融首脑机关集中上海,巨额的货币资本在此,全国利率和多种金融资产行市依 上海为转移,且有投资市场的功能。1933年,上海一埠中外银行所存银货即占全国资金总量的76%。伦敦市场上银价的议定,常要探询上海银市场交易的多 寡。上海的黄金市场规模之大与交易量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之上”。

  不但外资银行占据三分江山,而且上海的证券市场上,中国和远东各地外商企业的股票、债券、中国在欧洲市场上发行的金币公债都有经营。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说:“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办相关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作为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一项内容开始研究,始于2005年上海市金融办“试点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课题。

  中央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信号是,2008年9月,国务院在《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可以选择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

  几周前,国务院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具体政策中,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被列在首位。

  上海有什么

  与其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城市相比,上海的独特在于,它将目标锁定在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

  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公开表示,第一步确立上海是一个人民币的金融中心,即所有重要的以人民币 计价、交易、结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在上海成交和发生;第二步,一旦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上海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是上海?上海何以完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认为,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优势在于:“浦东是全世界最令人羡慕的金融城之一,就世界范围看,只有浦东有齐全 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期货等多类金融市场。而世界金融中心城市中,纽约资本市场发达,但是期货市场不发达;芝加哥有期货市场, 证券市场相对弱一些;欧美一些城市中,像伦敦、法兰克福等城市也很难有上海这么齐全。”

  现实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因为央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总部在北京,北京的人民币清算业务量要胜过上海。2008年5月,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在媒体 座谈会上表示:“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资金清算中心,人民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人民币清算占全国的38%,外汇清算占全国的50%。”

  而在财富管理中心方面,企业和个人财富积聚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规模,深圳也要胜过上海。有数字统计,深圳市有私募股权基金 300 多家,管理规模达到 3200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规模的 35%。

  不过,综合比较各大城市,唯有上海聚集了全国主要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交易中心,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要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为主)、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人民币债券交易中心、票据市场服务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上海的问题在于,各个市场产品比较单一,也受制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朱玉辰说,“利率非市场化使得货币市场发展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直接受到 约束,人民币非自由兑换则使得外汇市场的创新受到制约,同时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对外开发速度与程度,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拓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和外资金融机构 的进入热情。而且,金融市场的主体信用基础较为薄弱,金融机构主体的产权并不明晰,真正的负责机制尚未形成,这使得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

  而一直以来有着金融中心地位的香港,一直期望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且香港银行已能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等业务, 2007年还推出一支人民币债券。可以说,香港发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中条件非常优越。而此次国家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的重任交给了上 海,不少人认为,未来与香港的竞争不可避免。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持不同看法:“如果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在全世界流通,很多地方都能做离岸业务。”

  他也认为,人民币本土市场在这里,当然是以内地的金融中心为基础。而香港与内地是两个货币体系,经济规模又比较小,不可能把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的货币体系放在香港。

  距离

  “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上海能做,其他城市也能做,最终能不能形成国际结算中心,还是市场说了算。”上海浦东金融办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只是说与周边国家地区贸易的一部分今后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相对于资本项目交易量来说,这只是很小一部分。”总部位于香港的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骆志恒对《望东方周刊》说。

  那么,下一步,建设金融中心,让所有重要的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在上海成交和发生,上海的突破口在哪里?

  在3月27日上海召开的第七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上,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给出了答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成为各类人民币产品的中心。

  “目前我们人民币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货币、股票、利率以及证券市场的衍生品,几乎没有。人民币债券市场高度不发达。人民币要成为强势货币,成为 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人家拿到人民币,要能够便利地形成投资资产组合来管理风险,保值增值。”上海证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对本刊记者说。

  2006年、2007年,中国没有一款理财产品的份额能够占到全球份额的0.1%。上海银行业在产品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指出,金融人才的缺乏,也是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瓶颈。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l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 目前上海只有1%。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5万人,而上海目前只有10万人不到,其中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还不到伦敦 的l/4。

  华民对本刊记者说,“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必须是世界本位货币。美元为什么是世界本位货币,原因之一美元背后有世界500强企业,人们相信这些企业能够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商品。”

  相比之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了,但是人民币的价值还未体现出来,仍然处于美元的从属地位。人民币的信用是靠政府的信用做担保,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拥有独立控制市场的竞争能力,人民币的信用基础不够。”华民说。

1
标签:人民币 边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王岐山:加快推进边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07-12 11:04
621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581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785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43

数字人民币使用风险提示书?

2024-08-23 15:14
12405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