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金融是互联网金融3.0版本 促进行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
民生投资具有长远社会效益,需要创新出合适的金融供给。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是交易金融适合探索的未来主题,因为这两个领域在传统金融领域中难以获得充足的服务。
民生投资具有长远社会效益,需要创新出合适的金融供给。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是交易金融适合探索的未来主题,因为这两个领域在传统金融领域中难以获得充足的服务。新金融时代,制度革新与技术革新相互渗透交融,交易金融成为世界潮流与行业主要方向,它是通过Fintech有效实现普惠金融的合适途径,可为绿色金融产品创设提供舞台,促进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中国人口众多为交易所金融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使其在幂次定律作用下实现指数级增长。
一、民生投资具有长远社会效益,需要合适的金融供给
金融的发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实体经济本身不是目的,实体经济是和金融一起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手段。就中国来讲,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生活,我们有很多民生方面的投入,这些投资是政府对于国民的刚性义务,它会为社会形成长期资产。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一种合适的金融供给服务,依托新金融创新手段提升社会效益。
二、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是交易金融适合探索的未来主题
浙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进行了一些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探索,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切入点:一个是绿色金融,服务于社会基础大环境;一个是数字普惠金融,渗入经济毛细血管。这两点是交易所金融适合探索的未来主题,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传统金融风控标准没法准确衡量的领域。
为什么要提绿色金融?因为绿色金融的很多投资旨在惠及民生,中国有很多投资都集中于民生基础设施和环境优化。但是这其中的现金流瀑布设计,当前来看是有挑战的:
其一,绿色项目正外部性特点明显,现金流自然积累不可能完全覆盖所需投资;
其二,通过政府补贴填补缺口并不可行。一方面从量上讲,目前社会需求巨大,所需投入难以仅靠现金流的自然积累完成,现有财政和金融解决手段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从质上讲,G20呼吁让私人资本参与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防止政府拨款或融资平台投资的无效率,因此必须寻求建立一种可计量的度量模式,主要通过互联网的交易数据集成和信息的透明、规范披露来实现,从而吸引私人资本增加。
其三,出于前述考虑,G20杭州公报呼吁要让私人资本参与绿色投资,这既是提高长期的效率,也是为未来的长远社会效益定价。
第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它旨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与适当性。所谓普惠,就是指服务可得性对需求方来说可承受,对供给方来说可持续,而数字则是提升风险评估和支付清算(能力)的手段,使得许多得到服务的对象获得了服务。数字普惠金融不是免费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数字和普惠是一个统一、共生和促进的关系。传统风险管控方法难以对成长中的大量新兴企业、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定价,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原理是在产业信息化和互联化的基础上,利用交易活动的可计量性特征,借助数字技术提高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定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金融体系服务中小企业分布式迭代创新的能力。
三、新金融时代风险与创新的平衡
1、制度革新与技术革新互相渗透交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动了金融自发的业态分化,进而要求着金融制度的革新,另一方面技术革新本身也支持和推动者制度革新;制度革新反过来又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2、重视金融家的能动性鼓励创新,在适当的领域,先行先试。正所谓“市场永远在从业者的前面,监管永远在从业者的后面”。2013年互联网金融提出至今,一直是市场在从业者的前面创新,到今年我们进入了后半程,因为监管开始追上来了,进行了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但我们要理解金融监管本质上是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它的目的不在于锁死行业发展,而恰恰是要通过规范企业行为,让行业更健康、长远地发展,既防风险、也促进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实现美好生活。近年来海外有许多监管探索,例如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出“监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允许在可控环境中对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进行真实或虚拟的测试,这实际上是在支持和引导机构的探索与创新,让金融家在适当的领域先行先试。
3、控制风险上,将民生领域、社会公益领域进行创新,在资产锁定情况下优化负债。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发生很多风险,根本在于其资金的募集不受监管、随机游走。经济大环境是优质资产荒,很多新兴机构又缺乏专业能力,募集到资金后找不到合适的资产,很容易仓促投向质量可疑的资产,发生风险。但如果反过来,先找到确定的优质资产,以此为起点优化负债,这个模式比较可行,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寻找资金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那么哪里可以找到这种适合新金融的确定性优质资产?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说的民生投资,回到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这两大未来主题。
绿色金融需要私人资本与公共部门合作。政府在绿色、民生领域已经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回报期长、难以快速收回投资。而盘活政府持有的相关国有资产、为其优化负债,很有创新意义。但这要有适当的形式,传统金融无论股权投资还是贷款都有一个具体的形式。PPP为什么效果不彰,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化、可复制、可监督、可评价、可控制的形式,所以产品的创新也非常重要。
另一个轮子就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分布式迭代创新。传统金融的风险定价是静态的,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前提条件是净资产、总资产、负债率、销售总收入、现金流等固定条件。很多新兴的企业无法以这种方式进行定价。以后的风险定价则可通过动态数据行业整合,比如说数字普惠金融希望能够通过数字的互通互联,在交易流水、物流配送等信息流中筛选建立风险定价模式,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四、交易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是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标志,也是绿色金融产品的创设舞台,也是通过fintech有效实现普惠金融的合适途径。
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出现了Trumid, Sharepost, Secondmarket, Equityzen, Liquidnet, MarketAxess等许多在线交易平台,为流动性相对不足的pre-ipo股权和信用债提供集中交易整合服务,国内金融资产交易所探索也正逐步推进,可见交易所金融已成为世界潮流与行业主要方向。
在中国,交易所将成为市场金融力量整合者和互联网金融乱象的终结者,在市场定价中以规范有序取代过去的混乱无序。而这一领域也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一方面中国传统金融供给不足激发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基于市场定价的交易所金融将在幂次定律作用下实现指数级增长。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