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上线国内首个区块链资产托管系统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从“纸上谈兵”进入到业务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从“纸上谈兵”进入到业务实践。
1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IBM(中国)有限公司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
这是中国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公开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实践。
邮储银行方面介绍,这一系统于2016年10月上线,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已经顺利执行了上百笔交易。通过与IBM的合作,邮储银行采用超级账本架构(Hyperledger Fabric)将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于真实的生产环境。
区块链技术又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安全存储数据,同时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可以有效解决参与各方的信任问题。
邮储银行业务人士介绍,典型的托管业务流程涉及多方参与,包括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在内的多个不同金融机构。由于单笔交易金额大,参与方多,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过往交易方大多用电话、传真以及邮件等方式反复进行信用校验,费时费力。
邮储银行此次推出的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等五种角色共同参与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多方实时共享,免去重复信用校验过程,实现托管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
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可以缩短托管原有业务流程约60%-80%,信用交换更高效。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将投资合规校验整合在区块链上,并确保每笔交易都是在满足合同条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加密认证的属性,可以确保交易方在快速共享必要信息的同时,保护账户信息安全。此外,区块链有助于审计方和监管方快速获取信息,提前干预和管控,继而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区块链技术能够低成本地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将为多方交易带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信用的高效交换,具有推动金融业深刻变革的潜力。”
记者也了解到,当前银行业十分重视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包括平安集团、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都已加入R3区块链联盟,并将区块链技术逐步应用于票据业务、跨境业务中,但以机构内部测试为主。公开应用于业务中邮储银行尚属业内首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逐步成熟时期,部分技术的安全性有待检验。但相比此前的业务技术应用,已经是汽车相对于自行车的进步。“自行车就算改进得再完善,相较汽车也还是落后太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