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存过度负债隐患 欺诈风险严峻
12月16日,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表示,去年以来,银监会稳步开展消费金融公司市场准入工作,到2016年10月已经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企业16家,有3家批准筹备,3家在审核之中,还有不少属于辅导阶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表示,未来,银监会将继续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由试点初期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向做优做久转化,从增量初期发展,迈向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升级。
12月16日,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表示,去年以来,银监会稳步开展消费金融公司市场准入工作,到2016年10月已经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企业16家,有3家批准筹备,3家在审核之中,还有不少属于辅导阶段。从开业的情况来看,已经比去年新增了6家,机构发展速度相对合适。2016年前三季度行业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127.5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568万人,其中5000元以下的贷款笔数是整个贷款占比的60%,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体现新活力。
毛宛苑提出,在行业进步与活跃同时,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竞争格局调整增加了发展的压力,风险形势变化带来管控的难题,消费市场快速变化考验着应变能力。
毛宛苑表示,未来,银监会将继续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由试点初期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向做优做久转化,从增量初期发展,迈向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升级。
第一,坚持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发展的新优势,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开展业务创新。加快开发特色优势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渗透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追求精益求精,打造特色品牌,切实把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第二,坚守风险底线。顺应发展规律,牢固风险防线,坚持规范经营,健全公司治理,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以防控风险为核心,高度重视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做好贷款筛查信用管理。加强合作商户的管理,及反欺诈手段,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预警监测体系,提升贷后风控水平,将信誉风险纳入到全面风险监控体系中。
第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收费,杜绝不当催收行为,积极承担金融知识普及社会责任,避免消费者的过度负债。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这一年下来,消费金融行业呈现新的特征。我探讨四个方面的心得体会:第一个行业发展新活力。去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紧抓国内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发展机遇,正是互联网+思维变革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内生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容,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年来,银监会坚持稳中求进,稳步开展消费金融公司市场准入工作,到2016年10月已经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企业16家,有3家批于筹备,还有3家在走流程就是审核之中,还有不少家属于辅导阶段。就从开业的来看,已经比去年新增了6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成熟一家审批一家,不能一哄而上。在我们看来机构发展速度还是合适的。 经营规模持续增长,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行业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127.5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568万人。我们看了一下前三季度,5000元以下的贷款笔数是整个贷款笔数60%,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
第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费金融公司从2014年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之前还比较保守,一开始在辖区里开展。现在我们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因为这些人得不到银行的服务,好多得不到银行服务。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效率,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的战略,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着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销售信贷的新模式,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 第三是特色功能日益增强,市场认知度明显提升。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消费升级政策号召,纷纷加快的重点新消费领域产品创新的步伐。紧密围绕国家大众消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满足传统消费需求,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陆续推出各类小、快、零特色消费信贷产品,极大切合年轻时尚一组,刚需家庭、改善型消费群体的便捷消费需求,迅速为广大蓝领工人、公司白领、大学毕业生所接受,行业品牌效应逐步显现。2016年前三季度,刚才说行业累计发放刚才说5000元以下,累计发放50000元以下贷款2575万笔,占全部贷款笔数的96.33%,贷款金额合计772.80亿元,占比70%。现在我把我们研究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看到行业发展进步和活跃的同时,我们仍然看到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竞争格局调整增加了发展的压力。一方面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加速了金融服务的供给,民营银行、小贷公司等专业小额贷款供给主体运营而生。加之利率市场的逐步放开,存贷利差在竞争下收窄,商业银行开始摒弃规模求大、业务求广的发展,主动寻求特色化转型,通过网上服务、信用卡等多重手段,加大信贷领域金融创新和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带来新的生产力质的飞跃,加速了渗透的深度广度,中国消费者对新事物高速接受,为电商、丰富服务提供发展契机,在传统机构与新兴业态的加速下,业务模式受到冲击,发展压力增大。人才也受到冲击,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除了那个以外,客户资源还有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二是风险形势变化带来管控的难题。一方面传统信用风险难题尚未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信贷建立在个人信用评价之上,国外经验表明,完善报告制度,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低收入群体信用信息相对缺乏,难以整合,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产品定价难、信用风险管控难的问题。我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周主任来了。 另一方面,欺诈风险有上升趋势。由于社会对小额失信的惩戒力度不够,近两年来消费金融欺诈风险有所上升,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这边过来了。此外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同一客户多次信贷加速风险叠加。刚才稻葵教授说的可能有过度负债的可能,这里借那里借,信息不对称,这个隐患还是有的,这是看到的第二个困难。三是消费市场快速变化考验着应变能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消费需求正迈入快速发展新车道,消费规模快速扩张同时,消费步伐加快,消费方式、行为等方面呈现明显趋势性的变化,新消费方兴未艾。消费金融公司为商业和金融服务,当消费场景发生变化时,金融服务方式随之改变。 良好的市场反映速度与业务拓展能力对消费金融公司维持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受传统经营理念和人才因素的制约的影响,在市场应变能力、渠道建设能力、金融服务定制能力等方面还需要有加强和改进的空间。 这是我们分析到的,当前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讲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三个方面是国际经验新感悟。消费金融公司在欧美等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高效的体系,反观市场发展历程,大多经历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规,拥有核心主业,坚持风控为本的机构,能在经济发展变迁中突出重围。国际上发展良好的金融公司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一是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初期与遍布全国的零售商开展消费品贷款业务,积累有效客户资源,重视客户黏性,随业务收入开展循环贷、卡业务,业务涵盖客户获取、转化、维护、重获四个阶段,这是我们看到银行也好,日本好多消费金融公司也好,PPF都是这么做的。 二是重视客户体验。以适应客户消费习惯,围绕改善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和运营机制创新,在变化市场中更好地服务客户,产品崇尚简单、便捷、高效、信任的原则,服务具有及时性、便利性、保密性、安全性的特点。因为它有这些特点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三是具有高效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借助经销商多网点受广大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它特点是受众广,大部分预算投入到IT系统中,让系统解决一系列简单和重复性高的任务。节约人力资源,承担复杂程度更高的分析判断工作。好的机构都是自动化的审批。利用好包裹数据零售网络人才等各类市场资源,加强股东和渠道商的合作,用高效的运营和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股东背景如果是金融集团的,还可以与集团共享坚实的财务风险管控经验,获取充分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这是我们看到的国际经验的一些感悟。
第四个方面是行业发展新的征程。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行业之风“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六年来经历机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公司治理、客户培育、产品开发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未来银监会将继续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由试点初期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向做优做久转化,从增量初期发展,迈向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升级。
第一坚持发展质量。坚持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发展的新优势,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开展业务创新。加快开发特色优势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渗透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追求精益求精,打造特色品牌,切实把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第二是坚守风险底线。顺应发展规律,牢固风险防线,坚持规范经营,健全公司治理,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以防控风险为核心,高度重视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做好贷款“三查”信用管理。加强合作商户的管理,及反欺诈手段,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消费金融最大特点它是金融机构,它可以有银行的借款,同业拆借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尝试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能力。建立预警监测体系,提升贷后风控水平,将信誉风险纳入到全面风险监控体系中。 这是第二个,我们更微观一些,在我们看来这是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基础。监管是守底线的,底线当然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具体措施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从刚才说的顺应发展规律,坚持规范经营,防范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着手。 第三是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收费,杜绝不当催收行为,积极承担金融知识普及社会责任,避免消费者的过度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