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过招 交锋贸易新壁垒:“碳关税”
美国奥巴马政府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3月17日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为了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
虽然朱棣文貌似合理地为美国找到了最佳理由。但是作为全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美国多年来 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却一直没有参与签订《京都协定书》。因此,有外国媒体认为,美国此举,明显是针对中国的戴着绿色帽子的贸易保护大棒主义政策。如果碳关 税成立,欧洲地区或将效仿美国,届时将对中国出口产品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次朱棣文在证实美国可能征收碳关税的发言中着重提出中国、印度等国,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贸易保护战是有备而来,从钢管行业的反倾销到“碳关税”绿色大棒,在其背后,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贸易博弈。
对此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对记者表示,所谓对中国产品将征收碳关税的情况完全不合 理,就二氧化碳量而言,美国人均25吨左右,中国人均只有5吨。美国应该在国内进行立法,对美国本土产品征收碳关税。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供 应全球消费者,不能把所有的碳排量都计算到中国的头上。而且我们国家在目前的阶段,转型较难,他说,如果碳关税通过,那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制品、电解 铝、电解铜等产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对此,中国政府迅速作出了反应,曾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的、如今身兼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解振华表示:“气候变化和对进口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是两个领域的两个问题。”他反对把气候变化当成贸易保护主义 的借口,应该在不同的谈判领域里解决。
而就在此前一天,中国发改委谈判代表李高表示,碳关税将是一场灾难,这会引发一场贸易战,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
这是中美两国就是否应实施碳关税问题的首次过招,中国利用的是国际通行的准则—据理力争,并保留采取相应举措的权利,迫使对方放弃或修正相关保护主义措施。对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来说,中国毕竟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得不偿失;但这需要我们有博弈的智慧。
现在的中国显然有这样的智慧。美国财长盖特纳指责中国控制汇率后不久,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上就指出:“中美两国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要加强合作,这就是我向美国新政府发出的声音。”合作才能双赢,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显然也了解这句话 的含义。奥巴马随后出面澄清,国务卿希拉里2月访华前夕更是发出了“同舟共济”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