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质量和规模哪个更重要?
在低利率时代赚钱更难、坏账不断暴露的时期,银行经营更加考验行长们的大脑!招行与兴业银行对待“同业业务”的不同态度,导致业绩上的分野。银行这一轮弯道超越战之中,谁能笑到最后,拿下规模、盈利双料冠军?
在经济低位运行、银行坏账还在不断攀升之际,最有活力的股份制银行上演了一场激烈赛事:第三季度,兴业银行(601166.SH)在规模上挤掉招商银行(600036.SH)成为股份行“一哥”。而招行连失“三位”,规模屈居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3家银行之后。
在低利率时代赚钱更难、坏账不断暴露的时期,银行经营更加考验行长们的大脑,招行已转向弃规模保盈利上来,前三季度以521.42亿元的净利,雄踞股份行最赚钱银行。而兴业银行虽然规模抢先,但其净利与招行差距超过80亿元。
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认为,兴业银行规模领先第二位0.18万亿元,资产规模增速接近10%,预计年底仍居股份行规模第一。那么,招行由于“去同业”导致规模增长失速,未来还能夺回“一哥”的宝座吗?
招行规模连降三位
股份行规模老大的位置,兴业银行经历了3次波折再次登上顶峰,这一次更为牢固。
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总资产规模达到5.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8%,成为股份行当中最大的银行。
曾经稳居第一的招行,三季度总资产规模5.5639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63%,一下子被挤入第四位。股份行规模排位前四新座次为:兴业、民生、浦发、招行,它们三季度末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5.82万亿元、5.64万亿元、5.5642万亿元、5.5639万亿元。
兴业银行与招行规模之战十分激烈,实际上早在去年中报时,兴业银行就已经夺取第一宝座,但是去年年报时又被招行夺去。不过到了今年中报,兴业银行再次争夺规模第一,而招行屈居第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招行已经放弃规模之战,滑入第四的位置,而兴业银行规模第一更为牢固了。
那么,招行为何放弃规模之战?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将继续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动态均衡发展的经营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转型,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招行正在构建轻型银行,即不再以资产负债的扩张来成为盈利的主要驱动力,而是以建立轻型银行为目标,盘活资产和高效利用资产,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从招行的资产增长上已经表现出来,赵湘怀分析称,招行前三季度信贷资产较年初增长11.8%,接近去年全年增速,增量主要来自票据贴现和零售贷款;但另一方面招行今年大力“去同业化”,同业资产较年初下降32.95%,因此压低了资产增速。可见,招行将业务方向对准相对较高收益的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又继续转型质量较好、收益较高的零售业务。
规模弯道超越的兴业银行,资产快速增长的背后又靠什么呢?其信贷资产增速其实与招行差不多,贷款较年初增长10.39%,而招行为11.8%,弱高于兴业。不过同业业务拉开了大差距,兴业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余额居全市场第一,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和余额居股份制银行第二,同业资产较中期增长 30.4%,规模和占比皆高于其表内贷款。
可见,兴业银行靠“同业”冲规模,而招行有意压“同业”而主打信贷尤其是零售等表内业务,两者经营的方向背向而驰。
兴业银行走的是一条快速扩张之路,彰显了综合经营的优势,以及大资管经营特色。其前三季度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16%,对集团净利润贡献占比达4.55%。此外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资产托管和管理规模以及理财能力均处于股份行前列。在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看来,兴业的同业业务优势持续领先,大零售大资管积极转型值得期待。
比拼仅是上半场
兴业银行通过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蹿升为股份行“一哥”,但是在盈利能力上,招行依然是遥遥领先的老大。
今年前三季度,招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21.42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营业净收入1612.12亿元,同比增长2.93%。
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439.8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1186.58亿元,同比增长5.61%。
两家的净利增速上,招行高于兴业一个百分点左右。而在营业收入上,兴业银行增速高于招行两个百分点以上。招行强劲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两者相差80多亿元,兴业银行还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来。要想从规模与盈利均达到“一哥”,取代招行成为股份行双料冠军,兴业银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兴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第一位暂时稳固,今年年末将很难被其他股份行超越。不过赵湘怀认为,考虑到招行零售业务动能不减,“去同业”逐步完成,未来招行资产规模增速有望回归较快增长。
再比较两家的资产质量,招行仍是不良率最高为1.87%,环比上季度末上升4BP。兴业不良率为1.71%,环比上季度末上升8BP。两家资产质量都还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不良率“拐点”目前均还看不到。
兴业银行三季报称,短期内宏观经济仍处于L型增长区间,部分行业不景气问题还将延续;受去库存、去产能及去“僵尸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民间借贷、担保链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信用风险仍在暴露,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企业有所增加。
一家股份行的公司业务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银行实际不良率比目前暴露得要高,主要看各家银行如何平滑业绩和不良率,“有的不良率可能前高后低,有的可能消化的时间更长。”
在盈利方面,最主要的指标还要看净息差, 招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为2.56%,较二季度下行2BP。励雅敏认为,招行的息差收窄幅度进一步放缓,并低于其他已披露业绩的股份制银行。且三季度生息资产端主要增长来自贷款,环比增长5%,而同业规模继续压降,环比减少19%;证券投资类资产也并未扩张,相对高收益信贷资产的增配对息差改善起到正面贡献。
兴业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2.06%,环比二季度末下行12BP,降幅远大于招行,而且与大部分股份行个位数的降幅相比,其净息差表现不力。
招行与兴业银行对待“同业业务”的不同态度,导致业绩上的分野。兴业银行靠同业冲上股份行规模“一哥”,而招行痛失规模老大滑入“第四”。
然而硬币始终存在两面性,招行压缩“同业业务”,净息差降幅远低于其他股份行,保持了盈利第一的宝座。而兴业银行饱受同业的拖累净息差降幅大,虽然资产规模第一,但盈利仍与招行存在数十亿的差距。
银行这一轮弯道超越战之中,谁能笑到最后,拿下规模、盈利双料冠军?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一两年内将会见到分晓。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肖君秀
除了兴业银行与招商银行,22家上市银行2016年业绩与规模情况表现如何?请看延伸阅读:
NIM 企稳回升, 不良增速放缓 ——上市银行 2016 年 3 季报综述(摘录)
一、业绩增速小幅回升
2016 年上 3 季度,上市银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速约 3%,较 2015 年全年的 1.79%增速有所回升,但较 2016 年二季度的增速 2.88%有小幅增长。
从银行类别来看,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利润增长推动了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增速,其同比增速分别为 5.45%和 9.92%,股份行的增速较 2015 年 4.95%的增速提升0.5 个百分点。相反,基数最大的五大行增速垫底,平均只有 1.16%的增速,在营收增长乏力和拨备空间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勉强维持正增长。整体上市银行业绩增速放缓。
图 1: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016Q3)
图 2:城商行、股份行、图 2:大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016Q3)
二、资产负债结构继续优化
1、资产端投资类占比提升明显
上市银行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继续倾斜向投资类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上市银行平均占比由 2015 年的 23.17%,提升近 6 个百分点在 3 季度达到 29%,环比 2 季度提高 3 个百分点。从近 2 年的数据来看,投资类资产占比每个季度平均都提高 3%。其中,股份行的增长势头强劲,增速高达 9%,占比提高到 36%,拉动了整体的投资类资产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投资类资产比重较高,高达 50%;南京和宁波环比在下降。
贷款整体基 持平,全行平均下降 1.51%,变动较小。同时,同业业务下降明显,3 季度环比降低了 1.5%,达到 6.5%。然而,分类别来看,大行在贷款、同业方面有所下降,而在投资方面均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股份行中分化较大,贷款占比维持不变,同业占比在下降,而投资类占比在大幅回升,其中,兴业的同业贷款占比降幅最大,较 2015 年下降 10%,投资类占比回升 14%。
2、同业负债占比下降明显,应付债券占比回升
在利率市场化和同业债券利率下行等趋势下,上市银行调整负债结构,主动负债增加,整体上市银行的应付债券占比较 2015 年年 增加 2%,至 2016 年三季度的 5.25%。相反,存款占比在小幅回升,而同业占比下降2%左右。
具体地,大行在存款上较 2015 年小幅增长 3.6%,但同业上受到压缩,减少 3.5%,应付债券占比基 持平。相反,存款规模有限的股份行和城商行,则积极通过债券模式扩张负债端,股份行 2016 年上半年债券占比上升至11.19%,较2015年上升6.15个百分点。城商行的应付债券增速势头较猛,继2015年增长近6个百分点后,3 季度的应付债券类占比又提升近 6 个百分点,达到 14.9%。在所有银行中占比最高。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作者:杨荣
本文转载自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