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表外资产为何难管?因为监管在装睡

凌华薇 |2016-12-13 13:131842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市场传言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测算。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回应称,“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市场传言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测算。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回应称,“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将进一步研究表外理财业务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的时机和具体方案,引导银行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今年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热,理财资金的“贡献”不小。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表外理财尚未正式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广义信贷范围,短期内对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实质冲击有限,但监管部门压缩影子银行规模、严禁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态度已相当明确。


市场人心波动,担心央行用广义信贷取代贷款规模,银行的资金面宽松不再,累及债市;又担心银监会将以此要求银行补足资本金和拨备,不但资产扩张受阻,而且资产的风险收益率被抬高,进一步加剧资产荒。

 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永远的主角。这么多年来,银行不断创造会计科目新名词,堪称最活跃的会计科目“创新者”。不管监管口径如何调整,我相信,银行业还能创造出新名词来容纳表外资产,比如委外投资,再如形形色色通过各类非银行机构的合作产品,不管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真身:影子银行,也即实际由银行提供资金、资产对接,却不放在贷款科目内的业务。


  按风险的本质来监管,把表外资产纳入表内——几年前监管部门就针对影子银行提出了这样的原则。不过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新几年的银行监管则显得被动得多,不过无所作为并不代表监管没有看到这其中的风险。虽然人员进进出出,但监管水平不至于发生质的下降,谁比谁傻多少?知道其中的风险却不能找到真正控制风险的办法,不如装睡罢了,把问题留给未来。


  目前银行的资本金已经存在缺口,正在愈演愈烈的破产重组潮也将开始吞噬银行有限的拨备。银行新增贷款的动力正在急剧收缩。影子银行的存在,除了利益的驱动,于公于私,也有不得已之处。那就是中国本质上,还是一个依赖间接融资的国家,保增长的首要压力之下,银行岂能釜底抽薪?


  用银行理财支持经济发展,貌似直接融资,实质还是银行背靠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间接融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居民,提供的是固定收益的资金,其代价与银行存款类似,但之所以能取得相对银行存款高的收益,是因为这块资产在银行表外,银行无须提取风险资本和拨备。银行理财实际和银行存款一样依靠资金池模式维系,真正的风险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旦爆出,央行一定会插手,保机构平安,但个人会被问责。因此银行管理层也会千方百计防止流动性风险爆发。现在银行足够大,手段足够多,爆发风险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漫长而接近暗箱操作的业务链条,也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人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创造了太多的机会。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破产重整案一定要等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坏账后,才能走到暴露的临界点。


  经济面临萧条的威胁,直接融资机制仍难健全,此时央行不至于下狠手一刀切,但信号已经发出:你所做的我已尽收眼底,收敛一点。


去杠杆意在回归资管本质 还有些坑你别跳

最近几年,不少银行纷纷加大对资产管理、理财业务的布局力度。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净息差收窄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能够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利息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多元化银行的收入结构,使得银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很大部分属于表外业务,而表外银行理财业务的特点之一是不占用银行的风险资本。基于这一特点,受到资本金约束、表内贷款规模受限的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既获得收益又不过多消耗资本的目的,有可能通过表外理财变相扩张其资产规模。数据显示,有些银行表外业务的增速甚至高于表内贷款业务。表外理财业务的过度扩张使其逐步脱离了“代客理财”的本质,而逐步异化为“表外信贷”,成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国内的表外理财产品总量或超过10万亿元。

银行里经常有销售人员打着理财的旗号卖保险,故意混淆保险和理财的概念。很多用户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以及对理财的不了解,很容易稀里糊涂签下协议,等发现其中的猫腻,发现你用存款买了一份收益极低保险而不是银行理财时,你根本要不回本金。如果中途强行退保就只能拿到现金价值,一般普通人理解的“现金价值”就是当时购买理财的全额现金,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文字游戏!

现金价值=保险费-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佣金-保险保障成本

所以,如果是中途退保,能拿回的金额很少!!!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注意,你买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理财,合同一定要耐心看完。  

银行理财的收益一般不会太高,据Wind数据显示,上周306家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1798个,平均存续期141天,平均收益率3.79%。如果有些不良理财经理或者冒牌理财经理推荐什么高利率的“贴息存款”、银行代销产品,千万不要买,这个很容易遭遇“飞单”,一旦出事不仅血本无归,维权也非常困难。一定记住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句话放哪个投资都适用。

徘徊了好久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在7月上旬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终于“破5”了,一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了“3时代”。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在7月25~月31日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0%,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而且据说这种跌势还将继续……

很多人看到股市的惨状就把自己的钱从股市里面抽出来放到银行买理财。但是亲爱的们,整个金融市场都是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地。买理财的人一多,理财很有可能会傲娇地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啊,而且理财收益率也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  

很多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买之前理财顾问说的天花乱坠:“怎么可能赔本呢?”;但是一旦亏本了,银行就不认账了,于是双方产生了很多纠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没有明确谁是风险承担主体。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自己能得到的实际收益,而且还有银行做“隐形担保”;但是银行却认为按照协议规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是“买者自负”,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问题来了,亏本了算谁的?确实一般的商事行为都遵循“风险自担”的原则,但是金融产品不等同于一般的产品呀。所以银行本身就应该担负着评估客户风险承担能力的责任。一般人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西瓜,但是正常人能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理财产品么?遗憾的是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承担评估,也没有帮助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

央行的表态证实,虽然市场传闻的政策尚未正式实施,但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所蕴含的一些“水面之下”的风险已经引发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其表态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压缩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的空间,以此推动快速扩张的银行表外理财去杠杆,从“表外信贷”进一步回归至“代客资管”的本质。

实际上,表外理财资金投向为类信贷、债券等资产,与表内资金流向未有实质差别,但是一是由于表外业务不受资本金约束,二是监管层对表外业务监管程度不及表内业务,因此,一些银行尤其是一些小银行有很大冲动通过理财产品叠加高杠杆博取收益,而其风险又具有隐蔽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表外理财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刚性兑付的特征,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这些风险有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正在研究对表外业务计提风险资本,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银监局也正推进银行表外业务自查。笔者认为,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可以被看作是现有政策下金融机构的一种监管套利行为,而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频频释放出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的信号,则可看作是一种压缩这种监管套利空间的行为,也符合目前去杠杆、防风险的整体宏观政策导向。

这个角度看,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是银行应对挑战转型的重要方向。

今年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房地产不是什么秘密,房企和银行双方都有需求。下一步到底怎么走我们正在研究,总会有办法。只要有利益,资金一定会找出路。今年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热,理财资金的“贡献”不小。

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切实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精神 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决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切实防止信贷等各类资金尤其是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

尽管目前表外理财尚未正式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广义信贷范围,短期内对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实质冲击有限,但监管部门压缩影子银行规模、严禁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态度已相当明确。

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理财市场近年来增长势头不可小觑。

表外理财目前并未正式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广义信贷范围,但央行将根据模拟测算情况研究将其正式纳入的时机和具体方案,引导银行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央行行长周小川6月表示,近期影子银行发展十分迅速,原因之一是存在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中国已决定开展新一轮监管体制改革来覆盖这些监管真空领域。

监管部门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不无道理,其深意在于限制银行表内、表外的扩张规模,不至于失控。例如,目前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时主要是基于表内业务,但现实情况是部分银行的表外业务规模做得比表内还要大,这将大大削弱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就对银行业的冲击而言,如果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预计仅个别中小银行可能面临广义信贷收缩压力,但监管部门此举表明金融去杠杆趋势在延续。根据交银国际的测算,截至6月末,大型银行广义信贷同比增速均在15%以内;股份制银行中,增速较快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在20%-30%;其他中小银行中,广义信贷增速超过30%的只有盛京、郑州、南京银行。即使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大型银行的广义信贷同比增速仍远低于33%;中小银行中,预计盛京、郑州、南京银行等广义信贷同比增速可能超过38%。

由于表外理财资金主要投向类信贷、债券等资产,实际上发挥信用扩张的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表外理财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之后,资金投向结构将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银行理财资金绕开监管流入房地产领域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银监会召开的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强调,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上半年)》显示,上半年累计有18.99万亿元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截至6月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余额为16.03万亿元,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0.74%。从具体行业看,投向房地产业的理财资金约2.09万亿元,居第二位,占比13.06%,仅次于占14.21%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与去年相比,流入房地产业的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快速上升。

实际进入房地产领域的理财资金规模可能更大。一家股份制银行南京分行人士表示,目前总行还在研究未来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的影响。“为了控制潜在风险,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实行‘大敞口’管理。就全行业而言,今年很多中小银行的表外理财规模扩张得很快,理财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所谓“大敞口”管理指的是,银行给每家企业客户设定一个额度,无论是分行直接投放贷款还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都必须在这个额度范围内。

前几年多数银行在房企开发贷方面实行名单制管理,不在名单上的企业很难获得贷款。通过发行表外理财产品,可以使不在名单上的房企拿到资金。在今年楼市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银行更是有动力这么做,而且委外业务等表外操作手段很多。

目前委外业务的底层资产并不能完全“穿透”,理财资金最终流向很难监控。专家预计,多个监管部门联手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房企本已收紧的融资渠道势必“再补一刀”。

表外理财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后,委外业务何去何从?目前市场对此观点不一。有机构人士认为,如果央行未来通过MPA严格控制表外理财规模,则理财业务的成本及投向将发生较大变化,委外规模也将下降。另有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在“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通过加大委外杠杆来维持资产端收益仍将受到银行青睐。

当前银行委外资金不仅来自理财,也来自自营,而表内理财和自营资金一直在MPA考核中。即使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也不妨碍委外的继续增长。无论是银行表内资金还是表外资金,其投向无非是金融和实体两大领域。在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房地产调控升级导致房贷收缩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整体投向金融市场的占比预计仍将持续上行,而囿于银行自身投研能力的限制等,委外仍是重要选择。

理财规模扩张放缓甚至收缩后,通过新发产品滚动弥补存量产品损失或利差倒挂的操作模式将难以为继,“做好存量业务、提高存量业务收益”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任务。作为当前为数不多的高收益资产运用方式,委外业务都将成为银行理财更重要的高收益资产类别,将迎来更大发展,在理财总盘子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未来,若表外理财业务正式纳入广义信贷,银行必将加强对其理财业务过度加杠杆和扩张的管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正在逐步推进“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展,寻求进一步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现状。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理财业务有望回归其“资产管理”和“代客理财”的本质,走上规模适度、健康发展的道路。


综合:金融混业观察(ID:caixinfinance),作者:凌华薇;英菲迅资产


3
标签:外资 监管 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银保监会: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外资法人银行

2020-01-06 16:32
137053

互金将加强持牌监管 银行系网贷仅剩6家

2017-10-18 17:17
4779

场外市场纳入场内监管 银行间债市杜绝线下交易

2013-07-10 16:02
1044

日本全国银行协会将加强监管银行间拆借利率的设定

2013-07-05 14:59
997

外资频售银行股 中资券商坚决看好

2013-05-22 18:32
873

外资做空银行股的真实企图不会如愿

2013-04-27 13:13
126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