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危局:困境与影响

张茂荣 李秀娟 | 2016-12-11 23:07 1459

过度追求高风险的投行业务是德银深陷今日危局的关键内因。若进一步恶化,有可能引爆欧元区银行业坏账危机,乃至形成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传导。并通过资产渠道、流动性渠道、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影响中国资本市场。

文/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李秀娟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1期


过度追求高风险的投行业务是德银深陷今日危局的关键内因。若进一步恶化,有可能引爆欧元区银行业坏账危机,乃至形成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传导。并通过资产渠道、流动性渠道、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影响中国资本市场。


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但自2012年以来业绩表现不佳,股价偏弱,股本回报偏低,成本收入比偏高。尤其是2016年以来,德银陷入重重困境,股价暴跌,牵动全球金融市场神经。


深陷泥沼四大原因


德银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业绩风光无限,到近年麻烦不断,总结起来主要有四大原因:


诉讼费用激增,连遭美国等监管机构重罚。德银近年来卷入大小7000多件法律纠纷,法律问题是拖累德银盈利性的主要原因。2012-2015年,德银耗费在法律纠纷上的费用高达127亿欧元,其中2015年一年就达52亿欧元。


2015年4月,德银因涉嫌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而向美国和英国监管当局支付25亿美元罚金,其联席首席执行官安舒·贾因也因此引咎辞职;同年10月,该行因驻俄罗斯办公室涉嫌洗钱被美国司法部调查;2016年9月,美国司法部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其“参与交易具有超高风险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助推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为由,对其开出14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事实上,近两年美国司法部对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都曾开出类似的巨额罚单,但相比较而言,德银的规模与抗风险能力明显不及前两者。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德银普通股资本充足率为11.1%、一级资本充足率12.3%,虽然对比监管要求不算低,但巨额罚单的冲击仍非常大,德银应急可转债收益率一再冲高。


经营连年不善,业绩大降。德银经营效率低下、成本冗余由来已久。根据2016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德银经营成本与收入之比高达90%,大幅高于其设定的65%的目标。2015年第三季度,德银被曝出亏损60亿欧元,显露出经营危机的冰山一角。2015年全年,德银巨亏68亿欧元,创其成立以来最高年度亏损纪录。2016年上半年,德银净利润大降八成至2.56亿欧元。其中第一季度总收入仅81亿欧元,利润仅2.36亿欧元,环比分别下降22%和58%;第二季度净利润仅1800万欧元,同比暴跌98%;第三季度德银净利润为2.78亿欧元,有所好转。


过度依赖高杠杆、高风险的衍生品业务。德银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大举扩张投行业务,以此促进业务成长。金融危机后的数年间,尽管监管机构想方设法迫使金融业降低风险,但该行仍保留了大部分投行业务。目前,德银总资产达1.8万亿欧元,其中涉及高风险交易活动的资产约占50%。


从资产负债构成来看,德银衍生资产和负债比重远高于其他国际大行。截至2016年6月,德银的衍生资产和负债分别占总资产和总负债的34.1%和34.5%,其他大行这一占比均不超过5%,而德银的存贷款比重则相对偏低。在不同类型的衍生品中,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比重分别为78%和15%,因此德银的衍生品业务容易受到利率和汇率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为其埋下巨大隐患。此外,德银还“先天不足”,没有大型的零售银行或者资产管理运营部门以弥补投资银行收益的不断下降。


可见,过度追求高风险的投行业务是德银深陷今日危局的关键内因。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美国司法部重罚只是德银近期困境的表层原因,其高风险经营模式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则是危机的本质。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批评称,德银“错把投机当成了经营模式”。虽然与2011-2012年相比,德银已在逐步缩小衍生品资产的净风险敞口,但大量衍生品的潜在风险仍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信誉大幅受挫。2016年10月8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德银信用评级定为“BBB+”,将其经营前景定为“负面”,预示着该行未来经营状况或将进一步恶化,且不排除信用评级继续下调的可能。2016年以来,德银股价跌幅超过40%,一度跌至33年来的最低值。彭博社称,考虑到德银经营状况恶化,10家国际对冲基金将缩减与其的业务往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德银正处在“信誉危机”的边缘。


面对风雨飘摇的德银,德国政府却陷入两难境地。欧债危机过后,德国牵头出台了反对欧盟国家对本国银行业进行救助的规定。在目前意大利政府正与欧盟斡旋对该国银行业进行国家救助且遭到德国严词拒绝之际,德国政府很难自己“破戒”救助德银,自打自脸。


危机短期难以消除


面对经营困境,德银自2015年以来就展开意在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自救,如更换高层、调整和制定新的战略并重组部门架构等,但巨额法律诉讼支出依然形成拖累。虽然最新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盈利趋稳并超预期,但短暂的企稳显然不够。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德银计提的诉讼储备金为59亿欧元,普通股一级资本429亿欧元,总资本598亿欧元,与140亿美元(约合128亿欧元)的巨额罚单相比,风险依然存在。


市场对德银持续盈利能力的担忧仍存。德银的衍生品业务受市场环境和交易的影响,盈利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同时传统的存贷业务盈利能力依然不强。在欧洲负利率环境下,德国存贷款利率一路下行。德银私人财富和商业客户(PW&CC)业务中,私人和商业客户(PCC)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利息环境影响较大,2016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3%。整体而言,德银净利息收入没有起色,2016年以来逐季缩减,并低于2015年的最低值,走出困境的难度并未明显减轻。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作为欧洲“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之一,德银尚未适应金融危机过后监管收紧、银行获利渠道减少的大环境。市场担心德银危机最终恶化,成为今年欧洲又一大风险事件冲击欧洲和全球。


欧洲银行业经营压力大,德银危机有在欧洲传染的可能性。近年来,欧洲始终未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宏观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负利率等因素导致欧洲银行业不良资产上升,盈利能力不断下滑。据世界银行统计,欧洲银行业不良资产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幅上升。2008年欧盟银行业不良率为2.71%,到2015年底达到5.6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底美国和日本的银行业不良贷款低于2%。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对欧洲银行业陷入低利润泥潭的预期表示担忧,敦促欧盟相关监管机构尽快采取全面行动,解决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改进效率低下的商业模式。报告认为,多家欧洲银行自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始终在疲于应对高水平减值资产,且低利率使得银行失去活力。IMF建议欧盟决策层下决心尽快强化破产规定,使银行摆脱不良贷款的包袱,并对业绩较差的银行实行整合。


欧洲需要高度警惕局部黑天鹅事件。当前,欧洲局部债务阴霾并未完全消散,“欧猪五国”(PIIGS)及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国不良率仍然高企,短期内很难消解。以备受市场关注的意大利为例,其失业率改善情况远不及欧洲其他地区,且自2015年底以来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降反升。就银行业来看,希腊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35%,首先进入危机模式,而意大利银行不良率达18%,坏账处置直接带来损失,今年也爆发了银行业危机。同时,美国罚款的外因仍存。除德银外,欧洲还有另外5家银行尚未就RMBS问题与美国司法部展开和解谈判,欧洲银行业未来仍有可能继续承受来自美国的罚款压力。


政治风险不容小觑。英国退欧公投余波未平,意大利宪政改革公投跃跃欲试。意大利总理伦齐宣布于2016年12月4日举行宪政改革全民公投。若公投不批准改革,伦齐将效仿卡梅伦,辞去总理职务。这将给未来数月的意大利局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其脱欧的可能。在欧洲银行管理局(EBA)的压力测试中,意大利5家参评银行测试结果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其中,该国西雅那银行是整个测试中唯一一个在极端情况下资本充足率变为负值(-2.44%)的银行,比市场普遍担忧的德银问题更加严重。如果政治风险在2016年底爆发,很可能与之前的债务风险叠加,对整个欧洲银行业造成更大破坏。


警惕风险外扩传染


德银危机若进一步恶化,有可能引爆欧元区银行业坏账危机。所谓欧洲银行业坏账危机,主要是意大利银行业巨额不良贷款与德银衍生品业务巨额亏损的叠加效应所致,加之欧盟内部围绕是否动用纳税人资金救助这些银行存在不小分歧,导致市场担心愈演愈烈的坏账风波将重创欧洲银行业的投资信心,最终引致新一轮欧元区金融危机的爆发。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刊文称,欧洲银行危机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只要其中一家大型银行突然倒塌,危机就会瞬间爆发,信贷流动将立即冻结。


德银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分量同样很重,其危机影响很难局限于欧洲内部。2015年,德银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也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银行,其10万员工中有一半在国外。2015年德银的国内业务收入占比31%,同时有24%的收入来自美国,19%的收入来自英国。德银还有规模达40万亿欧元的衍生品业务与各大银行紧密相连,在全球银行体系中举足轻重。德银一旦崩溃,可能引发全球银行业地震,对各国都不利。2016年6月,IMF发布评估报告称,德银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系统性风险最重要的贡献者,其风险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传导不可忽视。


不过,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变为现实,目前不宜过度悲观,德银事件总体仍可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认为,德银的问题不会像雷曼兄弟那样严重。一是德银角色特殊,影响重大,德国政府施以援手的可能性大。德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而德银规模在德国的银行中居于首位,其资产规模是排名第二的德国商业银行的3倍。因此,强大的德银对德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德国政府不可能对其危局坐视不管。虽然在当前欧洲政治环境下很难采取直接救助的方式,但德国政府仍可绕开“出资救助”红线进行干预,如政府财政出面予以担保或推动德银与德国商业银行合并等。而且,德国企业和华尔街也可能联手救助。《爱尔兰时报》刊文称,奔驰等德国大型企业计划筹资50亿欧元以入股方式救助德银。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华尔街多家银行可能联手为德银增加50亿欧元资本。二是欧元区有较好的制度保障。德银在2016年夏季EBA组织的压力测试中涉险过关,而且欧元区已经建立起银行自救机制。EBA发布的2016年度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还显示,欧洲银行业总体资本状况改善较为显著,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18年会降至9.4%,仍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诺沃特尼认为,欧洲银行业近期出现的波动不会成为欧元区危机的下一个“风暴眼”,欧洲本土金融机构正在“朝正确方向”过渡和调整。


通过四大渠道影响中国市场


目前来看,德银危机和欧洲银行业困境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方面,这通过四大渠道传导:一是资产渠道,主要是指中国对欧洲银行业的贷款、投资、交易等业务受到欧洲不良率上升的影响,形成坏账,影响中国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当欧洲银行陷入困境特别是破产时,会形成较大冲击。二是流动性渠道。当德银等欧洲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经营陷入困境,在不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会被迫削减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从流动性渠道形成压力。若欧洲银行业陷入危机,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将下降,对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也会降低。如2015年12月以来,德银变卖华夏银行20%的股权,并换汇汇回德国。三是汇率渠道。当欧洲银行业受到冲击时,英镑、欧元等欧洲主要货币会贬值,美元升值,进而带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中国易发生资本外逃,股市动荡。四是贸易渠道。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依赖于银行提供结算、贸易融资、保理等多项金融服务,若欧洲银行陷入混乱,将对中欧贸易的资金往来形成阻碍。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金融机构与欧洲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欧洲银行业困境使得欧洲银行的信用风险上升,从而使中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上升。中信建投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5年中国的银行海外子行情况来看,工商银行在欧洲资产最多,达到321亿美元,中国银行在欧洲的子行资产为42亿美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欧洲头寸较小,面临的风险较低。德银困境再次为中国银行业敲响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警钟。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虽然的确较容易为银行带来不菲收益,但其高杠杆特性使银行变得十分脆弱,在大量金融衍生品面前,银行控制风险的手段往往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无能为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从事巨额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大型银行体面获利、独善其身,有的甚至还引发了金融、经济、社会紊乱乃至危机。因此,中国银行业应吸取德银危机的教训,抑制衍生品投机冲动,防患于未然。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1期。


8
标签: 危局 困境 影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立新能源:目前公司所有风电场、光伏电站均运行正常,未受到此次极端天气影响

2024-02-22 12:59
144955

人工智能将影响全球约40%的工作

2024-01-19 12:34
68400

IMF总裁:AI会影响全球约40%的就业机会

2024-01-16 11:27
49560

国家发改委:提高中国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02-17 15:07
47699

微软旗下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宣布裁员10%,300人将受影响

2023-02-15 14:13
14454

深圳市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5)正式发布!明确八大方面措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

2023-02-07 21:54
2605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