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腾笼换鸟的智慧
2009-04-09 15:02650
过惯了“轻资产战略”日子的耐克,决心甩掉其在生产环节的包袱。近日,耐克将关闭其在江苏太仓的一家工厂,这也是耐克在中国内地拥有的唯一一家全资鞋类生产工厂。
耐克中国区新闻发言人朱近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称上述工厂的鞋类生产业务将转移至台湾丰泰。丰泰集团是耐克全球第二大OEM合作伙伴。
生产转移的同时,耐克也在不动声色地对其经销渠道进行一系列的手术。
关闭太仓工厂
耐克太仓工厂门前贴出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显示,全体员工劳动合同终止日期为2009年3月31日。
一位耐克太仓工厂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3月19日,公司召开员工大会,宣布了上述决定,并表示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09年8月前对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进行清算,关闭工厂鞋类生产线并向台湾丰泰集团转让公司内空气垫生产线。
该人士称,耐克于1996年成立了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性质为耐克全资子公司,太仓工厂也是成立于当时,总投资额为数千万美元。但耐克只承担了土地和厂房费用,其他均由丰泰集团投入。
这已是耐克直接投资生产的极为个别的案例。AMT服饰业高级咨询顾问葛星表示,耐克在全球奉行轻资产战略,即专注于设计研发和品牌管理,忽略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该战略成就了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没有工厂的最大服装制造商”。
葛星认为,耐克当初在太仓设立工厂的初衷,无非是为设计打样,同时为内地代工企业提供工厂模板,“如今该工厂的历史使命显然已经终结”。
朱近倩向记者证实到,由于公司传统上并不从事生产制造,因此耐克与丰泰集团就向其他丰泰工厂安置鞋类生产业务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反复讨论。太仓工厂原有的气垫生产线将转让给丰泰集团,工人改由丰泰聘用。
耐克的此番动作并非针对自有工厂一家。同样是位于江苏太仓的一家耐克代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耐克近期已经向该工厂表明,出于采购整合和精简供应链的考虑,耐克6个月后将不再向该工厂提供新的订单业务。
向低成本地区迁移
令上述耐克在太仓的代工企业感到困惑的是,在停止提供新的订单业务之前的2月17日,耐克刚刚宣布了将投资近1亿美元在江苏太仓建立其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的消息。由于耐克是其最为重要的客户,停止下订单意味着工厂将损失50%以上的业务。
葛星认为,这恰恰表明了耐克进行生产转移的决心。由于长三角区域的消费能力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市场一向为耐克所倚重。耐克在长三角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后,其新建的物流中心,将为其继续覆盖华东市场发挥作用。
前锐(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沙依峰,之前曾在耐克中国市场部任职。他表示,耐克的轻资产模式,练就了其对成本波动的先天敏感。早在《劳动合同 法》出台前,耐克的合约工厂就已开始把自己的工厂从东莞和江苏搬到江西等低劳动成本地区。如今,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远低于中国,耐克的生产搬 迁应在情理之中。
耐克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全球产业转移的一个“风向标”。1964年成立初期,耐克主要是跟日本的承包商签约生产运动鞋。随着日本当地的工资上涨,耐克把生产搬迁到韩国和中国台湾,1982年,超过八成的耐克运动鞋在以上两个地区生产。
至1990年,大多数耐克的生产工序均搬到了中国内地,如今耐克在中国的主要几家OEM合作伙伴,都是在当时从中国台湾转移过来的。进入20世纪后,印度尼西亚、越南愈发成为耐克生产环节的重要基地。
未来其向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转移的动作将更为频繁。
整顿经销渠道
耐克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尽管全球盈利下滑,但亚太区,特别是中国成为其增长最为稳定的市场。
耐克中国给记者发来的公告也显示,中国仍是耐克最大的鞋类、服装和装备生产供应国,也是耐克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耐克对中国的承诺不变。”
记者获悉,耐克还在对中国经销商渠道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一位耐克中国的省级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耐克近期已收回其在湖南的经销权,理由是该经销商在湖南已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据透露,耐克接下来很可能因为同样的理由,拿河北等地的一些经销商“开刀”。
葛星表示,耐克初进中国市场时,为了尽快抢夺市场,实行了多级代理的制度,全国经销商下面有区域经销商,各层经销商拿货的折扣又不尽相同,这也导致耐克一直未能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过度的市场竞争也使得耐克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如今百丽、宝元等全国代理商已经将渠道覆盖到国内的多数地区,耐克也开始有底气收回一些区域的经销权了。
“收权”之后可能还是“放权”。上述经销商表示,耐克的渠道理念中,希望每个地区都至少有三四家有实力的经销商,以形成充分竞争。这样操作既可增强品牌商对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又能达到让经销商之间相互竞争的目的。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市场的容量是100%,一家经销商做可能只能做到80%,几家形成竞争后,这个市场很可能做到120%。”上述耐克经销商如是说。
耐克中国区新闻发言人朱近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称上述工厂的鞋类生产业务将转移至台湾丰泰。丰泰集团是耐克全球第二大OEM合作伙伴。
生产转移的同时,耐克也在不动声色地对其经销渠道进行一系列的手术。
关闭太仓工厂
耐克太仓工厂门前贴出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显示,全体员工劳动合同终止日期为2009年3月31日。
一位耐克太仓工厂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3月19日,公司召开员工大会,宣布了上述决定,并表示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09年8月前对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进行清算,关闭工厂鞋类生产线并向台湾丰泰集团转让公司内空气垫生产线。
该人士称,耐克于1996年成立了耐克(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性质为耐克全资子公司,太仓工厂也是成立于当时,总投资额为数千万美元。但耐克只承担了土地和厂房费用,其他均由丰泰集团投入。
这已是耐克直接投资生产的极为个别的案例。AMT服饰业高级咨询顾问葛星表示,耐克在全球奉行轻资产战略,即专注于设计研发和品牌管理,忽略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该战略成就了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没有工厂的最大服装制造商”。
葛星认为,耐克当初在太仓设立工厂的初衷,无非是为设计打样,同时为内地代工企业提供工厂模板,“如今该工厂的历史使命显然已经终结”。
朱近倩向记者证实到,由于公司传统上并不从事生产制造,因此耐克与丰泰集团就向其他丰泰工厂安置鞋类生产业务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反复讨论。太仓工厂原有的气垫生产线将转让给丰泰集团,工人改由丰泰聘用。
耐克的此番动作并非针对自有工厂一家。同样是位于江苏太仓的一家耐克代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耐克近期已经向该工厂表明,出于采购整合和精简供应链的考虑,耐克6个月后将不再向该工厂提供新的订单业务。
向低成本地区迁移
令上述耐克在太仓的代工企业感到困惑的是,在停止提供新的订单业务之前的2月17日,耐克刚刚宣布了将投资近1亿美元在江苏太仓建立其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的消息。由于耐克是其最为重要的客户,停止下订单意味着工厂将损失50%以上的业务。
葛星认为,这恰恰表明了耐克进行生产转移的决心。由于长三角区域的消费能力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市场一向为耐克所倚重。耐克在长三角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后,其新建的物流中心,将为其继续覆盖华东市场发挥作用。
前锐(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沙依峰,之前曾在耐克中国市场部任职。他表示,耐克的轻资产模式,练就了其对成本波动的先天敏感。早在《劳动合同 法》出台前,耐克的合约工厂就已开始把自己的工厂从东莞和江苏搬到江西等低劳动成本地区。如今,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远低于中国,耐克的生产搬 迁应在情理之中。
耐克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全球产业转移的一个“风向标”。1964年成立初期,耐克主要是跟日本的承包商签约生产运动鞋。随着日本当地的工资上涨,耐克把生产搬迁到韩国和中国台湾,1982年,超过八成的耐克运动鞋在以上两个地区生产。
至1990年,大多数耐克的生产工序均搬到了中国内地,如今耐克在中国的主要几家OEM合作伙伴,都是在当时从中国台湾转移过来的。进入20世纪后,印度尼西亚、越南愈发成为耐克生产环节的重要基地。
未来其向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转移的动作将更为频繁。
整顿经销渠道
耐克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尽管全球盈利下滑,但亚太区,特别是中国成为其增长最为稳定的市场。
耐克中国给记者发来的公告也显示,中国仍是耐克最大的鞋类、服装和装备生产供应国,也是耐克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耐克对中国的承诺不变。”
记者获悉,耐克还在对中国经销商渠道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一位耐克中国的省级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耐克近期已收回其在湖南的经销权,理由是该经销商在湖南已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据透露,耐克接下来很可能因为同样的理由,拿河北等地的一些经销商“开刀”。
葛星表示,耐克初进中国市场时,为了尽快抢夺市场,实行了多级代理的制度,全国经销商下面有区域经销商,各层经销商拿货的折扣又不尽相同,这也导致耐克一直未能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过度的市场竞争也使得耐克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如今百丽、宝元等全国代理商已经将渠道覆盖到国内的多数地区,耐克也开始有底气收回一些区域的经销权了。
“收权”之后可能还是“放权”。上述经销商表示,耐克的渠道理念中,希望每个地区都至少有三四家有实力的经销商,以形成充分竞争。这样操作既可增强品牌商对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又能达到让经销商之间相互竞争的目的。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市场的容量是100%,一家经销商做可能只能做到80%,几家形成竞争后,这个市场很可能做到120%。”上述耐克经销商如是说。
0
标签: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