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八年新低: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
目前的美元走强,已充分反映了美联储加息和特朗普政策的预期。预期兑现也罢,预期打折也好,美元指数的回调似乎都近在眼前,人民币被动承压顺势快贬的情形也会有所收敛。人民币汇率会破“7”,但也许要到明年。
综合整理自 风凰财经,港股那点事,金融混业观察
按语 :目前的美元走强,已充分反映了美联储加息和特朗普政策的预期。预期兑现也罢,预期打折也好,美元指数的回调似乎都近在眼前,人民币被动承压顺势快贬的情形也会有所收敛。人民币汇率会破“7”,但也许要到明年。
财新专栏作家 钟正生 特约作者 张璐/文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美元指数出现了V型反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压力非但没有解除,反而一举贬破了6.8的整数关口。然而,截至11月11日,美元指数事实上仅略微高于10月28日创下的高点(98.97);但1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却创下近六年半新低。随着美元进一步上冲100,11月15日中间价进一步下调至八年来最低的6.8495。
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至少蕴含着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外围环境动荡之下,央行仍有意进一步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简单来说,美国大选前后,美元指数走出“V型”,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走出“√型”,这背后的逻辑仍然是与今年春节之后的“策略性贬值”一脉相承的。
今年春节以来,央行“策略性贬值”持续践行,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美元指数区间波动的过程中,趋势性地贬值了4.6%。当美元走弱时,央行适当“少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令人民币对篮子货币默默走贬。当美元走强时,央行“顺势走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此时人民币对篮子货币会有所升值,如果贬值幅度加大,则可令人民币对篮子货币保持平稳。而是否加大贬值幅度,取决于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强弱。例如,7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开始反复逼近6.7、6.75等整数关口,CFETS人民币指数便由此前的持续贬值,转为低位震荡,反映了央行不再具备加大双边汇率贬值幅度的条件。近两周CFETS人民币指数先是再创新低,后又回升到之前水平,即反映出央行从“少升”到“顺势走贬”的行为转换。
在人民币逼近6.8的心理关口时,央行之所以还能坚持“顺势走贬”,则得益于特朗普当选再次激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发达国家债券遭受“血洗”: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大选前的1.83%直冲上2.20%;新兴市场货币普遍承压,特别是作为“特朗普反向指标”的墨西哥比索,以及政治危机加深下的韩元。在此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并未引起市场恐慌,离岸人民币期权波动率的风险逆转指标仍处低位,离岸、在岸汇差在周三短暂拉大后回归收敛就是例证。“乱世”之中,央行有条件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事实上,在今年英国退欧公投后,及国庆期间海外动荡后,人民币汇率都有跟随美元走强而加速贬值,这一次,央行可能同样有“浑水摸鱼”之意。
图:人民币“策略性贬值”进行时
第二个原因是,本周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在跟随美元波动之外,还受到了两项因素的助推。
一是,套利交易乘势活跃。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开始流行以“封顶远期”组合结构进行套期保值,这种策略所对赌的是人民币“渐进贬值”。而本周美元的大幅走强,令人民币贬值速度加快,这就给与之做对手盘的人民币“空头”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手盘此时更容易通过逼空,使人民币贬值到封顶远期的价格之上,从中赚取企业的汇差损失。
二是,特朗普的政策理念推升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美版四万亿”极大地推升了美国通胀预期,如此,目前美联储缓慢加息的路径可能会被加速,从而为美元指数的进一步上涨打开空间。此外,通胀上行和财赤扩大,亦会推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从而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特朗普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理念,以及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前景,都可能使中国出口承压,从而减少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恶化中国的国际收支。
但上述两项“助贬”因素的冲击力和持续性有限,后续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和节奏可控。
其一,人民币空头尚无勇气“兴风作浪”。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已较“8·11”汇改前的高点下降逾三成,央行对离岸市场的干预已然得心应手了许多。而本周离岸人民币盘中一度贬破6.84,已令投机资本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因此,在央行的干预能力的保障和威慑下,套利盘的活跃度难以持续。
其二,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实施尚有待观察。从特朗普竞选时期的言论来看,其经济主张的确可能支持美元上涨:他抨击美国的负利率政策,支持尽快加息,这会导致美元走强;他宣扬贸易保护,客观上会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这对美元亦是提振。然而,实践当中,目前美国经济的体质和体量,难以承受过快的加息和过于强势的美元。不仅如此,贸易保护政策可能对美国铁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造成打击,如何平衡这些政策理念之间的内在冲突,需要进一步观察特朗普正式就任后的政策实施路径。因此,至少在大兴基建的效果显现之前,美元持续上涨突破100的可能性都不大。
▌二、人民币贬值空间几何?
汇率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供需关系。
一种货币的汇率走势主要由其货币发行量决定,而非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的缓慢。最明显的例子是,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速遥遥领先,FDI带来的外储也在增加,但印度卢比却依然在贬值。
以美元与非美货币为例,1973年年初至今的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等7个主要国际货币至今只贬值了15%左右;但对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约20个国家货币的同期升值却超过70倍。主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的货币量比较稳定,但新兴经济体却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货币超发。
因此,要判断人民币会贬值到何处,先得看看过去那些年内人民币究竟超发了多少。
事实上,自2007年1月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M2从起初的逾35万亿人民币左右一路飙升到了目前的逾151万亿人民币。中国的M2总量连续超越了日本、欧洲和美国几大经济体,目前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甚至相当于这三大经济体的M2总量的70%左右。
过去十年激增4倍的货币供应量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增速,中国M2/GDP数值不断被拉升,从2007年末的1.5左右飙升到了去年年末的2.06。
从货币超发的角度来简单粗暴地推算人民币的真实汇率应该去到9.5~11.6。
通过M2与GDP之间的比价关系可以简单粗暴地对“合理”的汇率水平进行估算。如以2000年为基期,当初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8.28:1;同时,GDP按2000年作为不变价计算(按目前修正后数据,下同),2000年的M2规模为13.5万亿,1元人民币M2对应的GDP为0.77元,如今,1元人民币M2对应的GDP为0.27元。美国2000年1美元M2对应的GDP为2.6美元,如今1美元M2对应的GDP为1.3美元。若按此比值关系,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1.6:1。而如果基期换成2006年,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应该为9.5:1。
尽管该方法测算出来的合理汇率并不甚精确,但是仍然表明过去多年的人民币已经严重超发。过去20多年来的货币供应量相对于GDP的规模来说,确实多得有点离谱。
补药吃太多了,同样伤身。过往中国历代锦衣玉食的帝王大多短命,与此一个道理。
看着这汹涌而至的“贬”情,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6.85来了,7还会远么?
应该说,目前央行时而“默默走贬”,时而“浑水摸鱼”的“策略性贬值”思路仍可延续,这从资本市场相对宠辱不惊的反应中即可窥见一斑。人民币仍处于贬值压力逐渐释放的过程中,明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破“7”应为大概率事件。只不过,人民币汇率短期进一步突破整数关口,需要美元进一步走强的支撑,而对目前尚难真正“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来说,这似乎并非易事。
目前的美元走强,已充分反映了美联储加息和特朗普政策的预期。预期兑现也罢,预期打折也好,美元指数的回调似乎都近在眼前,人民币被动承压顺势快贬的情形也会有所收敛。人民币汇率会破“7”,但也许要到明年
我们也不必忧心忡忡,只要中国经济保持6.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高增速国家,人民币仍是具有投资价值和吸引力的货币。同时中国正不断推进金融改革,设立自贸区,加入IMF一揽子货币,努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人民币贬值,普通老百姓该做些什么?
你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资产不受伤害:这其实挺难的,因为经济下行,资本外流下,哪怕是有风险的高收益产品,也将变得越来越稀缺。而伴生的通胀,会让多年债券牛市从此终结,换句话说,保安全的低风险产品也将消失。
人民币上升时是买入美元机会,房价下跌时是买入房地产的机会。随着货币超发、汇率下行与美元的上升,人民币购买力会逐步缩水,财富也在缩水。
有人说继续投资楼市行不行?目前房地产已进入新一轮调控周期,但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手头房产太多的,请淡定,注意炒房风险;没房的或者处于改善型住房的,等到中介哭爹喊娘打电话的时候,再考虑入手吧。
对于股市,选择一些好业绩、估值不高、不欺诈成性的股票捏在手里,别去管市场上涨下跌。如果你对股市一窍不通,还是做一个理性的旁观者吧,股市有风险,这绝对是真理。
如果还有更多的资金,适当配置一部分黄金和美元资产,去抵御汇率风险,这些就足够了。
综合整理自 风凰财经,港股那点事,金融混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