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干扰式创新下的金融新世界

刘宏基 | 2016-11-04 16:05 643

FinTech将带领金融界变成何种面貌?世界经济论坛于其报告中提出预言,让金融业者据以参考。

  FinTech将带领金融界变成何种面貌?世界经济论坛于其报告中提出预言,让金融业者据以参考。

  文|刘宏基

  本文是参考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与Deloitte 合作于 2015 年 6 月出版的金融产业研究报告《The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re reshaping the way financial services are structured, provisioned and consumed》 ,就其精华部分所做的笔记。

  这篇研究报告汇集了为数众多的世界主要金融机构的高阶及中高阶经理人员、科技创新业者及金融科技特定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文中所预测的金融业未来经营模式转型后,可能呈现的面貌包括:

  被冲击之支付业务;

  被冲击之存款及放款业务;

  被冲击之市场提供业务(Market provisioning)。

  这些金融服务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加总起来想象,一个金融业的美丽新世界就勾勒成形了。

  新面貌──支付业务被冲击

  转变 1: 无现金的世界(Cashless world)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包括以下4种: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s):包括行动钱包、基于移动装置的商家支付的解决方案。

  流线型化/效率化的支付(Streamlined payments):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支付、机器与机器间的支付。

  整合之请款单(Integrated billing):移动订购及支付应用软件(APP)、经整合后的移动购物应用软件。

  下一世代的网络安全软硬件(Next generation security):生物特征衡量法、与用户所在地点联结的身份认证、基于象征化/形意化(tokenization)之网络安全标准。

  创新活动总结:

  将在现存的支付系统上搭建新的消费者功能(New consumer functionalities) ,最后导致客户的行为的显著改变。

  金融机构面对这些创新活动,应格外留意:

  由于支付功能的持续整合,金融机构最终可能逐渐丧失对其客户交易方式选择的控制能力。

  由于客户交易行为逐渐失去能见度,金融机构必须努力把自己成为特定客户族群(segments)的优先使用卡(default card)。

  要成为成功的发卡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比其他同业更能够透视客户各维度的消费型态,建立对客户的全方位了解,进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

  作者评析:

  无现金世界或虚拟货币世界的到来,是无可避免的,没有人可以预见其最终的理想面貌应长成什么样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唯有扮演有用的社会功能的金融科技才能存活下来。执着于目前熟悉的金融体系,而畏缩不敢尝试主体,终非社会之福。

  转变 2:窜升中的新一代支付轨(Emerging payment rails)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包括以下 3 种:

  基于计算机密码学的数据传递的协议(Cryptographic protocols):去中央化的网络架构、较不会因为存在脆弱的单点而受到攻击、价值传递成本极低、透明度及可追溯度高、资料很难被窜改,如区块链(block chain)。

  点对点/服务器对服务器间的价值移转(P2P transfers):系指仍然依赖被信任的中央角色的价值传递网络,如 Transferwise 的 P2P 跨境金钱移转。

  行动货币(Mobile money):是指容许由一用户经由行动装置,支付给另一用户的一种网络(network),如 M-Pesa 及 Paypal。

  创新活动总结:

  虚拟货币的最大潜能,可能不在于价值的储藏(如视比特币为一种金融资产),而是在于快速的提升价值移转的效率。

  金融机构面对这些创新活动,应格外留意:

  当更有效率的另类(或非传统)的支付轨被普遍采用之后,传统金融中介,作为一个被信任的交易对手的角色,就将会逐渐淡化。

  金融机构一旦决定参与新的支付轨之后,他们将面临另一形态的风险,如信誉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如何被适度监管的议题。

  隶属于蹿升中的新一代支付渠道下的各类型科技,其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范围将持续扩大。可预期的是,最终将跨越价值传递这一项。

  新面貌──存款及放款业务被冲击

  转变 1: 另类放款(Alternative lending)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有 3 种:

  点对点贷款(P2P):另类放款业者利用网络平台及标准化的契约,提供资金供给方及需求方的直接媒合,填补传统贷款模式的缺口。其特征为成本低、快速、有弹性、较为客户导向。

  纤瘦的/高效率的自动流程(Lean automated processes):因为没有传统金融机构历史承继下来,较不具弹性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及流程,自动化的贷款审核流程较为快速、透明。

  另类裁决(Alternative adjudication):另类放款平台在放款审核时不是像传统业者只看信用评分卡,他们也参考社群网络数据、电话费支付情形等其他借款人的行为数据。因此风险模型参考较多变量,且其模型的修改频率,也远大于传统业者。

  创新活动总结:

  新的贷款平台不但改变了信用评估的内容及放款的流程,也同时把非传统的资金来源导入消费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面对这些创新活动,应格外留意:

  竞争的加剧会降低存放利差,降低金融机构的利润率。

  当储蓄者的资金开始流向另类平台时,将会侵蚀传统一向可靠的资金来源的存款及投资品。

  当客户的贷款资金,来自于分散,且为数众多的另类平台时,衡量该客户的信用可靠度(creditworthiness),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作者评析:

  P2P 点对点的贷款或另类放款,是数字科技及金融民主化之下的产物,对刺激传统金融业的创新,有其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存在。国内的 P2P 借贷,固然有其可议之处,但不宜作为裹足不前的借口。我们大可以截长补短,不需重蹈别人覆辙。“沙盒式”的监理方式,造就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公司,但也不见传统的金融业,会因此而销声匿迹。

  转变 2:变动中的客户偏好(Shifting customer preferences)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包括以下 3 种:

  虚拟银行(Virtual banking):新世代对科技接受度高,对传统金融机构慢条斯理的改变,愈来愈无法接受。最终可能造成科技背景转战金融业的公司取得客户关系的掌控,传统金融机构沦为金融商品的制造者。

  作为平台的银行(Banking as a platform):全方位服务的虚拟银行可能借着与另类商品服务者(P2P 贷款公司、自动化/机器人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等)的合伙,形成另类商品供应者自己的网络,最终与全方位的传统零售银行直接竞争。

  移动银行的演进 (Evolution of mobile banking):传统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利用虚拟渠道,增加与自己客户互动的频率,甚至提供非金融的增值服务,以强化客户关系。

  创新活动总结:

  因为新市场参与者的加入,符合客户的需求变得愈来愈重要,银行不得不认真重估其扮演的角色。

  金融机构面对这些创新活动,应格外留意:

  越来越多的金融商品将会单就该项商品本身(stand-alone basis)的获利性独立来提供,过去市场现存者竞争时惯用的交叉补贴(cross-subsidies)的做法,逐渐不适用。

  2.金融机构与非传统的市场参与者,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非常重要。

  3.金融机构需要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以及如何善用外部伙伴的长处(如产品制造能力,相较于客户体验的创造能力)。

  作者评析:

  金融商品间长久存在的交叉补贴终将消失,越来越多的金融商品将会就该商品本身的获利性,独立来提供,正如同,我们不是买好几首歌的专辑,而买单首的歌曲。金融机构必须学习如何与其他金融机构及非传统的市场参与者合作。

  新面貌──市场的提供被冲击

  转变 1: 更聪明快速的机器出现,算法交易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包括以下 3 种:

  机器可取得的资料(Machine accessible data):不需人类的干预下,经由算法程序进行交易,实时处理输入之新闻事件。交易的主要参考数据,由之前变动的价格变化转变成实时的新闻事件。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Machine Learning(ML)):从建立假设到做出交易决定,AI 及 ML 的技术容许数量繁多的数据及精密的工具自动去执行,且使用的交易策略有能力不断自我改善的功能。

  大资料(Big data):愈来愈多不同类型的实时数据,会被应用以找出过去看不到,或很难观察得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藉以创造新的交易策略。

  创新活动总结:

  当高频率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不再流行之后,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的重心,可能转移至对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事(real-life events) 能够有更聪明、更快速的反应。

  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包括以下 3 种:

  事件驱动的算法交易,对流动性、利润率、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目前仍不确定。

  一旦端对端交易活动变成自动化之后,即使只是数据之完整性、交易策略及执行上出现小小的误差,也有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监理机关的政策,有可能对算法交易的未来发展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评析:

  利用新的科技如机器可取得的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大数据以及事件导向(而非市场价格导向)的算法交易策略,将会对金融市场的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另外一个为了生存,金融与科技必须紧密合作的、例子。为了生存,金融从业人员也必须快速补足自己在科技方面知识的不足。

  转变 2:新的市场平台(New market platforms)

  为了方便上述各交易方之间市场信息的流通,以及交易对手的发现,新的居间平台逐渐出现。新的平台的特征如下:

  他们凭借科技的创新,重新定义各类金融商品买卖方之间是如何联结的,进而改善市场的效率;

  这些平台把买方、卖方、买方中介、卖方中介间,供给与需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标准化,市场的综览得以建立,方便找到最适合的交易对手;

  有些居间的平台,进而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帮助各方找到最佳的交易对手。驱动该项转变背后的干扰式创新有 5 种(改善买方、卖方、买方中介机构、卖方中介机构彼此联结的平台)

  ①固定收益(Fixed Income)

  ②基金/组合型基金(Funds/Fund of funds)

  ③私募股权及创投股份(Private equity/venture capital shares)

  ④私人公司之股权(Private company shares)

  ⑤大宗商品及衍生性商品契约(Commodities & derivative contracts)

  创新活动总结:

  新的信息平台,改变了市场成员之间的联结,使得市场更具流动性,更容易进出,也更有效率。

  金融机构面对这些创新活动,应格外留意:

  当买卖的市场中介者传统上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如迅速寻找到最适合的交易对手的能力)逐渐被商品化时,取而代之的咨询服务,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新的信息提供及整合平台的出现,将会把最佳的交易执行的衡量标准,由过去的质化的、基于抽象的尽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 basis)的衡量方法,转变为可以客观比较的、量化的衡量方法。

  作者评析:

  新的市场中介平台的出现,再次显示平台经济的强大潜力,这是 Amazon、Google、Facebook、Uber、Airbnb、滴滴出行、Alibaba、腾讯为什么能有那么高市值的原因。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与其不断扩建、整修、整并 ROE 很低的旅馆(如银行的分行),倒不如让年轻的科技、金融人才去尝试发掘他们的 Airbnb(如自创的金融平台)。

  本文节选自《台湾银行家》杂志 10 月刊,

  来源:零售银行 刘宏基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天猫年货节上线潮玩乐园小程序“玩新世界”

2023-01-29 21:28
18224

韩际新世界免税店开通非免税销售渠道 菜鸟跨境物流全程守护

2022-07-12 17:00
13654

天猫国际“新世界工厂”与30多个海外品牌合作

2022-06-24 15:59
29377

“保税进口+零售加工”的新世界工厂启用投产

2021-09-30 15:27
61501

韩国零售巨头新世界以39亿美元收购eBay韩国

2021-06-22 14:41
46699

天猫国际首个新世界工厂将正式落地海口

2021-05-11 17:07
9153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