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仍待折磨 耐心守到云开日出
王凌霄 |2009-04-09 09:32407
2008年11月起,大盘止住了连续大幅下跌之势进入了缓慢的上升通道中,至今大盘已运行到2400点位置。市场对于这波上涨的性质以及日后股指的方向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与分歧: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日后将不断震荡上行?还是熊市的中场休息,接下来仍将继续下探?
参与这样的探讨,最终的结论并不重要,因为这只能由时间来证明,多辩也无意义。我们还是从一些现象来加以分析,加以梳理,也许能从中体会出目前市场的真实状态。
一、业绩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投资与投机的最大区别在于投资是以收益回报为根本基础的,而这个收益回报就是指的“业绩”。没有了这个基础,纯粹为了赚取价格上的波动所带来的价差收益,那就是投机。而过分的投机行为,与赌博没什么差别。
曾几何时,我们看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都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分析脉络:投资导致产能提高——销售火爆形成利润增长——因此业绩也就拾级而上,甚至由于产品价格的跳跃式提升而导致业绩大幅度增加,于是产生了股价的牛市。而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报告虽然似乎也是沿着这条脉络进行分析的,但总感觉这条脉络前半段分析得很详尽。比如因为四万亿投资以及产业振兴规划行业或公司可能分得更大的一杯羹,由此带来产能的继续增长等等,分析得都比较翔实,但在后半段的销售上却感觉推理假设的成分更多些。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假设了四万亿投资会使得自身下游企业的产能提高,从而增加了本企业的产品需求,于是自然地有了业绩。看一个简单的循环:石灰石采掘业是基于水泥业的产能,而水泥业是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产能,高速公路建设是基于政府的投资,政府的投资是基于政府的税收增长,政府的税收增长又是基于石灰石、水泥、高速公路建设等企业的产能增长。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大家都是基于下游企业的产能增长来测算自身的业绩。
这个“产业链”,如果再往大一点说,那就是生产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相匹配的。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久之就发生了“产业革命”;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久之便产生了“经济危机”。当下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正是“产业链”太大不适合当前生产力的体现。如果硬要保持这条链子原来的大小,那就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问题,业绩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拿前面那个例子说,目前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实际上就是在维持产生链原来的尺寸,但问题就是政府的这种投资最终是无法体现在业绩增长上的。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十分钟内看不到第二辆车开过,旁边却又轰轰烈烈地在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这能带来什么业绩呢?以前不绝于耳的“谨防重复建设、盲目开工”的言论,难道就因为要拉动GDP而抛于脑后了吗?在业绩缺失下的GDP增长,对社会的进步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超前的生产关系过了一段时间也许就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而又重新与之匹配。可问题是,现在正在发生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而且目前没有几个专家能肯定地说已经结束,更别提重新走好。那么,以我们目前的状态能否坚持到经济走好的那一天?如果不行的话,那带来的损失甚至伤害可能会更大。
扯远了,回到股市上来,业绩缺失的状况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最近陆续公布的年报听到最多的是“效益下滑速率减小”,这的确是喜人的讯息,但却不能由此得出“必将见底回升”的结论,甚至不排除速率还会有再度加大的可能。可是目前的股价却是不断上涨。伴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市盈率高企是无法一直支持股市投机氛围的。不过,好像现在市盈率这个词也很少有人提了。
二、“晴雨表”之说
上文提到了“见底”这个词,到底怎么理解?个人认为,从形态上来讲“见底”是要在第二次下跌时不再创新低才能确立的。目前我国的经济下滑态势虽有所缓解,但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低点还没有出现,因此“见底”之说有点早了吧。股市倒是出现了第一个低点——1664点,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二次下跌。股市大底是否已然形成,也不能太乐观。
当然,有一个讲得火热的定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这个定律,得出了一个奇怪的推论:股市既然是晴雨表,而股市低点已然出现,而且正在上移,充分表明经济即将见底,而经济见底回升则预示着股市必将继续上涨。因为股市是晴雨表,所以新一轮牛市就这样形成了。这个推论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想一下,能不能继续推下去呢?股市持续上涨预示经济将不断繁荣,而经济不断繁荣股市将更要大涨,又预示经济将更大的繁荣……天啊,没头了……显然有点不合逻辑了吧。
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是个文学问题,或说是语言表述问题。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为什么不说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呢?显然,经济是股市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是要确定的,那股市才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即经济见底了但还没上行时股市已提前上涨了,但绝不能反过来说成因为股市提前上涨了,所以经济将要见底了,这是曲解。
搞清了文学常识,也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现在有几个经济学家说过经济见底了?政府官员告诉你的也只是经济下滑趋势有所缓解,并加以预测“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那经济就即将见底”。这话一点没错,但等于白说,或者只是表达了美好的期盼。因为,谁能保证一定会“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呢?当然,这个预测一点没错。如果最终经济见不了底,那一定是没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的结果。
既然经济到底见没见底,目前仍是个未知数,那“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铁律在当前的股市上涨行情中是派不上用处的。我们目前也只能把这波上涨当作是一波有力的反弹来看待,顶多再加上流动性充裕的缘故。所谓的“牛市的开端”,未免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三、底部的状态
目前的上涨还不能确认底部就此形成,那底部阶段都会有哪些现象和状况呢?应该说有很多,如技术指标、成交量、市场风格等,这里只分析三个最重要的现象。
1、从技术形态上看,任何一次大底的形成都不可能是“金鸡独立”的单脚起跳
回顾历史上的两次大底都是如此。1994年股指到达325点底部低点后,分别于1995年2月(524点)和1996年1月(512点)又出现了两次相对低点后。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确认了底部,并走出一波牛市行情。这里还要强调的是,1992年11月出现的386点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第二个历史大底是1995年6月的998点,随后在11月又出现了一次相对低点(1074点)。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也确认了底部,之后走出了大家现在仍为之惊叹的大牛行情。这里再次强调的是,2003年11月出现的1307点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
现如今,就算1664点是大底部的低点已出现,根据历史经验股指也不可能因此一路震荡向上不再回头,应该至少还会有一次回跌确认过程。现在冲动地全心投入,就怕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更何况,前面我两次强调的一个现象,在大底的低点出现之前都曾出现过一波强有力的反弹,但它们的低点都不是大底的最低点。而大盘自1664点起上涨的这波行情,是6124点下跌以来唯一一次像样的反弹。1664点能不能作为大底部的起算点,会不会是大底部的最低点,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这波反弹只起到“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的作用,那将来再现新低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通过前面的分析,经济层面是无法给出否定答案的。
2、从投资者的热情来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构筑阶段都是大多数投资者对股市完全丧失信心的时候
记得2005年10月,我在判断大牛行情已然开始之后几乎把所有我认识的且曾经跟股市打过交道的朋友都拜访了一遍,大肆宣扬。结果呢,最早响应我的朋友是在2006年的3月,大多数则是在2006年底。更有个别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响应我的,因为在此之前他已“遍体鳞伤”但却毅然决然地离别了股市。这就是历史上每每发生于底部构筑完成前投资者的状态。
但这波1664点上涨行情启动前并非如此。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也已“伤痕累累”,但大家都在坚守甚至仍在战斗,因为大家都还有信心。我绝不是要打击大家火热的心,只是悄悄地提醒一句,这不符合股市规律。
当然,自1664点上涨的这波行情成交量连续放出,不可能都是散户投资者的一腔热情所能铸就的,肯定也有大主力大机构在展开他们各自的建仓动作。他们是有主见的,不会跟着热点瞎转;他们是有计划的,会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运作方案;他们也是有耐心的,不会只贪图眼前的微利;他们更是冷酷的,不可能让太多的人乘上顺水之舟。因此,请记住,在他们基本完成建仓工作之后,等待你的绝不是拉升,而是无情的洗盘和震仓。或是上上下下的震荡,让你无法承受心跳加速的折磨。总而言之,当你承受不了而离去的时候,才是拉升的开始。所以,我不反对现在就全心投入,但就怕你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3、从板块轮回看,任何一次大底构筑完成时,所有的板块都会出现基本相同的调整幅度
大家都知道,以往大底形成的信号之一就是下跌过程中抗跌性最强的一批所谓的“绩优股”的集体补跌。而目前翻看所有的个股和板块,你会发现有许多个股的股价仍高高在上,根本没有出现过深幅回调,医药板块中这类个股最多。我不否认会有个别上市公司能力超强,公司发展能够逆流而上,但也只能是凤毛麟角。在全球大衰退的经济状态下,A股市场中这样的抗跌股是可以用“批”来量化的,这在医药板块中特别集中,这不符合历史规律,或许也就表明我们的市场还没有真正见底。
再引申一下,股市如此,经济上也是如此。全球大衰退,所有行业板块都遭遇了滑铁卢,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只有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直接的反映就是——房价的调整幅度远比其它大宗商品要小得多。虽然里面有其特殊性,但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也许,房价跳水将是经济见底的信号之一。再说一句,在大家由衷的希望房价跌的时候,股市牛市是不会来的。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的房价在跌,而股市在涨的先例,反过来倒是有可能的。
通过以上分析,给我的感觉是目前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认为牛市转折已来临,似乎还没有更有利的依据支持,为时尚早。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我们可以参与,否则就无法更贴切更深入地去洞悉股市的暗波涌动。但参与的方式最好以游击战为主,动用少量的兵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时刻牢记本金的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等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才能用最强的实力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下一轮大牛行情的诞生。
一、业绩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投资与投机的最大区别在于投资是以收益回报为根本基础的,而这个收益回报就是指的“业绩”。没有了这个基础,纯粹为了赚取价格上的波动所带来的价差收益,那就是投机。而过分的投机行为,与赌博没什么差别。
曾几何时,我们看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都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分析脉络:投资导致产能提高——销售火爆形成利润增长——因此业绩也就拾级而上,甚至由于产品价格的跳跃式提升而导致业绩大幅度增加,于是产生了股价的牛市。而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报告虽然似乎也是沿着这条脉络进行分析的,但总感觉这条脉络前半段分析得很详尽。比如因为四万亿投资以及产业振兴规划行业或公司可能分得更大的一杯羹,由此带来产能的继续增长等等,分析得都比较翔实,但在后半段的销售上却感觉推理假设的成分更多些。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假设了四万亿投资会使得自身下游企业的产能提高,从而增加了本企业的产品需求,于是自然地有了业绩。看一个简单的循环:石灰石采掘业是基于水泥业的产能,而水泥业是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产能,高速公路建设是基于政府的投资,政府的投资是基于政府的税收增长,政府的税收增长又是基于石灰石、水泥、高速公路建设等企业的产能增长。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大家都是基于下游企业的产能增长来测算自身的业绩。
这个“产业链”,如果再往大一点说,那就是生产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相匹配的。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久之就发生了“产业革命”;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久之便产生了“经济危机”。当下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正是“产业链”太大不适合当前生产力的体现。如果硬要保持这条链子原来的大小,那就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问题,业绩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拿前面那个例子说,目前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实际上就是在维持产生链原来的尺寸,但问题就是政府的这种投资最终是无法体现在业绩增长上的。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十分钟内看不到第二辆车开过,旁边却又轰轰烈烈地在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这能带来什么业绩呢?以前不绝于耳的“谨防重复建设、盲目开工”的言论,难道就因为要拉动GDP而抛于脑后了吗?在业绩缺失下的GDP增长,对社会的进步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超前的生产关系过了一段时间也许就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而又重新与之匹配。可问题是,现在正在发生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而且目前没有几个专家能肯定地说已经结束,更别提重新走好。那么,以我们目前的状态能否坚持到经济走好的那一天?如果不行的话,那带来的损失甚至伤害可能会更大。
扯远了,回到股市上来,业绩缺失的状况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最近陆续公布的年报听到最多的是“效益下滑速率减小”,这的确是喜人的讯息,但却不能由此得出“必将见底回升”的结论,甚至不排除速率还会有再度加大的可能。可是目前的股价却是不断上涨。伴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市盈率高企是无法一直支持股市投机氛围的。不过,好像现在市盈率这个词也很少有人提了。
二、“晴雨表”之说
上文提到了“见底”这个词,到底怎么理解?个人认为,从形态上来讲“见底”是要在第二次下跌时不再创新低才能确立的。目前我国的经济下滑态势虽有所缓解,但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低点还没有出现,因此“见底”之说有点早了吧。股市倒是出现了第一个低点——1664点,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二次下跌。股市大底是否已然形成,也不能太乐观。
当然,有一个讲得火热的定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这个定律,得出了一个奇怪的推论:股市既然是晴雨表,而股市低点已然出现,而且正在上移,充分表明经济即将见底,而经济见底回升则预示着股市必将继续上涨。因为股市是晴雨表,所以新一轮牛市就这样形成了。这个推论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想一下,能不能继续推下去呢?股市持续上涨预示经济将不断繁荣,而经济不断繁荣股市将更要大涨,又预示经济将更大的繁荣……天啊,没头了……显然有点不合逻辑了吧。
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是个文学问题,或说是语言表述问题。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为什么不说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呢?显然,经济是股市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是要确定的,那股市才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即经济见底了但还没上行时股市已提前上涨了,但绝不能反过来说成因为股市提前上涨了,所以经济将要见底了,这是曲解。
搞清了文学常识,也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现在有几个经济学家说过经济见底了?政府官员告诉你的也只是经济下滑趋势有所缓解,并加以预测“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那经济就即将见底”。这话一点没错,但等于白说,或者只是表达了美好的期盼。因为,谁能保证一定会“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呢?当然,这个预测一点没错。如果最终经济见不了底,那一定是没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的结果。
既然经济到底见没见底,目前仍是个未知数,那“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铁律在当前的股市上涨行情中是派不上用处的。我们目前也只能把这波上涨当作是一波有力的反弹来看待,顶多再加上流动性充裕的缘故。所谓的“牛市的开端”,未免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三、底部的状态
目前的上涨还不能确认底部就此形成,那底部阶段都会有哪些现象和状况呢?应该说有很多,如技术指标、成交量、市场风格等,这里只分析三个最重要的现象。
1、从技术形态上看,任何一次大底的形成都不可能是“金鸡独立”的单脚起跳
回顾历史上的两次大底都是如此。1994年股指到达325点底部低点后,分别于1995年2月(524点)和1996年1月(512点)又出现了两次相对低点后。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确认了底部,并走出一波牛市行情。这里还要强调的是,1992年11月出现的386点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第二个历史大底是1995年6月的998点,随后在11月又出现了一次相对低点(1074点)。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也确认了底部,之后走出了大家现在仍为之惊叹的大牛行情。这里再次强调的是,2003年11月出现的1307点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
现如今,就算1664点是大底部的低点已出现,根据历史经验股指也不可能因此一路震荡向上不再回头,应该至少还会有一次回跌确认过程。现在冲动地全心投入,就怕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更何况,前面我两次强调的一个现象,在大底的低点出现之前都曾出现过一波强有力的反弹,但它们的低点都不是大底的最低点。而大盘自1664点起上涨的这波行情,是6124点下跌以来唯一一次像样的反弹。1664点能不能作为大底部的起算点,会不会是大底部的最低点,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这波反弹只起到“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的作用,那将来再现新低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通过前面的分析,经济层面是无法给出否定答案的。
2、从投资者的热情来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构筑阶段都是大多数投资者对股市完全丧失信心的时候
记得2005年10月,我在判断大牛行情已然开始之后几乎把所有我认识的且曾经跟股市打过交道的朋友都拜访了一遍,大肆宣扬。结果呢,最早响应我的朋友是在2006年的3月,大多数则是在2006年底。更有个别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响应我的,因为在此之前他已“遍体鳞伤”但却毅然决然地离别了股市。这就是历史上每每发生于底部构筑完成前投资者的状态。
但这波1664点上涨行情启动前并非如此。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也已“伤痕累累”,但大家都在坚守甚至仍在战斗,因为大家都还有信心。我绝不是要打击大家火热的心,只是悄悄地提醒一句,这不符合股市规律。
当然,自1664点上涨的这波行情成交量连续放出,不可能都是散户投资者的一腔热情所能铸就的,肯定也有大主力大机构在展开他们各自的建仓动作。他们是有主见的,不会跟着热点瞎转;他们是有计划的,会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运作方案;他们也是有耐心的,不会只贪图眼前的微利;他们更是冷酷的,不可能让太多的人乘上顺水之舟。因此,请记住,在他们基本完成建仓工作之后,等待你的绝不是拉升,而是无情的洗盘和震仓。或是上上下下的震荡,让你无法承受心跳加速的折磨。总而言之,当你承受不了而离去的时候,才是拉升的开始。所以,我不反对现在就全心投入,但就怕你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3、从板块轮回看,任何一次大底构筑完成时,所有的板块都会出现基本相同的调整幅度
大家都知道,以往大底形成的信号之一就是下跌过程中抗跌性最强的一批所谓的“绩优股”的集体补跌。而目前翻看所有的个股和板块,你会发现有许多个股的股价仍高高在上,根本没有出现过深幅回调,医药板块中这类个股最多。我不否认会有个别上市公司能力超强,公司发展能够逆流而上,但也只能是凤毛麟角。在全球大衰退的经济状态下,A股市场中这样的抗跌股是可以用“批”来量化的,这在医药板块中特别集中,这不符合历史规律,或许也就表明我们的市场还没有真正见底。
再引申一下,股市如此,经济上也是如此。全球大衰退,所有行业板块都遭遇了滑铁卢,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只有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直接的反映就是——房价的调整幅度远比其它大宗商品要小得多。虽然里面有其特殊性,但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也许,房价跳水将是经济见底的信号之一。再说一句,在大家由衷的希望房价跌的时候,股市牛市是不会来的。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的房价在跌,而股市在涨的先例,反过来倒是有可能的。
通过以上分析,给我的感觉是目前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认为牛市转折已来临,似乎还没有更有利的依据支持,为时尚早。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我们可以参与,否则就无法更贴切更深入地去洞悉股市的暗波涌动。但参与的方式最好以游击战为主,动用少量的兵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时刻牢记本金的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等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才能用最强的实力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下一轮大牛行情的诞生。
0
标签: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