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这条刷屏的假消息怎么来的?刚刚银联给出了解释!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传开,随即引发一片热议,不过,这一消息最终证伪。
导语 |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传开,随即引发一片热议,不过,这一消息最终证伪。
来源:资产管理圈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作者:李致鸿)、新浪财经、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ID:deeywoo)、中华元智库(ID:cnyuan_qzytx)、新京报(作者:杨国英)等
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从未如此强烈过。
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香港保险圈昨天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晚,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过来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
这一切都源于昨天下午一条传闻。
“中国银联确认将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香港全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以银联刷卡方式缴纳。”
香港保诚等保险公司昨晚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新浪财经获得的保诚最新下发的通知是:从29日开始,香港所有保险公司储蓄分红保单首期交费暂时不能刷内地银联卡。公司强调暂停银联卡支付“只是暂时,不是永久性停止,新消息等待通知,请勿恐慌”。
这样的传闻让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市民坐不住了,担心银联刷不了,深夜来香港保诚排队。有金融业界人士就在朋友圈感慨:大部分深圳人,排到十一点还那么精神,紧张又着急,既心疼也无奈,醉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确存在保险机构以内部邮件形式下发通知,称“10月31日开始,所有银联卡缴交保费将过渡性暂停直至另行通知”。
不过,这一消息最终证伪。
银联国际28日晚间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目前,风波暂且平息。然而,文前所述之消息来源于何处?银联是否存在类似举动?对此,银联国际10月29日再次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回复或可作出解释。
银联国际表示:近期,我们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我们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我们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据银联国际介绍,“《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一位保险中介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这并无实质性影响,只是重申相关要求。”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31日报道,保险机构友邦香港的业务价值上半年飙升了60%,其中一个原因是内地客户的迅速增长。不过对于内地的保监会等金融监管当局来说,这里面也暗藏隐忧,因为香港保险已经成为人民币外流的一条渠道。
内地人在港买保险,银联卡是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今年以来,该方式被逐渐收紧,但并未全面叫停。目前,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叫停了内地居民用银联网络直接支付保费,或者对刷卡次数、个别险种进行限制,但也并未成为业内通行的规定。这就意味着,通过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仍然是内地居民“绕开外汇管制”对外投资的一条渠道。
金融监管当局并未对上述方式一堵了之,是值得赞赏的,因为从根本上讲,人民币外流宜疏不宜堵。首先,一堵了之的监管方式,最终往往很难奏效,也会因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受到诟病。比如,对于有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人来说,银联卡支付只是较为便利的支付方式,但并非唯一的支付方式,而越是大客户,办法往往越多,包括现金、支票、VISA、Master等在内的支付方式,都是常用的,只不过程序或简或繁。
其次,应该看到,在积极进行财富管理的意义上,国内的理财市场已经很难满足部分国人的资产配置需求。去年至今,中企的海外收购势头迅猛,究其实质,可以概括为国内资产荒的背景下,海外廉价资产的吸引力凸显,个人资产配置的逻辑也是如此。目前,一面是国内实体经济疲软、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格局,资产泡沫在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之间此起彼伏;一面是人民币已经进入中期贬值通道,美元、美股等外汇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更多的个人希望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香港保险才受到了内地客户的热烈追捧。总的来说,相比内地保险公司,香港保险公司有更大的吸引力,一方面,香港保险公司的保费更低,分红收益却更好,背后原因有很多,比如香港保险公司的历史更为悠久,运作更为规范,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更广,因此盈利能力更好;另一方面,香港保险的开放度、包容性更好,比如,内地人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保单可以被银行认定为合格的抵押品,抵押后不仅可以进行外汇借贷,甚至可以实现外币变现。从内地客户购买较多的保险产品来看,以寿险、重大疾病险、储蓄分红为主,其中的储蓄分红尤其被大资金所青睐,作为国内存款利率较低和人民币渐进贬值下的选择,其合理性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最近楼市限购限贷一出来,许多人都在为国家队操盘手的高水平惊叹,一时间微信朋友圈被下面这个神逻辑刷屏:央行放水→房价飙涨→卖地王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驱人民币存款入房市→外储暂时安全→汇率急跌→锁资金→跟随美收紧货币→银行通过CDS转风险→房地产泡沫破灭急跌→高位接盘无法套现→人民币资金被锁定→土地财政瓦解→征房产税→套死散户→驱剩资金进实业→控制失业率→人民币国际化。
神逻辑之下有很多人认为2014—2015年的A股牛市和2015年至今的房地产暴涨都是国家队操盘的,目的就是把老百姓的人民币圈进这两个资产市场,然后通过人民币急跌以及刺破资产泡沫,套牢这些资金,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没有资金去兑换美元,外储就安全了。
有些逻辑看上去很完美,但其实经不起实证数据的验证。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数据图:
如上图所示,从上一轮A股牛市于2014年4月启动到现在为止,大盘指数与短期外债(热钱)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85,属于极度正相关。这意味着A股自2014年6月以来的疯涨和暴跌是热钱套利的结果。自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短期外债(热钱)余额急速攀升,A股在这期间也疯涨,2015年6月之后,短期外债(热钱)余额坍塌,A股持续暴跌。
金融本质上,上一轮A股牛市中最大的流动性支撑点之一就是热钱。热钱套利结束加速逃离,A股就开启了持续暴跌的模式。据彭博社数据,2015年中国资本外流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
另外宏观金融数据还显示,这一轮的房地产的暴涨和热钱套利盘也有很大关系。让我们看下面两个数据图:
中国资金12月滚动净流动(左轴),深圳: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右轴)
数据来源:彭博金融数据终端 WIND资讯
中国资金12月滚动净流动(左轴),深圳: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右轴)
数据来源:彭博金融数据终端 WIND资讯
如上面两个数据图所示,深圳上海房地产在2014年之前十多年的牛市中的价格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最近这一轮疯涨的速度。这是第一个蹊跷的地方,第二个蹊跷的地方就是2014年之前十多年中国一直是资金净流入,而最近这一轮深圳上海房地产疯涨发生的背景却是资金以改开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净流出中国。
不信?让我来报数据,深圳上海房地产自2015年4月开始脱离历史常态轨迹高速攀升,2015年4月的中国资金12月滚动净流出4530亿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每月的资金12月滚动净流出均超过10000亿美元(数据来源:彭博金融数据终端),结果今年以来深圳上海的地王交易各自创造了历史高点和全国高点。
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资金已改开以来最快的速度净流出中国的期间,深圳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会以改开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过去这20年,房地产一直是美元进入中国最大的套利交易盘,如今最大的套利交易盘成交量达到历史最活跃水平,同时价格增速达到历史峰值,同时套利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开中国,这和A股中的庄股暴力拉升和高位派发如出一辙。
从宏观金融数据上来看,2014—2015年的A股牛市和2015年至今的房地产暴涨都是热钱套利盘所为。热钱套利中国的两大基础一个是持续十多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相较于欧美的零利率而言中国高企的利息成本,如今人民币贬值不断提速,人民币利率又处在下行通道,热钱没了两个根本的套利基础,就要逃离中国。
从宏观金融数据上来看,热钱利用了中国最大的两个资产市场A股和房地产进行了逃离前的终极套利。所以需要指出的是上一次的A股牛市和这一轮的房价暴涨都是热钱驱动的高位派发前的终极套利。当然,去年媒体报导出了很多隐藏在我们内部和热钱里通外合的带路党,由于太过敏感,此处略去1万字,按下不表,请大家自行百度“股奸”。我想说的是“楼奸”也正在行动。
所以,2014—2015年的A股牛市和2015年至今的房地产暴涨背后大家应该惊叹的不是国家队操盘手的高水平,因为这种推导用来讲讲故事可以,却根本没有实证金融数据的验证。实证金融数据揭示的是包括A股和房地产在内的人民币资产市场已经成了热钱套利盘手里的牵线木偶。
要利用A股和房地产洗劫中产阶级财富的不是神逻辑背后的有形黑手,而是热钱背后的无形黑手,以及我们极具能量的带路党们。
接下来,我们要问自己的是:通过在A股和房地产市场制造泡沫,吸引散户,然后高位派发,大力砸盘,锁住散户财富,外储和汇率就会安全吗?让我们看下面的数据图:
如上图所示,股灾爆发后,A股大盘指数与外储规模向下强烈共振,两者相关系数为0.84,属于极度正相关。所以神逻辑讲的,用国家牛市吸引散户的人民币入场,然后高位派发启动暴跌,套牢并消灭掉这些人民币财富,外汇也不会安全。有数据为证,股灾爆发的6月到探到底部的今年2月,外储缩水了4915亿美元,同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了6.78%。
我想说的是,一旦房地产进入高位派发模式,房地产价格指数将与外储和人民币汇率向下强烈共振,而且外储缩水的速度和汇率贬值的速度将远远超过A股高位派发后带来的结果,因为房地产的市场规模远远大于A股。“通过在A股和房地产市场制造泡沫,吸引散户,然后高位派发,大力砸盘,锁住散户财富,外储和汇率就会安全”的神逻辑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却被实证金融数据证伪。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完蛋了,剩下的货币流动性就会进入实业”也是一种想当然的逻辑。笔者需要指出在中国,整个货币流动性扩张主要是由房地产推动的。这个论断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根据惠誉2015年的研报,中国的银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自2008年末以来增加了400%,而其他类型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只增加了260%。中国的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中有40%是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
同期,住宅房贷总额增加了超过3倍,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企业贷款总额增加了几乎5倍。在2011年其贷款抵押品的39%为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最新从银监会得到的数据是,2013年底中国最大的几个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对贷款总额的占比为38%。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在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信贷中的权重可能更大。
所以一旦房地产崩盘,基本上银行是要倒下相当一部分,到时候存款保险就要派上大用场。在银行都大面积倒闭的情况下,哪还有多少流动性进入实业。水源都没了还会有水吗?所以房地产崩盘了,实业也会丧失流动性。
所以,看上去很靠谱的经济逻辑很多时候一点也不靠谱,用这种不靠谱的逻辑指导投资会怎么样?我们必须依靠宏观金融经济数据去验证或证伪,不能轻信看上去很美的逻辑。股市,楼市,汇市背后的这一无形黑手你万万没想到,国家队背了黑锅,真正的黑手是美元套利盘以及极具能量的带路党们。
外储和汇率也不会是安全的,因为实证金融数据表明,在主要本币资产崩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和本币汇率也将岌岌可危,不信,我们可以看未来市场趋势是怎么走出来的。而且房地产完蛋了,货币流动性会枯竭,因为在中国,房地产就是货币流动性本身,企业也会货币流动性枯竭,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只能说,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未来,实业的前途会比房地产光明,但要熬到那个光明的未来,需要有靠谱的宏观金融经济数据分析能力,而不是不靠谱的神逻辑,善于保存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