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社交+科技,互联网时代如何让信用变现?
当前既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社交+的时代。社交金融借助社交关系将个人信用转化为社会信用,突破地域限制,提高闲散资金利用率,助推经济发展,成为未来新的风口。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增长,大数据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互联网征信空间巨大。
早在2014年发布的《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估算指出,2008年到2012年四年间,征信系统每年平均改善了4103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贷款质量,而每年由于征信系统带来的总消费增加平均约为 2458亿元人民币。个人加征信市场,可达到千亿级别。
《中国个人征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强调,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金融行业最为明显。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交易量和覆盖人群都在不断增长,普惠金融的发展需求对征信提出了考验。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最为热门话题之一,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征信市场化,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来,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守信得益、失信受制”成为社会共识,征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考拉征信、腾讯征信、91征信、芝麻信用为代表的征信机构率先在市场上竞争布局立足,在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两方面发力,为小微企业、企业信贷以及个人征信提供服务。征信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基础,也成为众多网贷平台的发力点。
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地位。并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导向,细化小额分散原则,部分平台业务面临整改规范要求,另一部分平台则凭借单纯信息中介平台的小而美优势,迎来新机遇。其中,社交金融、科技金融成为业内新宠,被不少平台追捧。相关场景金融应用,不断扩大。
社交金融是指基于朋友圈关系的金融互助行为,通过互联网在社交信任的基础下建立用户之间的金融关系,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风险控制的金融模式,兼具人际交往与资金融通的双重功能。以你我金融为例,它通过移动社交金融的模式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人人皆可参与、透明的普惠金融平台,基于借贷关系而延伸的民间金融基础的借款人、担保人、投资人角色依托平台进行资金交易,积极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自我优化及发展功能的全系统移动社交金融生态圈。
社交金融,离不开社交这一强联系。当前,社交金融众平台,结合人际关系强弱以及本土用户体验,发展各有侧重。以借贷宝、熟信、朋友范为代表,均是熟人借贷的典范。依托熟人间的社交关系,解决信息不对称,满足双方的借贷需求。
另一类平台,目标人群则更加精准。以“靠谱鸟”为例,以相同教育经历为核心,辐射社交关系,平台注重利用优质校友间的人际强粘性以及集群创造财富效应,降低相应风险。精准的目标人群定位,打造天然的金融圈子,提高违约代价,降低坏账率。
金融行业自发展起来,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社交金融、消费交融等其本质核心仍是风控。征信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有望被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激活。当前大数据备受追捧,传统银行、保险业、证券领域也在积极技术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提高数据专业处理能力。当前网贷平台发展,科研投入不断,技术服务不断升级,都强调对大数据征信的运用。
总的来说,社交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当前模式下,独辟蹊径,摸索中成长。近日,支付宝频频试水社交金融链,在部分城市定点试行的到位,也在挖掘社交更多可能性。毫无疑问,当前是全民社交的信息时代。理财资金需求逐渐成为刚性需求,互联网金融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科技金融方兴未艾,社交、科技、金融三者有机结合,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与新型社交互动巧妙联立,极大整合了资源,弥补当前征信情况不足的同时,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借助科技、社交金融手段,帮助用户克服传统金融发展信息闭塞、交易成本高昂的弊病,享受跨时间、跨地域、高效迅捷的金融服务。用户背后的信用经济价值也被强化,助推社会全民诚信体系建设。让信用有价值,成为现实。
来源:未来银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