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这四年:一位银行家的变革与得失
担任行长一职4年之久的邵平将不在“平安系”继续担任任何职务,就此道别,结束他在这家A股编号为“000001”的商业银行的掌舵生涯。邵平治下的4年,该行总资产是4年前的1.9倍,存款是4年前的2.6倍。
担任行长一职4年之久的邵平将不在“平安系”继续担任任何职务,就此道别,结束他在这家A股编号为“000001”的商业银行的掌舵生涯。邵平治下的4年,该行总资产是4年前的1.9倍,存款是4年前的2.6倍。
邵平离任后的去向尚不得而知,其去职的真正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近年来中国银行界高层的人事变动屡见不鲜,这些离任者的背影,也许正是一代银行家思考、探索、实践传统银行转型突围的缩影。而“后邵平时代”的平安银行将何去何从,也成为留给市场的悬念。
原标题:外来的变革者:盘点邵平这四年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翔
整理:轻金融
10月20日,平安银行董事会换届会议批准董事长孙建一和行长邵平的辞职申请。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谢永林被推选为新一届执行董事,平安银行原副行长胡跃飞接任行长。两人的任职资格还有待监管部门的核准,其中,谢永林的董事资格还需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此前,谢永林已被平安集团党委任命为平安银行党委书记。
担任行长一职4年之久的邵平将不在“平安系”继续担任任何职务,就此道别,结束他在这家A股编号为“000001”的商业银行的掌舵生涯。
邵平治下的4年,根据20日晚间发布的平安银行三季报,该行总资产是4年前的1.9倍,存款是4年前的2.6倍,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是2012年同期的2.8倍,非利息收入翻了5.5倍。
邵平离任后的去向尚不得而知,其去职的真正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妄下论断总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中国银行界高层的人事变动屡见不鲜,这些离任者的背影,也许正是一代银行家思考、探索、实践传统银行转型突围的缩影。而“后邵平时代”的平安银行将何去何从,也成为留给市场的悬念。
外来户的破与立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年前的秋天,平安刚刚收购了原深发展银行,这是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蛇吞象”式并购案。客观地说,当时的平安银行只是委身于股份制银行的“第三梯队”。
邵平曾在一次采访中对上证报记者说:“我刚来的时候,大家还很迷茫和困惑,好多事情还需要统一思想。”知情人士透露,从民生银行“空降”平安银行的邵平在第一次与核心团队的见面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其间被20余次掌声打断。
邵平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团队的观念转变了、士气提高了,业绩才能上去,“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更重要”。他上任不久,平安银行5年发展规划出炉,其核心逻辑是把老平安银行的“产品驱动、部门驱动”变革为“客户驱动、市场驱动”。有平安银行员工向记者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了公司、零售、投行、同业“四轮驱动”发展战略的说法。新平安银行的章法就此成型。
除了业务,重叠的机构、部门和人员也是两家银行合并后的痛点。一位经历过整合的员工后来回忆道:“机构和团队整合很难,并购后两行的高管团队加起来就超过20人,处理不好很容易军心涣散。”
邵平的做法是,中后台部门做减法,前台及业务单元做加法。将总行一级部门由原来的79个精简至52个,总行管理部门压缩至38个。
这一做法可谓快刀斩乱麻,但浸淫银行业多年的邵平也深谙“柔术”。当时,所有因为整合后新架构需要而“腾位子”的老中层干部们,待遇都基本得以保留。
先破而后立。完成了规模庞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后,邵平引入“两率”考核,打破“大锅饭”,按绩取酬,多劳多得。这让平安银行的所有经营单位看到了眼前的“大饼”,生产力因此得以解放。
银行家的转与变
事业部制改革,是邵平任上绕不开的一笔。邵平的老东家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内首创事业部制,近年来却有退守之举。
国际上主流的商业银行,如花旗、汇丰、荷兰银行等,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但这一模式在中国是否适用却一直饱受争议。
邵平没有照搬国内外银行既有的事业部制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了行业事业部、产品事业部、平台事业部三种模式。事实证明,事业部成为全行的重要增长点。该行2016年半年报披露,行业事业部存款余额2302亿元,贷款余额3008亿元,管理资产余额6910亿元。
一位亲历事业部制改革的平安银行员工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事业部制对平安银行的意义,是通过业务单元的重新划分,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二次创业,借此激发活力。”
据平安银行内部人士介绍,不久前该行推行了事业部制的新一轮改革,而这次“深改”的出发点与核心之一,就是进一步激发事业部与分行两方面的活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分行的转型也在推进。邵平曾对上证报记者强调,分行的关键是在当地作出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有些分行在当地原本是第三梯队,现在都是第一梯队了。但凡新的分行开业,邵平几乎都会亲临现场。
理顺了事业部与分行的关系后,其结果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邵平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以往一家企业要与全国各地不同的分行打交道,现在事业部直接对接核心客户,几个分行联动跟进。有一家企业在6个省同时有产业,过去一笔业务没有半年搞不定,现在一个月全解决。
离去者的成与憾
数据能说明很多问题,但很多变化却也无法通过数据体现。一位在“平深整合”之前就已入行的老平安人不无感慨地向记者表示:“以前在市场上地位不高,愿意跳槽来这儿的人也不多。但这几年明显不一样了,我们做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业务,在许多领域我们的产品都是领先的,员工的自信心和精神面貌上去了,去和客户谈的时候底气足了很多。这两年从大行、优秀的股份制银行甚至国际先进银行跳槽来的人也非常多。”
进度错位下的时间之痛,让邵平与他的团队深感无奈。众所周知,马明哲和平安集团为旗下平安银行设定的最终定位,是成为一家优秀的零售银行。2013年初,平安银行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5年内以对公业务为主,零售业务打好基础;5至8年,对公和零售并重;8年以后,以零售业务为主。
但零售金融中长周期培育的基本特征,与平安集团给予的有限时间窗口之间,必然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错配,更何况邵平接手平安银行时必须首要解决的是“平深合并”背景下整合融合和生存立命的任务。邵平的离去,也正暗合了马明哲为平安银行设定的“三步走”战略中即将到来的换挡窗口。
也许更让邵平个人无奈的,是自然规律下的时间之痛。有邵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的生活:赶早班飞机,一下飞机就接踵拜访省市领导;下午见客户走基层,考察市场;晚上与分行团队头脑风暴。从早忙到晚,几乎是工作常态。显然,对临近耳顺之年的邵平而言,身体已不允许他多年持续地高强度透支。
就在邵平即将交棒的前几天,平安银行公告其新核心系统“腾龙”成功上线,实现了单日交易处理笔数千万级向亿级的飞跃,率先迈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4.0时代。这或许是邵平和他的团队留给平安银行的最后礼物。
孙、邵离去后,谢永林和胡跃飞将分别接任董事长和行长的职务。谢永林今年47岁,年富力强,熟悉零售业务;胡跃飞1990年即加入深发展,是行内的“骨灰级”高管。有了邵平打下的根基,沿着“三步走”战略,相信谢永林和胡跃飞这对搭档能将平安银行带上新的高度。
另附: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写信深情道别:所志在平安 离别何足叹
来源:澎湃 李莹莹
邵平
10月20日,平安银行召开董事会并发布公告,和此前预期一样,胡跃飞担任平安银行行长,提名谢永林为董事候选人。澎湃新闻获悉,若无变化,谢永林将担任平安银行董事长,46岁的平安证券总经理杨志群将担任常务副行长、51岁的平安证券副总经理郭世邦将担任董事长助理。
10月12日晚,澎湃新闻获悉,董事长孙建一、行长邵平将辞任,平安证券董事长谢永林将出任平安银行董事长,平安银行副行长胡跃飞将出任行长。
在这场人事变动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邵平的去留。在他的主导下,平安银行的业务迅猛发展。在邵平执掌平安银行的这四年里,在银行业的“寒冬”中,平安银行总资产接近翻倍,增速远超同业,存款、营收增速远超同期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准,非利息净收入翻了五倍多,令同行惊呼“平安银行不一样了”。
在主舵平安银行四年之后,邵平深情告别,向所有员工发送了道别信。2012年,邵平受命于“整合”之时,空降平安银行行长。彼时正是两行整合之时,原平安银行以资产作价入股的方式注入原深发展银行,成为上市银行。邵平在告别信中回忆,当时“广大干部员工的焦虑、观望、期待和憧憬,于今回想仿佛就在昨天。”然而这只是挑战的开始,此后几年银行业进入寒冬。但是平安银行在这四年里,营业收入从2012年底的远低于同行的397亿元,到如今的2016三季报刚刚公布的962亿元,增长142%。相比之下,规模较大的招商银行在这四年里,只增长了77.7%。平安银行是股份制银行里一批异军突起的黑马。
在这封信里,邵平动情回忆与同事工作时的一幕幕画面,“虽然今后不能陪伴大家继续一路前行,”但是“血液里早已流淌着平安的基因” 。邵平还援引了唐代陆龟蒙的《别离》,并改作“所志在平安,离别何足叹” 。
邵平的离开令业内人士叹息,但是更加关注的是平安后续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高管格局中,曾是马明哲秘书的谢永林将成为平安银行新的掌舵人。谢永林在担任平安证券董事长之前在平安银行主管了7年的零售业务,此次回归平安银行,又将得力干将郭世邦和杨志群带回平安银行。
郭世邦和杨志群都从民生银行来到平安银行,并追随谢永林去职平安证券。现在谢永林回归平安银行担任董事长之后,这两名旧也回将到平安银行。谢永林在平安银行内部口碑不错,员工对于谢的回归比较欢迎。谢永林、郭世邦、杨志群皆长期任职于平安银行,且精于银行业务。
杨志群来平安银行较早,2009年就负责筹建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在平安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2012年合并之后,继续担任平安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其所在的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也是广州地区各大股份制银行分行中,多项指标位列第一的银行。杨志群曾获银监会“百名优秀青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郭世邦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011年3月进入深发展银行担任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监。这两人都是在2011年初进入深发展银行,见证了深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合并。
平安银行内部的人事可分为深发展系、平安系、民生系三大派系。虽然郭、杨两人也是从民生银行来到平安银行,但是据内部人士介绍,在平安银行内部并不属于邵平的“民生系”,长期追随谢永林,属于“平安系”,而谢永林本人曾是马明哲的秘书。目前在高管中,邵平的旧将仅剩赵继臣一人。民生系就此衰落,平安银行重回平安系主导。
邵平致平安银行全体同事的道别信
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又是秋雁南飞日,却到依依话别时。经本人提出、董事会批准,我将不再担任平安银行行长的职务。此时此刻,充满我内心的唯有不舍与感恩。不舍,是因为四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与平安、与各位的情缘早已深铭我心,其情盈盈,难以割舍;感恩,是因为四年里我收获了太多的支持、理解和宽容,一切的一切,历历在目,莫敢相忘。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四年前初到深圳,也是同样的季节。一如初秋已至但热躁犹在,当时“两行整合”背景下广大干部员工的焦虑、观望、期待和憧憬,于今回想仿佛就在昨天。而现在看来,那仅仅是新平安银行面临的第一道坎而已。几年中,国内外经济下行导致需求疲软、实体不振带来风险持续暴露、利率市场化挤压盈利空间、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变革等等复杂因素相互叠加,把银行业面临的环境喻为“寒冬”毫不为过。
然而,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全体平安银行人以“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英豪之气,奋发拼搏、智慧经营,携手取得了令外界刮目的成绩:四年里,平安银行的总资产接近翻番,存款、营收增速远超同期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准,非利息净收入更是翻了五倍多,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了合理范围;推行了事业部制改革、“两率”考核等管理举措,团队素质和向心力明显提升,两获“年度最佳股份制银行”殊荣……无怪乎同业与媒体惊呼,“平安银行不一样了!”
同样让我乐见的是,平安银行“不一样”了的背后,是作为传统银行从业者的我们自身变得“不一样”了——我们有了更为高广的视野,能够在新经济形态、新金融生态的高度以国际化、跨领域的思维解读市场、审视战略;我们有了更为专业的智慧,能够坚定地瞄准垂直细分市场以C+SIE+R(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理念孜孜深耕、开花结果;我们也有了更为包容的心态,能够借鉴吸纳新科技的力量并敞怀悦纳来自不同文化的事业伙伴。而这些,既彰显了我们自身价值的提升,更将成为平安银行未来劈波斩浪、不断前行最宝贵的“软实力”。
我深知,这四年“不一样”的成绩不仅仅属于银行领导班子,更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关心爱护平安银行的人和三万多兢兢业业、令人钦佩的全体平安银行干部员工。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集团马明哲董事长的信任厚爱,感谢银行董事会、孙建一董事长的鼎力支持,感谢邱伟监事长及监事会的大力支持,感谢经营班子的通力配合,还要感谢全体干部员工的无我付出。
此刻浮现在脑海的感人画面很多——忘不了“两行整合”后因架构调整而牺牲小我的那些可敬的干部员工,忘不了新建机构一次次被刷新的业绩记录,忘不了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带给客户的喜悦,忘不了每次汇报会上为改革方案、新核心系统等硬骨头工程连续熬夜后的一对对黑眼圈,也忘不了每个深夜离开职场时身后因加班而通明的灯火和灯下的无名英雄们……
感动我的人和事太多,请恕我无法一一提及。四年中,还没来得及为所有人创造最好的工作条件,也给过大家压力,或许还让一些同志受过委屈,在此,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各位给予我的支持、理解和宽容,所有一切,我将铭刻肺腑、牢记于心。
“云有舒卷,人有聚散”,虽然今后不能陪伴大家继续一路前行,但我始终坚信“心无陌路,行无疆界”。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平安银行、支持平安银行,为你们加油、为你们喝彩,因为我和你们一样,血液里早已流淌着平安的基因。
所志在平安,离别何足叹。相信在马明哲董事长和集团的有力支持下,在永林同志和跃飞同志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一如既往的精诚协作下,平安银行必将迎来更加精彩、更加“不一样”的明天。
最后,满含不舍地与各位道别,并再次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祝愿大家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您永远的朋友:邵平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