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来稿|新常态下保理商们应该做点啥
新常态下保理商要去理解一些新业务,例如跨境电商。什么是跨境电商的核心哪?跨境电商真正的核心是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无关性,就是通过一个理由,把流动性启动起来,保理商应该去理解这个模式,给予这种公司庞大的流动性触发。
文/李辉 悦达保理研究院
新常态下保理商要去理解一些新业务,例如跨境电商。什么是跨境电商的核心哪?跨境电商真正的核心是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无关性,就是通过一个理由,把流动性启动起来,保理商应该去理解这个模式,给予这种公司庞大的流动性触发。
例如:A公司什么都没有,就只有PPT,保理商要去理解公司的逻辑,商流是可以启动的,启动了商流,本质就是现金转换为商品,商品存留下来然后再变现成现金,这个过程保理商要清楚掌握,并为这个转换的过程提供流动性支持,考虑到交易的四方,买方、卖方、循环启动方,保理商各自的利益,去维持这个平衡。抽象一点的说,就是启动了四方流动性后在息差的世界获得利益,跨境电商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把全世界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串联起来,去获取息差的收益,这里需要极高的资源整合跟配置能力,对流动性成本的要求非常的高,一般的简单的贷款然后开个门户搞电商卖货,显然是错误的理解。
通过银行给予某公司授信,比如50亿,首先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开透明,并且有股票质押,可信度很高,拿到授信后,跟交易双方谈,买方你没有钱保理商可以给你垫资,卖方因为保理商垫资帮卖方收款,买卖双方的货物由保理商进行监管,因为保理商有货物的监管,就可以去银行开具相应的票据,获得资金,或者干脆就从中间抽水佣金,买卖双方就通过保理商结算清算,相当于保理商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起到了半个海关、半个银行、半个担保、半个信息中转平台、半个征信的作用,买卖双方都要依靠保理商,至于跨境不跨境,电商不电商,只是一种形式,保理商作为资金提供方,通过这种平台其实是把一笔资金吃三道,保理商如果正确的理解了这种商业模式的要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收益。供应链金融的意义也在于此,把四方拉在一起交易,不管交易什么,保理商在中间获取息差、汇差。所以跨境电商如果去看字面意思,就是进出口或者搞个类似淘宝的网站?但事实是这都是赔钱的生意,最终的买单人就是自己。真正的要意领会者是在全球市场中让巨量的流动性产生的落差,为自己的生意买单,当然这种交易对资金的成本要求极高,不可能通过债务类资金去参与,因为国内的利率太高。解决方式只能是银团授信+上市公司总市值运作零成本,加部分债券融资,把资金成本压低。
RMB要国际化的核心就是直接融资市场,这个世界只有直接融资市场的资金成本是零,目前国内的资金成本太高全球范围内毫无竞争力,美元融资成本2-3%,RMB融资8%以上,(0+8)/2=4才能勉强国际化。如果耶轮加息,比如说考虑到实际利率的空间事实上已经稳定了,预期也给足了,那么FED就会把FFR去立刻匹配实际利率,放弃这种两张皮的生活,那么RMB就会有竞争力,比如说RMB在国际市场比USD略微便宜0.5,那么就可以国际化,经过一定的周期,FED在宣布慢慢进入加息通道,那么GDP循环就得以改变。所以接下来全世界的主要议题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主要经济体两个大国家间息差收敛到0的问题,商品就是熊市了;另一个就是GDP循环重建的问题,当然前提是必须解决不稳定因素。至于跨境电商,或者说核心模式供应链金融,估值就会极高。重建GDP循环概念,商品就是货币,货币就是商品,全球布局很重要,美元加息人民币降息息差收拢,IMF给出的GDP数据,实际上跟西进、东进、南下,就命运绑定了,只要RMB继续国际化,这个交易结构只可能好不可能差,要知道对GDP很饥渴的发展中国家很多,负利率的欧元区,跟加息通道中的美国,还有利率很高的印度,以及同样饥渴的金砖4国,对流动性压差触发的GDP是来者不惧的。
国资委系统的财务共享中心主题,同样遵循了这个原理,现代的信息化工具完成可以支撑一定当量的资金池成为交易结构中的核心,就算是没有牌照,大型企业借助IT系统也可以自己内部形成银行机理,只是没有牌照不能对外吸纳存款罢了,结合国资委自发搞起来的财务共享中心,这套交易模式就是IT系统在托底,直接自己启动流动性自己玩,不带银行玩了。银行资金必定产能过剩,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发展速度太快了,我国GDP增速是6.5-7%,欧美一般都是1-2%,理论上,我国就是按照欧美的6-7倍的速度在发展,可以想见的是,人家50-60年时间的路我们10年就走完了,刚好一届。这也是跨境电商真正的意义所在,强行RMB国际化是不被接受的,关键在于息差,用利益的方式让实体自己去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