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票据空转
票据空转是指企业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将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的不断循环过程。
什么是票据空转
票据空转是指企业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将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的不断循环过程。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不仅使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体经济呈现出超常增长势头,也使得银行存款规模被虚增放大。
票据空转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首先,一家本身并无资金的企业先在某家银行贷款1000万元,然后马上转为存款,并以此作为保证金,假设保证金是50%,则可以开出一张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企业将此承兑汇票拿到他行贴现,假设扣除贴现率可得1800多万元的资金。而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4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再次贴现后,又作为保证金并开出8000万元的承兑汇票。最后,是1.6亿元、3.2亿元……如此循环往复。
票据空转的成因
根据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人”假设,任何个体和团体都受利益最大化驱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有三个特征:
第一,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
第二,经济人具有理性,既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第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会无意识地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所以,在“经济人”假设中,制度完善是社会福利增加的前提。然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经济人”可能在利益驱使下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票据空转就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制度不够完善条件下博弈的产物。
(一)绩效考核机制是商业银行推动票据空转的主要动力。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各项机制不断加强完善,都初步建立起一套绩效考核机制,而各项指标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存贷款规模。上级行根据下级行各项指标玩成情况确定下级行的工资和费用规模,中层干部以及全体员工的收入与之挂钩。为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基层银行必定会围绕考核指标这根“指挥棒”进行经营活动,追逐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难免发生。空转票据就是一种短期行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大存贷款规模,降低不良贷款率,并且赚取贴息收入。
(1)收取保证金签发银票,是银行增加存款的重要途径。
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须先存人保证金,这些保证金来源较多,有的是企业自有资金,有的是贷款资金,还有的是贴现资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贷款和贴现资金用于银票保证金属于违规行为,但是只要资金划到其他银行转一圈再划回来,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一般就睁只眼闭只眼默认了。部分银行甚至仅从完成指标的角度出发,主动去找有业务来往的关系企业进行贷款,让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如此循环空转。对于基层银行来说,不管存款来源是什么,只要表面上看来合理合法,完成存款和贴现任务,奖金到手就万事大吉,而且还可以与客户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更多的业务,获得更大的综合收益。
(2)票据空转,可扩大贷款规模,是银行掩盖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途径。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将社会存款贷给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出现坏账,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损失,不良率则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参考数据。在商业银行报表中,票据贴现属于信贷资产,计算在贷款规模内。因此,在不良贷款这个“分子”不变的前提下,拼命空转票据,就可以使信贷规模这个“分母”短期内迅速膨胀,实现不良率的降低。
(3)银行可赚取贴现利息。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风险低,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业务,贴现利息也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头寸原因,对于大额票据一般进行转贴现处理,即可赚取稳定的利差,锁定利润,防范贴现利率变动风险。在这个低利润时代,银票贴现利差大幅缩小,这就要求各行必须做大贴现量,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何况各行对于贴现量都有考核指标,信贷员奖金与之挂钩,这就更加直接刺激了基层银行疯狂空转票据的行为。空转一次,又有存款奖金又有贴现奖金,何乐而不为?可以说,票据业务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
(二)企业为获得融资的好处配合银行完成任务,而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则激起了企业空转票据的积极性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参与空转票据的收入是六个月保证金的存款利息,支出则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和贴现利息。票据贴现作为企业的融资行为其利率应该高于存款利率,企业贴现的支出应该大于其保证金的利息收入,所以正常情况下,企业空转票据是要亏损一部分利差的。但是,有些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风险很大,综合收益也不高,对于银行不具有吸引力,银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时往往持谨慎保留甚至否定态度。所以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配合银行,满足银行各种要求,帮助银行完成各项指标,和银行搞好关系,这样银行才会对应的给予融资等方面的好处。
票据空转的不利影响
(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失衡,影响流动性。银行作为负债经营机构,应该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现需求和贷款人的贷款需求,也就是说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了银行的变现能力,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变现能力也就越强,自然应付突发的客户提现等事件也就越强。银行保留的高流动性资产越多,其机会成本损失就越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可能由于资产和负债结构失衡或期限搭配不当等原因,导致资产组合在适当的期限内提供资金的成本意外增加的风险,以及不能及时以合理的价格清算头寸的风险。票据空转作为一种短期行为,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虚增存款,保证金存款占比不断攀升,导致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但是却会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表面上从基层银行来看,用贴现、贷款资金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然后贴现,再开票,如此循环,没几次就完成了存款任务;但是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这些存款主要是靠保证金带动的,而相当一部分保证金就是银行贷款、贴现资金,银行负债中保证金派生存款比例过高,可以说这部分存款是虚增的,一旦流动性状况发生改变,银票到期集中兑付时存款贷款规模必然大跌,如此大起大落,难免损害到银行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金运营。
(二)信贷资金体外循环,削弱信贷功能。票据空转还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和贴现指标,对于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审核把控不严甚至纵容。由于贴现资金被存人银行作为保证金以签发银票,进而再次进行贴现,企业不断地获得利差,原本应该用于支持企业生产、流通的信贷资金体外循环,并没有进入到经济实体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步履艰难,中央也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拉动内需,这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表面上看似银行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但实际上大量资金用于票据空转,仅仅在体外循环,不进入到生产流通领域,就会使一些企业得不到融资扶持,内需也拉不动。由于票据空转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贴现资金有可能违规流人股市、房市,这将会推高股价、房价,使得股价、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运行,最终催生出大量泡沫,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所以说,票据空转不仅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削弱了信贷功能,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三)套取利差,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扰乱金融秩序违法违规经营的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从根本上抑制基层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行为,改变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银行产生的种种非理性现象,促使商业银行由粗放型规模扩张向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机制转变,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防止产生利率倒挂。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大量流人,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货币,虽然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对冲,但货币市场资金一直比较充裕,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市场利率一再走低,引发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因此,央行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配合其他各种政策手段,吸收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促使贴现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以削弱企业参与空转票据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颜婧宇.当前票据融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D).西交利物浦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