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代表信用标准的最高水平吗?
自2009年中本聪创立了比特币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数字货币,而这些数字货币的运行都基于公有区块链。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就像是一个数据库账本,其中记载了所有的交易记录,拥有着安全、便捷的特性。
文/王小鼓
来源:互联网周刊(ID:ciweekly)
区块链技术肩负着重塑信用的重责
自2009年中本聪创立了比特币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数字货币,而这些数字货币的运行都基于公有区块链。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就像是一个数据库账本,其中记载了所有的交易记录,拥有着安全、便捷的特性。
2016年,Gartner公司引了区块链技术,该公司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发展为一个热炒的概念,2016年也将会成为数字业务创新的元年。区块链技术能受到Gartner公司如此高调的评价主要是源于它的三个特征:第一,信息的不可篡改性;第二,去中心化的优势;第三,开放性和自治性。
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包含了一系列联系较弱的技术和处理过程,其中包含中间件、数据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货币及身份管理等概念。区块链技术也正在成长为丰富的分布式账簿的常用方法,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市场上已经有超过24种产品。
区块链技术与普通受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众的日常生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然而数字化时代虽然能带给大众快捷、方便的体感,却无法完全避免篡改、混淆等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此前的互联网技术虽然一直在发展却始终无法解决网络信任问题,所以才会通过Uber、支付宝等中介平台来完成“信用托管”。
被誉为继互联网科技革命之后新一轮变革的区块链技术伴随着数字货币一同出现,它站在已经运行了300余年的商业体系机制的对立面,肩负着重塑信用的重责,剑指成为下一代互联网。
“信用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区块链概念中的区块也就是比特币信息加上时间戳组合形成的信息快,然后将每一个信息快相互链接起来就形成了链条,也就是区块链。这样的链条可以互相验证,可以在任何节点进行添加或移除,并且更新的频率极快。范围分布广阔再加上数据透明公开让区块链技术自带信用属性。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属性可以对金融基础设施实现集中化处理,也可以对传统的中间性质机构进行信用去中间化,还可以依附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进行金融行业的风险规避。然而这些技术能够得以实现都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体现了信用的价值。
比如股权众筹,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股权众筹平台来促进众筹活动的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投资者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少,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快速的完成交易,使投资者得到更丰厚的回报,并且这些回报能够得到安全保障,这都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信任中间化。
当然,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必然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的迷思。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技术和协议有待完善、链条形成时间不够短、去中心化模式不够绝对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区块链技术的失败、淘汰、泡沫,或者是新一轮的繁荣,但无论是从那种角度看,这种新兴技术的出现都是基于要打破当代社会信用的缺失而造成的桎梏。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孔子所著的《大道之行也》为大众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的样貌,无论是“讲信修睦”还是夜不闭户,都是诚信为大同社会带来的美好愿景。然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于对利益、经济等私欲的追逐渐渐遗失了“信”这个概念,所以大众为了完成交易,才会选择订立一些强制性的规定。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通过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来完成交易的,它在完成物质交易的基础上为社会带来了精神层面的洗礼。所以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两年内的投资风口,它也将代表信用标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