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撑一年后,曾经的万人大厂正式关门了

Baker |2016-10-12 22:291755

电子代工制造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只能靠规模效应来获取利润,维持企业发展。

作者:Baker 

来源:包装地带


电子代工制造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只能靠规模效应来获取利润,维持企业发展。

以前电子市场火爆的时候还好,大家都有钱赚,只是多赚和少赚的问题,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资金流问题都没有凸显出来。但是,随着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市场也开始大幅下滑,企业订单骤减。与此同时,国内的生产成本、租金成本以及用工成本却在迅速提高,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已不堪重负。

近日,骏达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就发表了一则声明,表示退出电机制造行业,进入清算和注销程序!



摘要:不过,这一年下来,骏达电机不但没有等到枯木逢春的那一天,房地产泡沫愈发疯狂,中国的出口与内需每况愈下。无奈之下,这家曾经养活了一万多名工人的外资企业正式宣告关门。


“国庆长假回来,对于深圳骏达电机的员工来说,不仅是房地产政策调控了,他们还面临无班可上的局面。因为工厂正式关门了………”。 这条来自深圳骏达电机员工的微博在网上引发强烈的震荡。同时,也意味这家上世纪80年代末进军中国的港资企业在苦苦支撑一年后,终于停止了挣扎。




10月8日,位于深圳宝安福永的骏达电机(深圳)有限公司贴出告示,声称公司近年来经历了全球经济下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困难,管理层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然而并未扭转困局,因此决定从即日起停止经营。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骏达电机距离去年全厂大罢工,仅仅过去一年零一天。在一年前的10月7日,福永骏达及其兄弟公司汇利五金厂数千名员工发起了长达37天的全体罢工。员工诉苦称: “原来我们工作是10小时/天+2个星期六(周六上班双倍工资)+季度奖+年终奖,但是近两年,工厂一直以经营困难为由给我们减时降薪,现在变成了每周5天9小时的,现在一个月连3000块都拿不到,在深圳怎么生活怎么养家?2015年10月6日,我们联名找厂方反应情况,但是厂方还是坚持继续给我们降薪,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只能全体罢工。”




在罢工中,员工们提出了以下维权诉求:


1、恢复原来的工作时间,保证我们每个月的基本收入;

  

2、发放并补发之前的高温补贴,加班补贴、出差补贴这些要按物价水平提高标准;

  

3,季度奖分拆到月,保证到账

  

4,改善员工生活环境,提高住宿、吃饭条件。

  

5,如果公司真的困难,我们接受按照《劳动法》相关条款裁员。

......




一边是工厂经营惨淡,老板儿子不愿接班,工厂不得不减薪苟延残喘。另一边则是被高房价高物价逼迫得无路可退的愤怒员工,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这场长达一个多月的罢工耗尽了劳资双方之间的脉脉温情,双方早已到了相看两相厌的地步,仅仅依靠冰冷的“新劳动法”来维系彼此的关系。


在东莞京驰科技、深圳市鸿楷兴、深圳福昌电子、东莞市Y通光电、东莞明朴家具、东莞镒联鑫、东莞震海、东莞金宝(部分产线)、江苏中瑾、广州瑞华鞋业、惠州鸿桥服装、南海嘉瑞鞋厂、惠州创仕科技、中显微集团等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倒闭或撤离的时候,骏达电机奇迹般地撑了一年。后来,厂方发布通知,宣布8折支付经济补偿,总算消弭了罢工。



不过,这一年下来,骏达电机不但没有等到枯木逢春的那一天,房地产泡沫愈发疯狂,中国的出口与内需每况愈下。无奈之下,这家曾经养活了一万多名工人的外资企业正式宣告关门。


过去两年来,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世界工厂正在土崩瓦解,遍地的工业园区正在被阴森森的钢筋混凝土取代。那些曾经把数亿人口从饥寒交迫中拉回到小康生活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正在快速消失。制造业倒闭过后,相信接下来就要轮到房地产、金融、娱乐、餐饮业了。没有了工作,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天去广场上跳舞嗨皮吗?


看着数亿身背“四座大山”的国人,他们脸上看不出笑容,他们活得太累!人要是有饭吃!他还是个人!人要是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饭那就不算是人了!无底线,无道德!一切约束力都没了!


从今年开始,深圳电子厂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就在今年8月份,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深圳顶海电子宣布停产,手机玻璃镜片公司东莞宇欧科技已经倒闭,手机电路板设计公司伟创力电子也已经解散。

其实,生产厂商的倒闭只是代工产业在中国的一道落寞背影,虽然有些悲凉,但与其挣扎在微利的边缘,倒闭——这样的极端方式,或能更有效地刺激中国企业意识到转型升级,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

随着中国自然能源消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其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全面告急。

而倒闭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客户倒闭或亏损而拖欠巨额货款,导致自身资金链断裂。当然,也有很多是自身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所致。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前大的工厂倒闭前,政府往往都会出面尽力挽救,但是现在这样的局面已经改变。现在政府都在倡导经济转型,推动“工业4.0”,高新技术企业被政府更加重视,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不再受到关照,成为了“弃儿”,这一点在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中国制造业者目前所面临的痛苦:不仅是成本优势的丧失,政策导向的转变,更多的则是“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但是在趋势面前,没有谁能阻挡,只能“转型”改变自己去迎合趋势。但“转型”二字,言虽易,行则难。从很多传统企业选择“倒下”中看到的尽是无奈!


企业兴衰的故事本不足为奇,但是这些拥有数千人规模的大企业,为何在这两年击中倒下?结合目前中国房价疯涨,国家屡出调控政策也无法遏制的鲜明对比,其中的原有真的耐人寻味。今天转载一篇之前看到的文章——《一位倒闭工厂主的含泪血泣》,供各位企业家们思考: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 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08年上自动线。

 

06年的时候,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

 

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我父当时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06年时较94年的工资涨幅就不说了,只说06年的情况。

 

厂里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1200,2线为800,一个月做满20个工作日之后的每天100加班工资。厂里是免费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

 

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08年更新生产线。



一、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07年A股惨跌。 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 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 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 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二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 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 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10年传闻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像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 没办法, 不做,人工照样要付。


10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做机械企业的可能知道,这个行业资金充沛率要求极高。拿到一个订单,人家什么都还没付,就需要垫原材料费,各种原材料先进入,出产品,送货,最后人家可能还是给你一些陈代汇票,需要一两个月后才兑现。这其实就是在原价上打了个折扣,毕竟在这个高通胀,高利率的年代, 今天的十块钱,可能只有两个月后的9.5块钱,而我十块钱放银行里还能吃点利息,所以这一来一去就等于给你打了百分之几折扣。




但是没办法,这样的单子也只能接,这样的客户也得做。厂里有些骨干跟了我爸快三十年了,都把这厂子看成是家了。


10年的时候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提要加工资。不然就走人。要知道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 刚能产出的时候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 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10年底的时候,一线工人几个核心岗位工资已经涨到5000了。我父亲一年忙到头,过年的时候对我苦笑了一下说,今年白干了,一分钱没。11年继续困难,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00降到了不足40!


说来好笑,都说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只把检验关。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 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 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写的时候眼睛都是酸的。


现在我爸考虑的已经不是更新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这些骨干如何给他们安置,让他们有个好归所。


11年的时候厂房租赁期满,当地给我们两个选择:


(1)根据市场价打8折把土地卖给我们。

(2)年租金涨100%继续租。


如果没有搬厂这档子事,如果搬厂不是由企业出资,如果06年搬厂时直接同意企业可以买断土地,我们都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没有如果。原先那个做承诺的一把手已经高升,早不鸟你了, 现任发话了,说八折是给出最大的优惠了。地方上企业06年到11年已经关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企业有的贷款把土地买了下来,现在干起来出租厂房的勾当。




我父亲决定先续租两年再考虑对策。以前在顺境的时候,地方上的局长,所长,各个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将,吃饭。 当然,每次活动的费用都是我父亲出。以前不算什么,但在07,08年后这成为极大的一笔负担。金钱上的和时间上精力上的,耗费了一个企业家大量的原本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的精力。


如果这样的困局仅发生在我们一厂,或者我们一个行业身上,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命。可事实是,民营制造业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与我们一样的困局,区别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镇里的企业家每年都会聚会,聚餐,探讨问题。今年的会刚开过。06年的时候是200人开会,今年各位猜是多少? 减少速度比我们厂里的职工掉的都要快,今年是六十几个人。


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以前这些企业家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企业家们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二、反思总结,主要是以下几条

 

(一)融资渠道极度困难


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浙江那边09年就开始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的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都是被逼出来的。



(二)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


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想看贴的一定有人有这种心态,觉得我们做企业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工资高了就抱怨。其实不是的!工资涨,你涨的过物价吗?涨的过房价吗?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 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 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三)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


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以我爸为例,02年的时候一年就可以赚100万了,那个时候可以买3套房。当然,我爸是投资机会没掐准的负面例子。 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业家们呢? 06-11年持续炒房,没人去在意企业的发展。 那些关了工厂的很多人并不过的不好。


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吗?以后有什么打算?有没有转内销?打算贷款买些地屯起来,以后收租!


其实这个想法挺卑劣的,就跟前几年搞门面房的一样,铁打的地主,流水的租客,一家一家换,服装的换美容的换婚庆的,换来换去只有门面房东赚钱。实在没办法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毕竟还能比市场价低20%拿到土地,而且前面有位仁兄说的对,M2今年有可能破100万亿大关,做实业真的是没前途。




问题是我现在说服不了我父亲,他做这个行业做了快40年。17岁的时候进国营厂,到35岁从工人做到厂长。40岁下海自己做,他不知道不做实业还能做什么。何况厂里十几个骨干跟着他二三十年了, 这种亦君臣亦兄弟的关系让他下不了决心关厂。 难啊!


民企创造了95%的就业和85的税收,我们现在处于财富积累的阶段,必须贱卖资源和体力,产业无法转型,这才是最大的痛。欧美国家没有经历过环境危机么?伦敦为什么是雾都呢?所以你的说法就是扯淡。


最后,无法转型就无法创造牛B的企业,高税收压制了人民的创业意识,低利润让企业无法有更大的想法,钱越来越难挣,鬼才愿意创业。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1)要解决生存问题;

(2)是逐渐做大做强,从低端加工业做起逐渐靠拢产业链上游;

(3)解决自主研发能力 没有企业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第一阶段过度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就被无情的扼杀。如果没有把鸡养大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这个阵痛,在往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中会逐渐显现。




当然,人人都可以像你这样把话说的很漂亮,做一个google这样的企业需要充沛的资金,独一无二的技术,还有政策的扶持(至少是不干预)。但是试问就算是美国这样的土壤,google这样的企业又能有多少个呢? 美国一亿五千万的就业大军又有多少是在google这样的企业里工作呢? 美国有多少企业是经历了50年以上的积累才走到今天?(互联网行业甚至都不属于制造业讨论的范畴)

 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没有了从低端产业链低利润里挣扎的民营企业,几个亿的就业人口去到哪里?都做服务业吗?都去百度?还是都去国营企业?都去做公务员?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亲这样业务能力强,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曾经创造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走到这步田地,还有多少民营企业能生存的很好?


作者:Baker 

来源:包装地带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湖南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湘银e链”正式上线

2024-11-14 12:11
7185

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接中铁快运高铁快运包裹落地配业务

2024-11-11 14:49
27543

甘肃首个金融全产业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手册》正式推出

2024-10-24 15:01
89296

中国中煤“智控”采购供应链子项目正式上线

2024-10-23 11:49
84020

“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式揭牌

2024-10-22 15:41
59998

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

2024-10-22 15:36
5389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