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银行可怎么玩?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银监会拟批准监管评级为创新类,且符合资金集中度不低于40%等相关条件的财务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来源:信贷白话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银监会拟批准监管评级为创新类,且符合资金集中度不低于40%等相关条件的财务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这意味着,原本服务于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的财务公司业务边界将由内向外,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服务边界会呈现量级扩围,从而挤压银行业务。
这一报道,似乎没有引起银行人的注意。
我关注到这个消息,是发现好几个年轻人跳槽去了企业的财务公司。说明企业可能已经在备战了?
银监会2014年选取了北汽、上汽、海尔、格力、武钢等5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至今尚未扩围。
2015年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累计发生592.94亿元,年末余额192.66亿元,累计实现收入10.03亿元。
目前,全国已开业的财务公司227家,覆盖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钢铁、信息通信等17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且背靠的企业集团绝大部分为央企、国企,也有优秀的民企,如海尔、新希望、伊利、万向等。截至至2015年末,财务公司所属的集团资产规模达到92万亿元,成员单位超过6万家。服务一旦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业务规模十分巨大。
依据《公司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试点则打破了“服务于企业集团成员”的业务界限。
产业链金融并非新生事物,在更早期,银行介入或提出的概念为供应链金融。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财务公司的优势是立足产业,与核心企业关系紧密,并借此更好地了解产业链客户,且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和核心企业对接。这是银行难以企及的。
我们说,了解一个企业的关键就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企业有优势,资金流银行有有优势。企业自办产业链金融,将使企业的资金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银行,银行更加隔靴搔痒。
从政府的角度,试点产业链金融的主要目的是借此提升财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提升集团竞争优势,放大产业协同效应。这一试点的扩围也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据业内人士介绍,财务公司所能支持的上下游企业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占比70%以上,部分企业集团上下游则90%以上为中小企业,且有30%以上为高新企业。
以海尔为例,其上游客户主要集中于以家电为核心的产业链上,涉及二十多个行业,供应商客户2423家,下游约有3万家活跃的经销商,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多为中小微企业,面临外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非制造业企业——湖北能源集团同样被庞大的上下游企业群围绕。据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邹正介绍,湖北能源有六十多家成员单位,而纳入集团供应商名单的企业就有几百家,非常迫切地希望试点扩围尽快落地。
产业链金融或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可能达到15万亿元,看中这一潜力市场的还有更早前已介入的商业银行。
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时期,认为借助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可以赢得中小企业市场这片蓝海深入开拓的新手段,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务公司服务集团成员单位有6万家,如果上下游产业链进入财务公司服务的范畴,又是一个量级的扩展,等于是抢了银行的饭碗。”一财务公司负责人认为。
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提供的一份材料,目前227家财务公司背后所依托的集团资产占GDP比重已达三分之一,而与众多竞争对手相比,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依托核心企业的财务公司在几大市场竞争主体中最有优势。
另一个与产业链金融相关同时更为远大的构想也在萌芽。全国二百多家财务公司代表的是二百多个大型企业集团,且多依存于产业链,有人建议,可以考虑通过财务公司之间的合作将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支撑产业的金融生态圈,使得财务公司也能抱团取暖,从点到链,从链到网,从网到面,“对所在的企业集团,乃至整个工业领域和全产业链都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
有财务公司老总据此提出由中财协牵头组建一个产业银行。
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或组建产业银行这事值得重视。特别是对于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对于已经搞了事业部或者正在筹备事业部的银行来说。
银行筹建事业部,其本意是加强产业链金融的渗透力度,在行业和产业链上精耕细作。而企业延伸产业链金融,名正言顺地吸存放贷,企业的资金在产业链中自己周转,银行将难以触摸、找不到业务抓手。企业还可能利用自己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控制的优势,获取高收益业务,而把微利的、高风险的业务甩给银行。
至于组建产业银行,将有利于对冲单一产业链的集中性风险,使得产业链金融更为安全和强大。
传统银行业务将被挤占。
更何况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不良贷款频发的影响。
挑战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已是深秋,马上十月份了。有的银行和研究机构已经在思考明年的信贷投向和业务转型。我接到了两家研究机构的邀请,作明年的信贷投向报告。
去年我报告的题目是《拥护政府 热爱人民 相信市场的力量------2016年商业银行信贷投向》,他们觉得很好。一些银行参考这个作指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今年,我还想加上商业银行的转型应对之策。
传统银行必须认真思索自己的战略,而银行人也要思考自己的定位。
加强学习、强大自己,拥抱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