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违规成为监管“重灾区”银监会开出1500万巨额罚单
今年以来不断爆发的票据案件,不仅受到监管层的重视,也令进行票据理财的投资者产生担忧,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票据市场乱象丛生。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ID:trade_finance)
今年以来不断爆发的票据案件,不仅受到监管层的重视,也令进行票据理财的投资者产生担忧,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票据市场乱象丛生。
票据风险一直就是监管的重点区域。在长达十年的监管中,由银监会以及地方银监局做出的处罚信息超过1000条被公布,涉及到票据违规的接近四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业务。
根据证券日报的不完全统计,三季度银监局及银监分局下发的44张罚单中,因票据业务违法违规而受到处罚的数量占比高达52%;44家金融机构被罚没1506亿元。
为此,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这算是为半年以来不断爆发的票据风险事件做了一个官方的定性,也给票据业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知要求严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通知要求,银行应于6月30日前在全系统开展票据业务风险排查。
业内人士分析,票据问题绝大多数出自银行承兑汇票领域。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它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据悉,如今票据融资的主体与用途与十年前已发生大相径庭的变化,原来商业汇票的主体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而现在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具有弱势地位,被普遍运用于商品交易前的预付款,目前票据用途已发生质的变化。
另一方面,纸票在整个运作环节中问题非常多,克隆、复制等等的票据案件在实际中非常多,而目前电票系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一起案件或欺诈。
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这份重磅文件的重磅之处主要有3点:一是扩大票据转贴现市场参与者,所有金融机构皆可参与,为票交所建立铺路,二是取消电票贴现贸易背景审查,引导电票使用,三是一定金额以上强制使用电票。
随着电子票据的推行以及各级监管部门对票据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一个健康规范的票据市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