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沪自贸区4家中资行离岸业务结算量120亿美元
据《劳动报》,昨日从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建设三周年新闻通气会获悉,截至2016年7月末,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共计464家,比去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区当月增加34家,其中分行及以上机构达164家。
来源: 东方网
据《劳动报》,昨日从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建设三周年新闻通气会获悉,截至2016年7月末,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共计464家,比去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区当月增加34家,其中分行及以上机构达164家。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政策红利,使商业银行从业务空间和服务功能上都有进一步拓展;便利的投融资政策和高效行政流程,则吸引大量境内企业取道自贸区进行跨境投融资。
中资行离岸业务账户5606个
据上海银监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银行业运行平稳,自贸业务热点较为集中,跨境贷款、FT项下总资产和总负债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截至今年7月末,自贸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法人机构和分行级机构在全辖占比分别为69%、63%,区内机构存、贷款在全辖占比分别为77%、76%。
昨日的通气会上,上海银监局介绍,上海自贸区内有4家中资商业银行具有离岸业务资格,截至6月末,这4家中资商业银行的区内分行的离岸业务账户数、总资产和本年累计国际结算量分别为5606个、28.54亿美元和120.32亿美元。
如果说上海自贸区是一盘围棋,“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账户”便是其中两大“活眼”,做好这两件事,便是下活了自贸区这盘棋。其中,自由贸易账户对金融改革的影响深远,为上海金融业、自贸区企业搭起了一座通往全球金融市场的桥梁。
截至2016年8月末,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3240个,为7家跨国公司叙做外汇集中运营业务,实现累计汇划22.62亿美元。而工行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项下的资产和负债分别达800亿元和300亿元规模。
便利高效吸引跨境投融资
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政策红利,使商业银行从业务空间和服务功能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可提供国际化视野的金融解决方案。上海银行业充分贴近市场,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企业量身定制各类创新融资方案。自贸区便利的投融资政策和高效行政流程,吸引大量境内企业取道自贸区进行跨境投融资。
某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跨境并购交易,上海银行在了解需求后,总分支行迅速联动协调,并与境内外合作方进行密集磋商,在20多个工作日内完成最终方案的设计、完成审批和设立流程,并提供了超过等值12亿人民币的外币并购贷款,协助企业完成了对海外股份的全面收购。据介绍,这个项目结构复杂,涉及合作机构种类和数量繁多,合同条款涉及境内外法律,协调与沟通难度大。该案例也荣获上海金融创新提名奖。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充分利用成熟的现金管理产品,累计为企业搭建26个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涉及制造业、商贸、文化传媒、互联网科技类公司等。该行自贸区人民币双向现金池今年1至8月累计跨境资金流动超过89亿元,流入流出金额基本平衡。有近25%的人民币双向现金池是为在区内有机构的外地企业集团搭建,也显示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在FTN境外融资的基础上,创新帮助企业尝试境外发行REITs,协助企业实施“轻资产”战略,增强资产流动性。该行的创新境外转贷款模式,通过境外筹资+FT转贷方式,将转贷款用途从原先的“引进来”扩展到“走出去”,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和并购。截至最新,该行已成功办理了G集团、J集团等20个“走出去”项目,累计金额超20亿美元。
未来强化虹吸功能集聚效应
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3年里,银行也感受到了“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带来的好处。
“上海银监局推出这一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自贸区创新业务的监管核准效率。机制鼓励和支持银行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功能,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运用“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浦发银行已落地多项创新首发。据介绍,通过自贸区股权基金并购贷款创新试点,浦发银行可以对注册在自贸区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放并购贷款,突破了“普通贷款不得用于权益性投融资”的规定,允许银行为股权基金提供包括并购贷款、过桥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高收益债等在内的多元化债务融资。同时,实现贷款资金来源可以是境内资金、离岸资金或者FT账户资金,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和可跨境使用。
对于“3周岁”后的上海自贸区,上海银监局表示,未来将围绕国际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需要,继续支持和推动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等行业性功能平台、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著名国际银行业机构等落户上海,强化上海虹吸功能和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