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搭建金融合作之桥 助力中国—东盟发展共赢
我同大家交流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国东盟金融开放的环境与趋势,二是中国农业银行支持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郭宁宁: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我同大家交流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国东盟金融开放的环境与趋势,二是中国农业银行支持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首先看金融开放的环境与趋势,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已走过25年,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47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双向投资额从5亿美元增长到1600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经贸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金融支付需求,而金融开发成为深化经贸合作的新动力,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更是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建立区域金融稳定机制。2000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协议》,2005年启动建立了货币汇率稳定机制,2009年共同设定了总规模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签署了9000亿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区域稳定机制的建立推动了双边金融的深度融合。
二是探索区域金融监督合作平台。中国陆续与6个东盟国家签订了金融监督、监管合作备忘录,分别就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信息交换等方面达到共识,初步搭建了金融信息的交换平台。
三是培育金融开放合作的市场环境。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形成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汇率的提升机制将更加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外资金更加自由的流入国内各个要素市场,这为中国—东盟金融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组织的建立,以及银行业的积极探索,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建设提供贷款、股权投资、债券发行、担保等多种金融支持方式,有效的拓展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范围。
回顾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到新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钻石十年,政策的沟通、贸易的畅通也将持续的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未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趋势将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开放的动力强劲,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际产能合作的持续深化,将推动双边贸易额向2020年1万亿美元的目标迈进,这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广阔需求。
二是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市场的合作,实现金融要素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流动。
三是金融风险防空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高层以及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对话协商合作,强化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有利于搭建区域风险防空平台。
四是人民币区域化的持久更高,人民币国际化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东盟地区,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投资贸易的便利化。
第二方面,中国农业银行支持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东盟金融市场,积极发挥境内外联动,多元化服务平台的优势,助力区域金融开放合作。
第一积极构建在东盟地方的服务网络,有效延伸服务优势。依托农业银行在中国境内的机构网络、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在海外通过积极构建合作联盟、设立分支机构等途径拓展全球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的外延和内涵。目前农行在东盟的代理行93家,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外汇交易等多领域广阔合作,2015年农行与东盟国家贸易结算量190亿美元。农行在香港、新加坡、越南均设有分支机构,东盟地区的分支机构资产规模630多亿美元。
第二,提升沿边金融服务特色,助力贸易便利化。农业银行于上世纪90年代在广西、云南边贸区域率先开展了沿边国家贸易结算服务,二十多年来农活坚持服务特色,率先在广西成立东盟可敬人民币业务中心和中国—东盟货币兑换中心,2014年首家独立编制发布农营人民币对东盟货币指数和农营越南盾指数,挂牌东盟九国货币汇率,完成了全国首笔人民币对越南盾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到今年6月末,中心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40亿元,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96亿元,成功开辟中国—东盟银行间交易新市场。
第三,创新整合产品,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跨境投资,目前农行正加快从传统单一信用中介向综合化金融服务集团转型发展,贸易电子化、跨境电商平台等互联网服务方式日益丰富,并且通过全球授信等形式,用一系列跨境金融产品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走出去业务。
下阶段,农业银行将继续把把“一带一路”沿线作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在东盟地区的金融网络,积极创新发展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特别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等行业和领域,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全力服务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战略。
农业银行愿与各方携手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建设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新格局,共同描绘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