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检局77项创新制度助力自贸区发展
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将满三周年。三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改革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
来源:浦东时报
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将满三周年。三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改革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和自贸区各大片区,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变化,管窥各个条线和领域的自贸区三周年答卷。
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的研发用动物制品,从2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变为两个工作日;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樱桃,从港口到仓库,原来需要两三天,现在只需6个小时,且价格降低了近一半。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周年,国检部门的系列改革制度,带来的不仅是创新的经验,还有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便利和实惠。
记者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简称上海国检局)获悉,上海自贸区成立近三年,该局先后出台了77项支持自贸区发展的制度,8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24项将率先在全市推广,并作为全国复制推广的备选制度。
企业得益:生物医药审批时间减75%
在位于浦东张江的诺华上海研发园区内,绿草如茵,这里是诺华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众多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在这里研究医学及药物创新。2006年在张江注册成立的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诺华全球研发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诺华研发中心首席运营官蔡克文表示,诺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检部门制度创新带来的便利。
“诺华中国现在与全球研发中心同步,会有很多研发试剂、生物样品等流转情况,且对速度要求较高,要不然就会影响研发进度。”蔡克文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国检部门的措施越来越便利,尤其是自贸区成立后,诺华的研发规模越来越大。
在她的印象中,以前进口一些动物样品,审批需要20个工作日,但现在最快只要两个工作日,最多也就5个工作日。而且,以前每次报批,要从国家到上海再到浦东三级审批,准备一大堆材料,现在只用在上海审批,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大大减少。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处处长白章红告诉记者,对生物医药企业所需的进境特殊物品,国检部门近些年已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但随着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也在逐步升级。自贸区成立后,上海国检局又搜集了企业的相关诉求,做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首先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相关低风险产品的管理程序。同时,鼓励研发院校、相关企业进口紧缺生物材料及制品,对输入国家或地区无强制性注册登记要求的出口生物材料,一律取消相关注册登记,并对管理权进一步下放,将生物医药企业的年审、验证、评级和考核等工作下放属地局,提高执法效能。
系列新政大幅降低了生物医药材料的进出口门槛。得益于此,曾经在相关材料引进上耗时一两年的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如今只花4个月就完成了一批进口转基因兔精液从申请到批准的流程,新药研发大大提速,打破了我国在模式动物遗传物质进口领域的空白。
系列新政之后,生物医药行政审批时间减少75%,许可证有效期延长一倍,由一批一证改为多批核销,让120多家企业受益。去年,自贸区进出口生物材料4.75万批、货值43.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9.65%和58.6%。
放宽的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底线,上海国检局在2015年底推出了进出境生物医药单位协检员制度。由诚信记录良好的企业推荐1至2名协检员,经过培训后,在进口生物试剂或动物样品时,自行现场检疫抽样、后续监管、资料记录,并把整个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以备核查。“我们放宽,但并不是不管。一旦发现企业有违规现象,之前享受的所有便利措施都将取消,而这对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来说可谓釜底抽薪。”白章红说。
个人受惠:进口水果价格降一半
不仅是企业得利,自贸区也给普通人带来了实惠,通过跨境电商吃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水果,即是其中之一。
2015年6月,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正式获批开放,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在自贸区内、并具有跨境电商功能的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这一口岸的获批,大幅简化了进口水果物流环节,节约进口水果运输费用,降低了贸易成本。
天天果园是首家入驻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的生鲜电商企业,也是全国范围内走通水果保税进口模式第一单的企业。“大部分的水果保存时间只有1至3周,损耗率达到40%。像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樱桃,保存期只有5天,所以市场上一直很贵,5斤要600元。”“天天果园”联合创始人赵国璋告诉记者。而洋山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对进境水果跨境电商采用“保税进口模式”,即商品整批自境外进入特殊监管区域,再根据国内消费者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订购,由电商将商品分批运出特殊监管区域送达消费者。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进区预检验,出区分批核销,快速通关”的管理措施,使水果由入境至进口的时间缩短了30%。
现在,企业还可在港口同时报检、报关,统一查验,进一步节省了时间,并减少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政策的叠加,使进境水果从靠泊码头到查验后放行的时间,从以前的两三天,现在仅需6小时。“时间缩短,就意味着损耗减少,成本降低。加上关税减免,之前市场价600元的塔斯马尼亚樱桃,我们只需300多元。”赵国璋说。
不止是对生物医药和跨境水果电商的支持,自贸区成立三年来,国检部门的制度创新覆盖了众多方面。比如,“十检十放”为基础的风险分类监管体系中,“空检海放”把采样的时间从到岸前推到离岸,采样地点从境内延伸到境外,做到货未到而知结果、货一到港即放行。试点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到岸至销售的时程从55天缩短到11天,降幅高达80%。
在互联互通方面,上海国检局内部实现了“通报、通检、通放”,让企业自主选择报检、施检地点,近百万批入境货物物流成本下降1.92亿元;在检验检疫系统内,上海口岸实施“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模式,提高了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
作为最早出台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配套政策的部委之一,国检部门至今已出台了77项制度创新,包括自贸区成立伊始的23条、2015年的“国检24条”,今年的“十检十放”等。除首批8项制度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外,24项制度已出台了具体的规范和操作细则,将率先在全市推广,并作为全国复制推广的备选制度。
“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针对不同商品或业务设计差别化措施,研究通检流程的简化和优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重复单证的提交以及重复数据的录入,优化办事流程,同时全面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俞太尉说。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