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银行业9月10日起实施新一轮利率攻守同盟
央行放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之后,还有银行业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文/曹山石
来源:山石观市(ID:cssstock)
央行放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之后,还有银行业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从今天起,浙江省银行业将实施今年新一轮利率攻守同盟,以四大行浙江省分行为首的29家核心银行集体表决(28票同意、0票反对、1票弃权)约定,通过以下决议:
一、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浮动幅度上限调整为 25%(通知、协定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上限参照活期存款)。
二、定期存款(含招投标报价)。 工、农、中、建、交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浮动幅度上限调整为35%,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上市城商行浮动幅度上限调整为37%,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浮动幅度上限调整为40%。
另外,各行如参加客户单一价格招投标(含以价格优先为准入资格的招投标),定期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浮动幅度上限统一为35%。
三、大额存单。按照原差异化定价方案执行。
此次会议由浙江自律机制主任委员杨忆(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主持,29家浙江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方志敏副行长列席会议。
怎么看这个事,问了民生银行的某部门原总监A和券商的固收负责人B。
A:利率攻守同盟在行业间由来已久。有些省严格一些,有些省也就不管,这种同盟也是保护大家的利益,存款利率实际上就是银行的成本,对成本控制比较重要,一般来说,对该省的各银行分行约束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行会要求省分行按照孰严原则,在总行政策和地方政策中执行。
毕竟利率是银行的成本和收益率的绝对指标,而且过去全靠利率差来赚钱,所以大家搞这个也是为了共同利益。
利率绝对市场化还需要点时间,因为很多银行政策都没市场化,不匹配。
B:这个决议的核心问题,是避免银行为争夺存款互相抬价导致行业负债成本上升,最终导致低的负债成本无法传递到实体企业需求端。
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压低社会融资成本,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倒逼银行业负债成本继续下降的良性循环。
但在目前环境下,实施效果将不如11-13年效果那么明显。当时信贷需求旺盛,银行有动力争夺存款支撑信贷滚动,现在实体信贷需求弱,反过来也会压制银行吸收存款的动力。
现在银行业,是资产决定负债,不同于过往的负债型资产扩张。社会环境变了,现在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来压低企业融资成本,效果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贴上会议全文前,梳理一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几大重要变迁。
2013年6月和12月,市场两度经历“钱荒”:6月,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30%,沪指巨阴杀跌一度跌至1849点;12月7天回购利率再创6月底以来新高,A股随后走出12连跌的走势,A股投资者在这两波跌势中损失惨重。
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晓炼出席会议并讲话,工商银行等10家成员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了。银行由此可以自主决定自家存款利率,不再受到央行管制。
2016年6月24日,有外媒发表题为《中国开始恢复银行利率管制》的文章,称“中国政府已经恢复银行的利率管制。采取行业自主管制的形式,首先在北京设定了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
对此,央行网站6月27日发表声明,指出该报道主要针对的是5月末北京地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银行存贷款定价进行的自主协商,而此举旨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防止非理性定价,并非央行恢复利率管制。有关报道歪曲事实,误导舆论。央行对这种违背新闻职业操守、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谴责,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2016年7月4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进一步发文强调: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是利率管制。同时阐明:
从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到2015年10月24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央行用了近20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从各类利率的全面管制到存款利率的不再设限,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每个节点都清晰可见,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过倒退。
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会对金融机构定价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行业自律机制要想完全发挥作用,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即便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像美国金融业监管局这一全美最大的独立非政府证券业自律监管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