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番卷入调查风波的包括工行私人银行副总王华、恒丰银行资管部门总经理李晓强、上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三人此前均有在银行承销部门工作的经历。
原标题:债市风波再起:多银行人士被查 或涉利益输送
来源: 网易财经
Bank资管(ID:yinhangziguan)综合整理
网易财经9月6日讯 债券市场调查风波硝烟再起。有大行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多位银行人士上周被徐州公安部门带走调查,或涉及到银行间债市的一级半市场利益输送。据了解,此番卷入调查风波的包括工行私人银行副总王华、恒丰银行资管部门总经理李晓强、上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三人此前均有在银行承销部门工作的经历。“今天这件事情在银行系统已经传开,很多人都在谈论此事,”前述银行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对此,网易财经向工行和恒丰银行相关人士求证,截止发稿未有回复。有债市交易员向网易财经表示,债券投行部门和销售部门是有可能出现利益输送的“重灾区”。据悉,王华、李晓强、冯坚三人此前均在银行金融市场承销处工作过,其中,冯坚曾长期供职于交行金融市场部承销处,公开可查询资料显示,冯坚为多期债券承销的联系人和交易员,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从2012年至今,债券市场风波频现,而这一轮的调查与前几次的债市风波有相似之处。这其中就涉及到一级半市场的利益输送,但定性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某地方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坦言。据他介绍,主承销商在一级市场包销的时候,如果在一级市场全部卖掉就是一级市场交易行为,但如果行情不好的时候,主承销商可能自己持有一部分待到市场行情变好后再卖,这个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属于正常范围。但有市场人士向网易财经指出,问题在于在很多市场,大的承销商有较高的市场议价权,可以拿到较低价格的券,卖给市场上定向的投资人或者是转到定向的账户,而这个投资人再转卖给二级市场变现,这个时候主承销商和一手投资人就形成了一级半市场,这里面就涉及到利益输送。“此次风波涉及的事件应该是去年或前年债市大行情启动时候的案底,”接近审计部门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由于交易在线上,并且交易对手做事的时候有一个链条机构,因而存在大量的数据可供调查。审计署有一个模型,只要根据过去的数据套一下模型,就能够发现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当确定以后会将证据交给检察院,之后检察院会进入进行尽调。早在2013年到2014年资本市场就曾掀起一场打黑风暴,离开证券行业4年之久的券业大佬胡关金、“债市女王”孙明霞等先后涉案。其中,2014年先后涉案的包括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经理被调查、银河固收总监代旭等三员工被调查。而今年3月,工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剑被查,调查原因亦被指或涉及债市利益输送。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潘凌飞 2015年01月27日近年来,债市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幕”。据央行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1万亿元,同比增加22.3%。但从债市一姐孙明霞的接受调查,到被曝出“百人名单”,再到海通、银河、民生等大型券商被卷入,随着债市反腐的深入,债市腐败中隐秘的黑箱正在逐渐被揭露出来。国家审计署向新华社披露了债券市场利益输送的三大黑洞:在债券市场有力支撑实体经济的同时,审计署在金融审计中发现,一些掌管债券审批发行大权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内外勾结,违规操作招投标,利用债券定价、分配权力进行寻租。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张锐就“栽”在这里。这种“猫腻”的基本套路是:负责人利用负责债券定价、发行和分配的权力,把“好券”(即发行利率高于当期市场利率)分配给自己指定的金融机构为其代持,待上市日再由代持机构平价卖给自己控制的丙类户,丙类户当即以市价抛出赚取差价。银行间市场债券一级托管账户分甲、乙、丙三类,其中丙类为参与银行间市场的非金融机构法人。张锐利用主管国债招标发行的职务便利,向个别金融机构透露标底,并违规批准接受超过截止时间的无效投标,致使该金融机构十余次低价中标国债。随后,张锐要求该机构将低价中标的国债以中标价格卖给他实际控制的丙类户——北京某投资公司,该丙类户在当天以市价抛出国债,类似手法合计赚取了2000多万元的价差。目前,张锐已经被法院判处死缓。此外,2013年,审计人员通过调查有“债市一姐”之称的华林证券原副总裁孙明霞一案,牵出了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债券发行审批的工作人员的涉案问题。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的金融审计人员在对债券市场交易数据分析时发现,一些丙类户当天一进一出,往往当天买的价格要比市场公允价格稍低,而且“空手套白狼”,直接拿走差价,每一笔金额都非常大。由此,审计人员筛选了10多家丙类户进行审计,拉开了债券市场“打黑”大幕。丙类户要赚上千万,必须动用几亿、几十亿的资金进行运作,但一些丙类户明显不具备这个实力。因此,审计人员进而追踪资金去向,将最终资金接受方和债券最初卖出方、审批人等连上了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案件链条。如何将本应归属金融机构的差价收益转移给自己?最简单的办法是将本机构持有的债券直接或间接低价卖给自己控制的丙类户,丙类户则以市价抛出赚取差价。审计发现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蔡某,以明显低价向民营企业长沙摩根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出售债券,该公司在当日即加价转售,使这个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的公司在未投入任何本金的情况下获取价差5000多万元。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了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等人涉嫌挪用任职公司巨额资金并非法获利的重大案件线索。利益输送的另一种形式是“代持”。一般是大型金融机构负责债券交易的工作人员将本机构的债券,以现券交易的方式卖给农信社、城商行等机构,待后者持有一段时间、债券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后,再指令这些机构将债券以买入价格加上持有期的资金成本卖给丙类户,丙类户市价抛出后即赚取了债券上涨部分的价差。这种方式由于不需要动用本机构资金,且最后差价较大的异常交易没有体现在本机构,所以手法更为隐蔽。审计查处的长沙农信社资金运用部主任罗某案,即是利用这种操作手法,将本机构的债券委托给另一家农信社代持,价格上涨后再由该农信社直接卖给罗某控制的丙类户,非法获利超过7000万元。针对债市监管漏洞,有关管理部门一直在完善管理。而就在央行出台规定禁止甲类户替丙类户垫资、禁止当日回款行为等规范债市的措施后,一些“聪明人”就精心设计了有“猫腻”的理财产品。2013年起,审计署查处了多起利用“伪结构化”理财产品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巨额利益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010年至2011年,宏源证券公司债券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等人,将自营债券以明显低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给两款结构化理财产品,之后加价回购或由后者转售,使这两款理财产品获利共计6000多万元。这两款理财产品投资人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两种,优先级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小、收益低,次级投资人则承担的风险大、但收益高,次级债券分享的是优先级投资人按照固定投资收益分配后的部分。这些情况从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宏源证券经营的这两款理财产品并没有承担任何的市场风险,就使两款理财产品的次级投资人获得了超高额的收益,结构化的设计掩盖了交易实质。审计抽查发现,部分结构化理财产品中优先级和劣后级出资比例为9:1。普通市民在银行柜台购买的优先级是5%左右的固定收益率,综合测算该类结构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17%左右。然而一些通过内部认购理财产品的少数次级投资人,在实际根本不需要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就能拿到130%以上、最高456%的收益率。这些人获取的高额回报原本应是国有控股宏源证券公司获得的债券收益,已构成职务侵占。通过宏源证券一案,审计人员顺藤摸瓜,又查出了有“债市一姐”之称的华林证券原副总裁孙明霞案。而曾有“债市一哥”之称的银河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监代旭一案,操作手法也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