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面临六大瓶颈
在产品研发流程上,推动银行和保险公司产品部门合作,逐步将银行需求信息和意见建议纳入保险产品研发环节。从对银行客户资源的分类和评级出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不同客户类型的保险需求并制定相应销售策略
文/岳磊 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精算师、CFA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6期
在产品研发流程上,推动银行和保险公司产品部门合作,逐步将银行需求信息和意见建议纳入保险产品研发环节。从对银行客户资源的分类和评级出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不同客户类型的保险需求并制定相应销售策略,在符合保险行业发展规律基础上,推出更加符合银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保险产品。
从2010年交通银行入股中保康联人寿,至2015年8月中国银行间接控股中银三星人寿,迄今已有八家商业银行完成保险业布局,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结盟可实现双赢: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保险牌照后对实现战略转型、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被银行控股之后,可借助股东银行渠道、客户等多重优势,实现井喷式发展,逐步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现实中银行系保险公司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保险子公司严重依赖银行股东渠道缺乏开拓动力,产品定位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分支机构较少等,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瓶颈,本文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商业银行保险子公司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与保险子公司逐步实现渠道对接,保费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商业银行与保险子公司优先合作,基本实现了业务渠道与保险公司渠道的全面对接。除了传统银行网点渠道,包括ATM、自助终端、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也逐渐对保险公司开放。在股东银行的全力支持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以工银安盛为例,2011年保费收入仅为16亿元,2012年7月与工商银行完成股权转让后,当年保费收入达到47.5亿元,2015年达到235.28亿元,四年期间年均增速95.8%。
商业银行大力推动理财型银保产品销售,缩短了保险公司盈利周期。为了快速提高保费规模,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银保产品以分红型趸交产品为主,主打短期理财概念。借助于股东银行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型保险,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大多只需通过3-4年就可实现扭亏为盈,而传统保险公司盈利周期一般为7-8年。2015年,银行系保险公司盈利出现大幅增长,工银安盛、建信人寿、中邮人寿、招商信诺净利润分别达到4.5亿元、4.1亿元、3.5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为537%、140%、1440%、36%。
银行介入保险子公司产品研发流程,推动保险产品与银行业务融合。首先,银行充分利用保险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特性,研发相关产品,填补银行理财规划中的产品空白,为银行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规划服务和保险产品。其次,银行与保险子公司共同合作研发产品,双方通过信息共享、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多个环节的合作,推出与银行主要业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保险产品。
商业银行将保险公司风控纳入银行体系,并谋划成立保险资管公司。商业银行将保险公司纳入了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敞口、准入、动态、偏好等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防火墙机制,在人员、系统、流程等维度进行了风险隔离,避免业务交叉感染,杜绝业务暗箱操作。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动保险公司自身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等。
2016年4月,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成为首家银行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其他银行系保险公司也纷纷谋划成立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商业银行大资管计划中的一部分,未来将依托银行信贷资源,设计保险资管计划产品,服务于保险资金运用和银行信贷客户需求。
商业银行主导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推动银保间协作。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重点分行领导担任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这有别于传统保险公司由保险专业人士担任主要高管的模式。一般来说,新的高管通常来自于个人金融、公司业务、财务等相关部门,熟悉银行业务销售渠道,进入保险公司后主要负责银保渠道业务,有利于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快速磨合。此外,股东银行还积极推动保险与证券、基金等子公司的深入合作,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银行推动保险子公司系统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目前,保险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远远落后于银行,IT信息系统落后,相关人才严重匮乏。随着银行不断进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银行也协助保险公司共同研发了信息系统。如,建设银行新一代系统信息建设中,建行将建信人寿系统建设项目纳入整体规划,推进其项目测试和研发工作,共同研发了新一代系统代理保险业务、客户信息共享与分析系统等重点项目,与股东共享资源,切实提升了保险公司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发展保险公司六大瓶颈待破
保险子公司严重依赖银行股东渠道缺乏开拓动力,银行难改原有销售模式。对银行系保险公司而言,母公司银行渠道是其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中邮人寿99.95%的保费收入来自中国邮政银行代理渠道;交银康联、工银安盛、建信人寿的银行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了90%,农银人寿则超过80%。一方面,商业银行全方位支持旗下保险公司发展,优先选择销售其产品,但由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的竞争,也使其很难与其他银行合作。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背靠银行股东,在多元化渠道开拓上缺乏动力,造成业务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很难改变传统的银保业务销售模式,银行销售人员对银行和保险综合经营的战略认识不足,仅“为卖保险而卖”,缺乏为客户提供整体理财规划或金融解决方案的思维。
银行系保险公司产品定位单一,退保压力巨大。在推出的大量理财型银行保险产品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定位模糊、强化短期储蓄替代、弱化保险保障的问题,同质化严重。商业银行在业绩压力和佣金激励下向客户推销银保产品,甚至产生销售误导问题,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品牌声誉,也对控股银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保监会披露的2015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在人身险销售误导问题投诉中,涉及银邮渠道的占比为35%,主要表现为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以及以银行理财、存款、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系保险公司面临着退保比例大幅增加以及满期给付的压力。以中邮人寿为例,2015年保费收入247.4亿元,退保金数额从2014年的121.7亿元增加到188.4亿元,同比增加54.8%,退保金占当年保费收入超过76%。若销售环节未能明显改善,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再次销售短期投资型产品推迟退保压力,未来险企退保金大幅增加的情况或仍难以扭转。
银行普遍陷入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困境。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后,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精于保险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离不开熟悉银行产品、业务渠道的人才。特别是银行与保险的产品融合,需要相关人才既有银行主营业务产品、流程、风控等经验,又精通保险产品研发原理、设计流程,需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长期共同培养。但根据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派至入股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必须与商业银行脱离薪资和劳动合同关系,不得相互兼职。但目前银行业在市场口碑、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优势显著,银行员工很难主动转向保险业。
银行系保险公司受制于分支机构少,难以大规模开展业务。银行系保险公司虽然加快了分支机构开设速度,但相对传统大型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仍偏少。截至目前,农银人寿在银行系子公司中分支机构最多分布在22个省市,而传统寿险公司大多已完成全国布局。分支机构较少的银行系保险公司,由于自身渠道发展缓慢,更加依赖银行股东。在后续保险服务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特别在核保、理赔等方面难以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限制了业务开展。
商业银行需持续投入资本,保障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保险公司具有自身经营规律,成立后一般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机构网络和业务扩张,后期随着保费累积和高效资金的运用,逐步摊回前期业务成本,实现盈利。尽管银行系保险公司在股东的大力支持下,较短时间实现了盈利,但由于产品结构、规模快速增长等原因,依然需要股东银行不断投入资本金,以保障充足的偿付能力。
商业银行与保险管理经营理念需要长期磨合。银行系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由控股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金融机构、公司业务等接触过保险业务的人员任职。但商业银行与保险在经营理念、风险控制、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银行系高管普遍为非保险专业出身,缺乏保险业务实践经验,增加了业务管理风险,在经营管理上与保险公司原有团队可能发生冲突。对银行系保险公司而言,既希望通过银保渠道短期内快速拿到保费,抢占市场份额,又希望建设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和渠道。现实是银行系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着银行股东的考核压力,在追求短期规模效应和长远发展上,难以达成平衡,需要长期磨合。
对商业银行发展保险子公司的战略建议
建设和完善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协同机制。首先,建立综合性经营协同管理机制。建议由银行集团负责保险业务战略的部门牵头,与子公司共同研究和解决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战略实施的一致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则要融入股东银行,在银行经营战略中确定地位和分工,为银行客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其次,明确银行各业务部门的协同责任。从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客户共享等维度明确前台部门联动责任,推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财务等中后台部门与保险公司的资源共享,全方位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支持。最后,增强考核支持,促进银保协同发展。银行应根据保险公司及银保联动业务特点,将银保联动纳入相关业务部门、一级分行的考核体系,强化对网点和一线人员的保险业务要求,以及业务条线、分行对保险业务的拓展责任。在银行客户管理体系中,优化考核指标口径,将保险纳入客户金融资产统计,重点开拓高净值客户及重点公司客户,促进保险业务快速发展。
改进保险子公司产品研发设计流程,加速银行与保险的深度融合。在产品研发流程上,推动银行和保险公司产品部门合作,逐步将银行需求信息和意见建议纳入保险产品研发环节。从对银行客户资源的分类和评级出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不同客户类型的保险需求并制定相应销售策略,在符合保险行业发展规律基础上,推出更加符合银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保险产品。在产品研发思路上,充分利用保险产品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特性,推动保险公司研发保障类产品,满足银行客户风险管理和中长期储蓄、养老、医疗等需求。同时,抓住费率市场化改革、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市场发展机遇,推出新型保险,丰富产品层次,提升保险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销售队伍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快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提供高质量的理论培训课程,制定促进银行与保险公司交流的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解决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难题。同时,加强银行销售人员培训,建设专业化销售队伍。逐渐改变银行销售人员被动销售保险产品的传统方式,将保险与银行其他产品销售流程相融合。银行人员应从有效挖掘客户需求出发,提供产品解决方案:譬如对私人银行客户,从提供财富管理规划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和保险产品,以及针对企业客户,从提供投融资服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角度,提供贷款信用保险、团体保险等产品。
完善保险行业布局,谋求成立保险集团公司。在市场布局方面,加快保险专业子公司的申请,研究海外保险公司并购,谋求成立保险子集团,进一步提高金融综合化经营程度。与此同时,还应积极申请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保险资产管理等其他专业保险业务牌照。
研究对海外优质保险公司收购的可行性,整合海外分行和保险资源,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复星资本、安邦保险、中民国际等公司纷纷收购海外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客户资源共享,为客户在中国和海外提供更全面的保险服务,覆盖人寿保险、养老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及资产管理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利用低成本、可持续的保险资金,嫁接全球和中国的投资机遇,完善资产配置。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