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惊,央行最新数据释放重磅信号
昨天公布的7月中国新增信贷、M2、社会融资额全部低于预期。最让人吃惊的是,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
来源:Wind资讯(ID:windzxsh)
来源: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凤凰财经、新浪财经、微信“大伟看楼市”、微信“向小田”、微信“政经纵横谈”等
昨天公布的7月中国新增信贷、M2、社会融资额全部低于预期。最让人吃惊的是,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
央行8月12日(周四)发布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短期贷款减少197亿,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中长期贷款增量4773亿,已经超过了新增贷款的总量。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警示称:7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36亿,环比少增9164亿,同比少增1.01万亿。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4773亿,虽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人民币贷款新增全面萎缩的情况下,住户的中长期贷款居然增加了4773亿,这部分基本都是房地产按揭贷款,而这正是房价爆涨根源的根源。
信贷跳水,只剩房贷,都去买房了?
央行8月12日(周四)发布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为两年来新低,预期为8367.5亿元;M2增10.2%,低于预期11.1%,且增速创逾1年新低;社融规模4879亿元,远低于预期1万亿元,同比少2632亿元。M1-M2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偏弱。
先看下央行的报告截图。
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短期贷款减少197亿,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
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是什么呢?一个家庭,中长期贷款还能是什么?》》》》20年/30年的住房按揭贷款呗!
作为一个部分的住房按揭贷款,其增量竟然超出了整体贷款增量。这岂不是说,现在大家的贷款,除了买房,就没有别的用途了吗?
知名金融业从业者向小田据此认为,都不想干实业了,都在贷款买房。
房价暴涨根源的根源在这里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表示,人民币贷款新增全面萎缩的情况下,住户的中长期贷款居然增加了4773亿,这部分基本都是房地产按揭贷款,而这正是房价爆涨根源的根源。
张大伟分析称,2016年前7个月房贷释放了2.8万亿刷新了历史纪录,2009年全年个人按揭贷款是1.4万亿。也就是2016年前7个月释放的个人按揭贷款,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两倍!!
还有一个数据要关注
除了房贷比重数据,另一个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冷”而房地产“热”的“残酷”现实——M1与M2剪刀差。
7月,中国M2货币供应同比10.2%,预期11.0%,前值11.8%。M1货币供应同比25.4%,预期24.0%,前值24.6%。M0货币供应同比10.2%,预期7.0%,前值7.2%。
按人民银行口径:M0 = 流通中的现金;M1 = M0 + 非金融机构活期存款;M2 = M1 + 单位定期存款+ 居民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其中,“其他存款”主要指证券账户保证金存款,以及其他机构的存款。
机构普遍认为,M2增速下滑明显,居民、非金融性企业存款锐减是主因,M1快速上升反映企业囤积资金,大量资金没有出路,未流入实体经济。基于资金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M1与M2剪刀差扩大的背后,反应了经济“冷”房地产“热”的现状。
次贷危机以来,M1与房地产相关性明显加大,显示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增强。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M1增速与房价环比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每一次M1的大幅上升或下降,均对应着房价环比增速的明显变化,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与M1增速相关系数达0.67。
为何M1上升与房地产景气度高度相关?国泰君安分析师熊义明解释称,商品房销售是企业存款的重要来源。居民购房后,资金流入房企变成企业存款,本轮商品房销售额大幅提高与企业存款改善速度基本一致,而企业存款与M1密切相关。此外,商品房销售体量大,波动剧烈,对M1的影响大。
此前国泰君安任泽平评论当前M1、M2剪刀差扩大时称,本轮M1大幅上升而M2平稳,意味着企业主动投资和加杠杆意愿不强,导致M2未跟随M1回升,经济小周期回升但基础不牢、幅度有限,受制于产能过剩通胀温和,不会高通胀,货币政策不要误判和收紧。本轮M1大幅上升而M2平稳,与1997和2000年前后相似,宏观背景均是经济衰退、产能过剩与温和通胀或通缩,而在M1、M2同时上升的2003、2007和2010年,经济强劲通胀高企。区别在于,M1上升能否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和M2。当前M1大幅上升但民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虽然政府和房地产投资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投增速均下滑。
大伙再看看几位大神的点评。
海通证券姜超:宽松预期重新升温
7月投资和消费走弱,外贸继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加之通胀显著回落,意味着中性货币政策面临考验。7月M2同比增速回落,主因信贷大降和财政存款高增,且去年救市行动导致基数偏高。当月人民币存款环比增幅下滑,其中缴税等季节因素导致财政存款由减转增至4882亿,而企业存款大减3062亿。M1增速继续攀升反映企业资金充沛,但投资意愿偏弱,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①新增社融大幅回落。
7月新增社融总量4879亿,不足6月新增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少增2632亿。其中对实体贷款新增4550亿,同比少增1340亿;表外融资中,委托信托贷款同比正增长,票据监管导致未贴现汇票同比多减1805亿;企业债净融资仅2188亿,同比少增644亿,主因到期偿还量回升。
②信贷跳水,仅房贷高增。
7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36亿,环比少增9164亿,同比少增1.01万亿。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4773亿,虽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已突破100%!非居民中长贷新增1514亿,环比少增2591亿,虽然7月地方债发行降至约4000亿,债务置换对信贷冲击减弱,但6月冲量过度透支储备项目,再加上经济低迷,信贷季节性回落。
③M2增速大降,M1再创新高。
7月M2由上月11.8%大幅回落至10.2%,主因信贷大降、财政存款高增,且去年救市行动导致基数偏高。当月人民币存款新增仅5071亿,环比少增近2万亿,其中缴税等季节因素导致财政存款由减转增至4882亿,而企业存款大减3062亿。当月M1增速继续攀升至25.4%,反映企业资金充沛,但投资意愿偏弱,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④考验中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重现。
央行在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指出,仍会关注房价上涨、洪灾和预期对通胀的影响,且强调降准对汇率的潜在冲击,预示货币政策短期将趋于中性。但7月投资、消费均走弱,外贸继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加之近期通胀显著回落,意味着中性货币政策面临考验,宽松预期重新升温。
招商固收:货币信贷不及预期
①7月M2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0.2%,非银存款的基数效应较大,剔除非银存款后M2同比增速为11.4%,信贷派生存款减弱是另一重要因素,分存款类别来看,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新增规模继续高出历史同期均值,财政存款增加4882亿,财政支出力度偏弱;
②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不及市场预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降至12.9%,从贷款类别来看,主要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4773亿,反映银行对按揭贷款投放继续保持相当力度,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但短期贷款下降2011亿,在地方债务置换规模较小的背景下,反映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仍然较为谨慎;
③7月社融余额同比增速降至12.1%,社融新增4879亿,未贴现票据大幅减少5122亿,创历史最高降幅,票据风险明显影响银行开票积极性,债券融资规模回升至2188亿,股票融资1135亿,直接融资能力继续提升;
④货币信贷双双低于预期,银行贷款投放谨慎是主因,未来疏通货币向实体传导仍是央行重要任务,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健概率较大。
华泰证券:M2增速后续或触底回升
7月M2同比增长10.2%,一方面是由于基数效应,去年 7 月为应对股市波动对非银行金融企业释放较多贷款使得M2基数大幅抬高,另一方面7月新增贷款较低导致信用派生非常有限。M2进一步回落,但随着未来几个月的基数效应逐渐消失,M2很可能将触底回升。
7月信贷收缩符合季节性节奏,季节性因素是从往年银行放贷节奏来看,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通常只有一二季度平均信贷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季初当月的信贷量偏低。7 月的信贷节奏类似二季度 4 月的状态,是三季度的一个低点。但下半年总体的信贷投放应少于上半年。但即使考虑季节因素,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一方面是为三季度宏观审核评估预留空间,另一方面是信贷需求的结构性下滑。
从贷款的部门看,新增贷款4638亿元中的4575亿元都是新增住户部门贷款,与之相对的是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短期贷款减少 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住房按揭贷款成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唯一主力,家庭部门加杠杆购房支撑了7月信贷增长,而基建贷款则快速下降。今年以来,房地产和基建的双轮驱动一直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平均增速较高的主力,预计四季度财政投资会逐渐发力。
附:
7月中国宏观经济成绩单
8月12日公布的多项数据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11694亿元,同比增8.1%,为1999年12月以来最低,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1%。
中国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1%至191495亿元,增速比1-6月回落0.7个百分点,再度刷新历史最低。统计局称,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与制度准入有一定关系,但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连续三个月放缓。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5.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放缓至26.4%,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放缓至39.8%。统计局称,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但房地产市场整体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
中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2%至26827亿元,低于预期;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3%至182966亿元,符合预期。统计局称,7月份名义增速回落主要是受与“618”电商促销相关商品零售回落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