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时代,传统零售迎来新赛场!
在政策暖风的不断提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获得了充足的政策支持。这同样促使各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投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大潮中。
来源:联商网、万联网整理
在政策暖风的不断提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获得了充足的政策支持。这同样促使各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投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大潮中。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业态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看到,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开拓新的渠道,同时由于核心企业的隐性背书,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在操作中解决了多方“痛点”。而随着供应链上占据优势的不同类型核心企业发力供应链金融业务,正推动金融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也将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进行跨界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的落实推进,推动流通革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接连出台。传统零售行业只有主动转型,彻底转变过去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利用现代流通技术,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种障碍进行跨界融合,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新生。
在业界看来,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在于供应链金融,在于互联网+产业+金融,如何在自身原有的产业基础上,把自己的上下游,把自己的供应链做好优化组合,然后把它放到产业互联网上去,然后再用流量和黏性去导入金融,这可能是今天传统产业在金融化的过程中,在互联网化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也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火热
供应链金融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在国内萌芽,但由于链条关系复杂等原因发展并不很迅速。随着近几年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商业银行授信额度的逐渐紧缩,供应链金融的活力被再次激发。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供应链金融不仅成为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加速器,也成为当下热火的互联网金融追逐的目标。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率约为30%至40%。在2020年之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而最新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
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利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枢纽地位,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等相关参与方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核心企业不仅自身实力比较强,而且它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包括各方资金流水情况、合同履行诚信情况等宝贵的数据信息,可以有效评估融资对象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使得核心企业可以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担保。面向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多以不动产为抵押对标,而供应链金融可以让中小企业凭借形式多样的资产做抵押来获得融资。
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一方面能够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从效果看,供应链金融在解决融资难,提高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融资安全性,加快资金循环,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有较明显优势,而在“互联网+”理念下,供应链金融不止是线下到线上的延伸,还是一种突破性的转变,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活力,并支持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互联网化、商业模式转型,实现增长方式转换和发展升级。
每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某个供应链上的一环,它基于经营的资金需求背后一定对应一个真实的交易场景,一个真实的交易行为。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供应链金融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个体硬件的评判,更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进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
供应链上占据优势的核心企业,将成为本轮互联网金融创新后半阶段的重要参与力量。如果说供应链金融以前还主要是银行的“游戏”,那么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需求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产业巨头将加入到供应链金融玩家的行列,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传统的行业的龙头公司,利用多年深厚的行业资源,转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赚取金融利润并成就企业新的增长点。通过导入供应链金融可以极大改善上下游紧绷的资金链关系,现代商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只有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的四流顺畅后,整条供应链才会具备竞争优势。
供应链金融被用来增厚利润率,这些供应链核心企业均是各自行业的龙头,拥有的深厚行业背景、资源、上下游关系不言而喻,利用行业背景开展供应链金融可算是水到渠成,同时也从行业老大哥变身为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为难以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牵头或者帮其融资,这对企业经营来说是赚取金融利润,对行业来说可以帮扶中小微企业继续生存,对国家来说则可以带活一个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并为产业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应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让资金供需双方实现高效对接,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互联网金融来自信息网络,供应链金融扎根线下实体运营,二者一旦结合,会让互联网的资金找到实体产业的出口而且风险可控,同时也可以让供应链金融寻找传统银行以外的资金渠道。这既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
当然,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行业分工是提升劳动效率的重要方式,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跨界金融领域必须体现更大的比较优势才符合经济规律。是否拥有足够大的行业空间;是否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平台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一定控制力;是否能具备足够低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等都成为供应链金融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从产业来到金融去
当前,除了传统银行外,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玩家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技术服务商、P2P平台、行业核心企业等方面。不同的玩家依据自身在资产端、资金端抑或打通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资源整合能力,依据自身的行业、产业特征在不同的供应链金融场景获得竞争优势。
比如电商企业主导的模式,像大家熟知的阿里、京东、苏宁等,利用平台上交易流水与记录,进行风险评测,确认信用额度进而发放贷款,除了赚取生态圈上下游供应商的金融利润,也保证了生态圈健康发展。在这一模式中,电商是整个交易的核心,依靠多年积累起来的一套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体系,这让其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了一件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
再比如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物流企业是参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方,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凭其在行业常年来上下游的深厚关系,转身从事电商进而延伸至供应链金融业务。典型的有顺丰快递和德邦物流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是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关键。
抽象来看,金融的核心在于资金、业务、风控和实现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在于对金融业务模式的重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则是利用了大数据在业务模式和风控上实现了金融的重构,除此之外,供应链金融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根深蒂固的产业根基,而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金融根植于产业转型的时代,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催化。基本面上,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下,核心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嫁接金融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增长为供应链金融的火热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在筛选和汇集同等特征用户群、利益相关企业群方面的优势被集聚放大,并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坚实基础。
发展初期,资金渠道决定供应链金融上限规模。但从中长期看,行业本身的空间及特性几乎决定了供应链金融整体格局。行业规模空间直接影响融资需求空间;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的难易程度;行业格局决定不同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源禀赋程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供应链金融在行业宏观把控、企业信用信息以及平台数据上都更具优势。金融企业的核心仍然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将风险识别的优势逐步转化为金融业务利润。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核心企业也将获得相应风险溢价收益;此外,基于自身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优势,核心企业将进一步获得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的收益,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O2O模式的演化。不同于一般线下体验、线上提交需求的O2O模式,产业供应链金融的O2O模式中线下因素更为核心。线下产业因素是供应链金融的根基所在,掌握了核心渠道或具备核心品牌的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具优势,其核心位置被其他企业代替的可能性较低。线上平台最大的作用在于供给、需求信息匹配效率的提升,以及对运作效率的提升。
因此,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产业视角下,金融业务仅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存在目的仍在于强化主业,对金融业务的体量没有过多期望;金融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定位于传统业务转型的标杆方向,且以金融的思维谋求业务推进。
当然,对于传统零售行业的核心企业而言,长期积攒的客户资源、客户信息、交易数据,以及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也为其更好地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切入到供应链金融方面,也表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拓展上。
传统零售商的供应链金融优势
欧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即使是在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盟国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也十分巨大,2012-2016年的复合增速在30%-40%之间,同时报告指出最能衍生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分别是:零售、制造、快消品、汽车等行业。显然,对于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收益而言,高周转行业如零售、快消等受益将十分明显。
此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零售业巨头中,金融业务收入均已占据相当比重,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业务构成。比如沃尔玛,其全球净利润45%是来自现金流再投资的收益,真正每个店面卖货的净利润是55%。海外零售巨头往往热衷于金融业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业务在稳定供应链体系、保持销售规模增长、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有热情的企业就能分得供应链金融的一杯羹,特别是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发现和挖掘自身在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石,中小企业的征信需要高效、完善的动态数据管理模型,对海量、碎片化的大数据进行挖掘、整合、关联、清洗,剔出虚假信息,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数据成为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素之一。当然,在积累足够的客户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如何综合利用电商数据、物流数据、仓储数据等搭建供应链金融体系,挖掘并不断掌握客户交易信息、了解客户交易习惯、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等内容,通过新型大数据风控以及流程优化等方法,设计出适合的融资工具并提供恰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是形成信息优势关键。传统零售企业如果能够用好原有的庞大客户基础数据,也将极大降低介入供应链金融后企业的获客成本。
另外,作为风控的主要数据,通常主要来自于已经数据化的信息,比如供应商订单和已发货物。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其主要的资产可能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因此传统的就是存货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客户的违约成本可能在于其在整个供应链条中业务机会的丧失,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因此,供应链一定程度上通过核心企业的方式能够保证还款的能力,规避不想还款的意愿。
传统零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给予上下游企业资金支持,但是给予支持的这部分资金如果完全由企业自身承担,这对于企业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更为显著。因此,如何自身不承担全部的资金,而是将资金来源端扩展到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也是成功的关键。这样虽然自身赚取的只是利息差,但是却能够保证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
从目前众多涉足金融业务的产业巨头,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一旦梳理清晰,在发展初期都呈爆发态势。而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的一两个环节会产生进入壁垒较高的核心企业,他们拥有核心技术、强势品牌或核心渠道,众多中小企业围绕着这个核心企业开展业务,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焦点均汇集在这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强,对上下游有着较强的占款能力,这也成为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变相融资的一种手段。这一特征在传统零售行业较为明显,即往往自身业务突出,并掌控该领域供应链。
当然,传统零售行业核心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难度肯定要要大于电商平台类公司。受制于行业自身发展空间以及资金流集中后会在核心公司层面放大本行业的周期性风险等因素,在布局供应链金融需要充分梳理并不断优化自身供应链,严格把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