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信用评级现状及问题
票据既是企业的结算及融资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调节的主要手段。目前,票据业务信用评级基本纳入商业银行的统一信贷评级管理中,
来源:华尔街见闻
票据既是企业的结算及融资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调节的主要手段。目前,票据业务信用评级基本纳入商业银行的统一信贷评级管理中,票据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针对出票企业或承兑企业(持票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银票贴现及票据二级市场业务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
信用评级的具体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通常商业银行或外部评级公司均采用两者结合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评级对象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价,例如行业政策、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管理、高级管理层的行为等。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评估模型法等,评估模型法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分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该方法基本上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来进行信用评级。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等,综合评分法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企业评分,划分信用等级的方法。国际评级权威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采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基本上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并辅以部分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分法进行分析。
目前在结构性融资领域,第三方评级公司已推出针对企业信用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信用评级专项产品,也已推出针对金融机构信用的金融债、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信用评级产品。
国内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著,其既包括涉及企业信用的子市场、也包含涉及金融机构信用的子市场。目前在票据评级领域,商业银行仅针对其自有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未考虑票据流转强等特殊属性,仅按照基本的信贷要求进行评级,且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不对外发布;第三方评级公司则对票据市场的了解有限,目前尚未开发出与此相关的评级产品。
票据评级市场的问题
1、评级体系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的发展。
作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细分领域的票据市场,目前业内对于票据标准化的产品呼之欲出,但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流通、增信企业的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评级指标、评级体系却鲜有研究,当前商业银行和第三方评级机构还未形成市场化的票据评级理念和体系,票据评级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每年20余万亿的票据承兑及上百万亿的票据交易主体缺乏体系评级评估。票据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衍生品以及经纪等6个细分市场,票据评级是票据市场生存的基础性条件,对上述6个票据细分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起关键作用,有必要加大对票据评级的重视与研究,将票据评级市场作为票据市场的第7个细分市场建设。
2、票据专业评级机构和人才队伍有待建立。
当前商业银行及第三方评级机构主要侧重于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专业化的票据评级机构与人才队伍需要尽快建立。
3、票据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利用有待加强。
目前票据的信用信息散布于央行、银监部门、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企业及法院的各层级单位中,由于缺乏票据评级体系与牵头部门,海量的票据信用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据市场的统一和票据标准化产品的推进,阻碍了票据信用风险的整体防范与票据业务创新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