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走出去”投资创新高,是喜还是忧?
近日,在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中,上半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中方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民营企业更是成为制造亮眼数据的主力军,其对外投资额占比超七成。
来源:上海观察;作者:张煜。
近日,在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中,上半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中方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民营企业更是成为制造亮眼数据的主力军,其对外投资额占比超七成。
此外,根据上海市商务委消息,今年1-5月,上海市实际对外投资额13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占全国比重达17.9%,位居全国第一。
一系列数据表明,上海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这一新的情况,是风险还是机遇?
1对外民间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要与上海上半年GDP增长数据结合起来评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金煜在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工业增加值有所下滑,但是工业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却呈增长态势;在对外投资的数据中,上海企业进行资产并购的主要领域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互联网等产业当中,与总产值增长较快的工业领域相重合。
“因为民营企业对产业发展信息比较敏感,能够很快掌握到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金煜指出,“上半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大幅增加,说明他们捕捉到了新兴产业的增长点。”
复旦大学教授张晖明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跨境资本自由账户等政策成为民营企业化产业转变敏感性为投资动力的助推器,“民营企业除了对产业变化敏锐还对制度变化所带来的商机感觉敏锐。民营企业大部分对外投资通过自贸区完成更加说明了自贸区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打开了一条通道。”
金煜认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额大幅增加及其投资领域的变化还体现了上海经济整体转型速度在提高的趋势,“上海能够在高收入水平下保持6.7%的GDP增长率以及新兴产业在民间投资的刺激下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从经济学原理上来看,说明上海经济仍具有比较好的潜在增长率。”
2“外热内冷”不是坏事
与对外民间投资的增速相比,对内民间投资的增速正向“冰点”靠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速2.8%,其中5月全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速 更是下降至0.98%。相比于全国,上海民间投资增速略好,但也不能称为乐观: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民间投资增速5.3%,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
如此“外热内冷”的情况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好还是坏?若下半年上海对外投资继续持续高涨,是否会产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从目前趋势以及上海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来看,如果下半年上海对外投资,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继续增加对上海来说其实是好事,并不用担心经济不平衡的问题。”金煜解释,由于目前上海需要向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在三产方面转向高端服务业、金融、信息等领域,在二产方面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重等, “目前上海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正好可以帮助上海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权威人士曾指出,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底部,说明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其实,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对外投资以获得国外更好的技术、资金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会是更好的选择。”金煜认为,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动态过程,短期内对外多于对内说明经济在进行调整。并且资本有逐利的特点,因为就目前来说,在新兴产业领域国外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观点认为,当调整期结束之后,只要国内市场稳定,对外投资的企业就会陆续把技术、资金、制度再向国内进行输出。“中国中西部省份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在市场 经济当中,产业一定会向有需求的地方转移。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很成熟,未来需求相比于国内中西部地区、东欧、东南亚等地区极其有限。”
此外,在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所引导的也是鼓励企业向外进行的投资。“我们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海外的资源,建立更好的联系,同时还能把国内的优势生产能力向外输出,如铁路建造能力、建筑能力等。”金煜补充道。
3对外投资增加不是资本外逃,但要改革金融体制为投资做保障
对外投资增加带动了上海的产业调整发展,但总会让人担心其背后本质是“资本外逃”。金煜认为,虽然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大增加了“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但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又使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
“欧债危机、英国脱欧、恐怖主义,这些不确定因素实际上都为国际投资增加了风险,此外,美国由于经济水平过高想要进一步发展已非常困难,而日本受英国脱欧冲击面临比中国更大的经济压力。”金煜说,“在目前情况下,外部风险过大,资本‘逃出’中国说不定贬值更快。现在能够‘走出去’投资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尤其是民间资本,更是对投资回报非常敏感。”
国外既然不是最理想的投资场所,为什么国内企业还是更愿意对外投资?金煜指出,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极大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增长。
最近一部分学术研究显示,少部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大部分来自金融领域的资金支持,而大部分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题。“国有企业原先用低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很容易就会挤出私人投资。”金煜指出,这就需要进行改革。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提出要对企业的投融资去除行政上的约束,并强调以企业为主导对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金煜认为,如果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配合进行,使国有企业不再具有资金垄断优势,则会把投资需求释放给民营企业,“这时,民间投资就会慢慢恢复,因为民营企业对投资很敏感,当他们对经济和投资环境有好的预期时,投资就会很快增长。”
“经济还是一个整体,内外投资需求不能分割开来看,政府需要对内外需求都进行保证,才能使经济有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