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时代: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的合作
上周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款量产级的互联网汽车OS’Car,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互联网巨头和国内汽车巨头强强联手,想不引起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集体观望都难。此举预示着科技公司与汽车厂商日渐融合的未来,拉开了我国汽车产业新变革的大幕。
来源:物联网智库&TelematicsGRCC
上周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款量产级的互联网汽车OS’Car,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互联网巨头和国内汽车巨头强强联手,想不引起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集体观望都难。此举预示着科技公司与汽车厂商日渐融合的未来,拉开了我国汽车产业新变革的大幕。
无独有偶,同一天LG宣布与大众联合开发新款车联网平台,汽车将能与各种设备通信——其中包括家庭安保系统、照明系统。但这也可以被看作自动驾驶汽车的赋能技术之一——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与外界通信。
不难发现这是最近数年汽车行业的又一大趋势:传统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之间相互借力。
▋ 车联网产业发展蓝图
车联网产业并非刚刚起步,早在2009年,通用旗下的Onstar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把车辆的升级,从传统的机械设计更新转向了互联网改变体验这一主题上。中国车联网开始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但一路走来,并不是很顺利。
通过对整个车联网历史的回顾,可将车联网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厂主导期
车厂作为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整合终端、软件、内容、服务及网络等资源,通过终端前装至汽车的方式,为车主提供优质感知的驾车相关服务。车厂将车联网服务定义为汽车的增值模块,通过增值模块获得车辆销售差价收益来覆盖终端、内容、服务及网络等费用。后期以客户续费提供服务和网络为主,但从续约率上看,市场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车厂对这块增值服务迭代慢,投入力量较弱,产品满意度不高。在车联网业务未形成刚需时,很难吸引客户续费。
阶段二:第三方混战期
车厂提供的车联网服务无法深入车主内心,但潜在需求还是有的,这一点被第三方终端厂商所捕捉,很多终端厂商转战车载终端设备,以PND、OBD、DVD导航仪、智能后视镜等产品切入市场,为车主提供导航、手机与车互联等应用。盈利模式主要通过终端销售差价及服务续费等方式获得。由于这部分终端厂商本身规模有限,很难撼动大型车厂对其开放数据,即便开放也非常有限,使得第三方终端设备对车本身信息掌控不足,相关应用感知较差。同时,第三方终端厂商仍然以客户付费为核心,没有突破传统车联网商业模式,在刚需未形成前,很难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阶段三:互联网颠覆期
很多终端厂商在寻求合作,互联网企业也关注到车联网可能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互联网企业以全新视角,从根本上建立了颠覆式的新形态商业模式,即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通过开发契合用户需求的车联网服务,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累积车主流量,再通过流量变现,比如大数据分析、O2O引流等,实现商业价值的落地。从此激发产业呈现循环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在互联网及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开发更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包括引导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客户流量不断汇聚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及导流实现流量变现。
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中,互联网企业加入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后向收费模式),真正寻找出了一条能够推动产业向前发展,逐步引导需求的发展模式。目前比较主流的变现方式有UBI(基于车辆使用的投保模式)、汽车后市场导流等。
阶段四:产业共赢生态期
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车辆将成为企业与用户的更广更深的联系工具和触点,产业间融合不断加深,将单向的产业链不断演绎成多产业协作的产业共赢生态圈。
产业合作不断加深,后向收费模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使企业有资源和能力组织并开发更多贴近用户的车联网产品及应用,用户逐步形成使用习惯,并愿意为之付费,车联网传统商业模式(前向模式)再次回归,推进产业成熟发展。
▋ 自动驾驶让汽车和科技双赢
从宏观的角度看,在万物互联时代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神奇地合体,极端的比如那些饱受吐槽的将一些毫不相干的功能奇迹糅合到一块的“智能”硬件。然而细究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的融合,应该是必然大于偶然。而促使两者关系日益密切的催化剂,自动驾驶当然功不可没。
无人驾驶与生俱来高密度的科技基因
对于无人驾驶的落地和前景,业内外不同人群众说纷纭。有看好的,有唱衰的。加之今年谷歌、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事故接连,给保守派落下话柄,无人驾驶相较之前的风光,一时沦为众矢之的。
But!!处于旋风眼的无人驾驶先驱者们却并未就此调转车头,毕竟明眼人都知道用这些偶然事故来否定一项新技术无异于自己打自己脸。内因矛盾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些技术上的不足也成为双方不断融合的发力点:
今年,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不乏业内巨头——宝马宣布与英特尔、Mobileye合作,在2021年生产自动驾驶汽车;丰田成立了一个50人的研究实验室,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方式,收购波士顿大狗研发人工智能;百度先后在国内与宝马达成多项自动驾驶汽车合作后,又在硅谷成立了自动驾驶汽车部门。
自动驾驶是一门综合技术,里面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高精地图及定位、感知、智能控制等黑科技,而且还离不开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难度之大,投入之巨,绝非传统汽车厂家或者科技巨头凭借一己之力可单独撑起。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在自动驾驶领域有所表现的企业凤毛麟角,目前来看,也仅仅有谷歌、百度、特斯拉三家公司有所积淀。所以说,无人驾驶的高密度科技基因决定了汽车厂商选择科技公司是一种必然。
没有硬件能力,自动驾驶很难落地
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外界也有一个误解,片面地认为仅仅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软件设施、人工智能及决策控制系统而已,但事实上,硬件上的技术也非常关键。如果去搜索一下你会发现,谷歌和百度自动驾驶部门不仅仅有机器人、动作控制和传感器等软件工程师,还有大量的硬件设计、硬件制造、工艺等硬件岗位。这说明,自动驾驶是一个软硬件融合的领域。
比如谷歌和“百度+宝马”的分别进行的无人驾驶路测所引起外界关注不同,就是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早在2015年,谷歌的多辆自动驾驶汽车就开始在加州等多地开始路测,并成功适应了多种实际复杂路况。但在同年12月,百度一辆经过改装的宝马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却引发了较大的关注度。这表明,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离不开硬件的制造、设计和研发能力。虽然谷歌、百度等暂时也不会“造车”,但具备硬件开发能力,也是基本功,可以不造,但得会造。
从这个角度来讲,百度、谷歌等科技巨头短期内也无法超越传统汽车厂商在行业内的硬件、技术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积淀,所以融合便是最好的选择。
提到科技公司对汽车厂商的助力,自带救世主光环的谷歌就不得不说。
多年来,谷歌一直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是这一领域领头羊。虽然谷歌已经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原型产品,它在这一领域主要依靠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推出了适合丰田普锐斯、奥迪TT和雷克萨斯RX450h的自动驾驶技术。今年早些时候,谷歌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在公路上对“数十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的合作协议。在公布合作计划的会议上,菲亚特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说,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不是我的敌人,它们将帮助我们塑造汽车行业的未来”。去年,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掌门克里斯·乌尔姆森(Chris Urmson)说,“制造汽车真的很困难,这是汽车厂商的优势,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找一家合作伙伴。”
随着科技公司和汽车厂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通才”,双方的合作和联盟可能只是一种短期方案。传统上,谷歌与手机厂商合作生产其Nexus品牌手机,但有媒体报道称,谷歌将很快自己生产手机。这是合乎情理的,苹果利用这一策略在手机和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软、硬件由同一家公司生产能为用户带来流畅体验。
谷歌过去曾表示,它无意销售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原型车只用于测试目的。去年在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谈到这些原型车时,Google X政策部门负责人萨拉·亨特(Sarah Hunter)说,“我们生产了数百辆原型车,目的是使我们的团队学习如何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谷歌有自己的汽车生产部门Google Auto LLC,谷歌在加州注册的改装雷克萨斯汽车就由这家公司操刀。毫无疑问,谷歌希望最终完全控制其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这意味着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汽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谷歌会排斥与第三方汽车厂商合作,为后者车型加装最新自动驾驶技术,毕竟,消费者喜欢有多种选择。
车联网时代:汽车与科技二八分成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入侵汽车行业和家居行业的当下,将汽车看成一件与手机、家电等同的日用品也未尝不可。LG与大众开发车联网平台便是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融合的第二种思路:将汽车纳入智能家居生态。
LG与大众想借车进军智能家居的野心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今年1月份,大众汽车与LG电子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用户驾车外出时对智能家用设备的远程操控。
时隔半年,这个系统该升级了。此次LG与大众的合作便是在此基础上深耕:研发车辆与智能家居的互联技术,实现驾驶者在车辆行驶中对家居照明、安防系统、家用电器等智能家用设备的远程监控。建立行车环境通知中心强化行车体验,以及推出“互联网汽车”版信息娱乐系统。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汽车将会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重要入口,汽车也将依靠互联网从出行工具变成新一代的智能生活平台。切入这个平台的方式有很多,阿里巴巴的做法一贯是“钱能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于是将车与科技各表一枝,汽车的事就交给上汽。
阿里巴巴的优势是云,于是计划借助云计算和YunOS操作系统作为切入点,拥有了操作系统的汽车相当于拥有了第二个引擎,这个引擎的动力就是数据。把数据、互联网服务、操作系统与驾驶者、消费者、汽车硬件结合。将汽车变成超越驾驶乐趣的消费者生活空间,悄无声息地接入家居生态。
汽车接入了物联网生态,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改变了新的空间、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汽车成为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更多的服务接入进来。同时,互联网汽车还是智能硬件平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开车的时候可以打开天窗把一个跟随无人机放出去。
▋ 产业发展机会
毫无疑问,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是权宜之计,但它们也揭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将日趋融合:科技公司将成为汽车厂商,汽车厂商也将必须成为科技公司。
从整个产业看,在刚需未形成前,以聚焦用户、流量变现成为主流的发展思路。各个企业通过搭建车联网平台,切入TSP角色,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掌握产业内的数据资源,再通过导流、大数据分析实现流量变现。
各大互联网厂商积极加入,利用终端厂商、车厂、车辆经销商的资源,快速覆盖市场,通过提供免费的优质服务吸引用户加入平台。另一方面,积极联络汽车后市场,打通流量变现通路,形成良性循环。比如百度推出CarNet服务、乐视与北汽合作、易到与奇瑞合作、腾讯与富士康合作等,都在积极部署这个领域。
运营商在拥有广泛客户的基础下,也非常关注车联网市场,积极通过搭建平台,以构建汽车后市场通路为核心思想,卡位TSP产业链核心角色。AT&T推出AT&T drive平台,目前连接车辆700万台,除了提供通信网络及连接外,积极累积数据资源,与OEM厂商及保险公司、经销商合作流量变现。Vodafone并购cobra,建立平台能力,向保险公司、商业车队提供大数据服务。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基于OBDII标准的车联网信息终端,为用户提供车辆诊断信息,GPS定位,手机APP服务,同时通过OBD大数据分析,与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加油站等合作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