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银行业不良率破2%,未来需打好“组合拳”
近日,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末最新统计显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ID:trade_finance)
近日,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末最新统计显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L”形发展阶段,一方面,银行业利润增速下跌,尤其是最近几年银行业利润增速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0增长;另一方面,银行的不良率一直在攀升。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银行业不良双升已持续18个季度,且目前仍未探底。
不良率仍未探底,且仍处较低水平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75%。“截至2016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目前内外部多重因素导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从净利润增速贡献因素分解看,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两点:利率市场化深化叠加央行5次降息导致银行业“息差收窄”,这是造成银行业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因素。不良贷款率上升导致拨备计提大幅增加,这是本次银行业净利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业界人士一致认为,下半年不良率将持续攀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同比增长分别在9.5%和9.0% 左右,净利润同比增长1.5%左右,不良贷款率将小幅上升至 1.9%左右。
事实上,银行不良率回落取决于三个因素:宏观经济触底反弹,实体经济基本面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过剩产能得到实质化解;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得到恢复,银行不良贷款得到快速处置。
但目前从上述三方面分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仍然突出,企业杠杆率仍然高企,可见,银行业不良率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打好组合拳,降低不良率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良好效果的批量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今年5月,由中国银行作为发起方的首只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说明书》对外公布。这意味着,自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正式重启。
信贷资产证券化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系统过高的集中度,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能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开展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新产品。
此外,遏制增量、缓释存量;提升银行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推动“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市场化退出,降低信用杠杆等方式也有利于降低不良率。
未来,不良资产处置更多会是一揽子政策,形成一系列组合拳。具体的可能措施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放开银行直接进行债转股;重启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加快试点开闸;拓宽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市场;加大银行自主核销力度,提高不良处置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