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大势已定 P2P进场竞争加剧
相信近两年来,“消费金融”这个词汇,大家都很熟悉。包括互联网巨头BAT在内的平台也纷纷斥巨资布局消费金融,拓展消费金融的领域,抢占市场,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也红极一时,并在更多的领域延伸。
来源:网贷之家
相信近两年来,“消费金融”这个词汇,大家都很熟悉。包括互联网巨头BAT在内的平台也纷纷斥巨资布局消费金融,拓展消费金融的领域,抢占市场,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也红极一时,并在更多的领域延伸。消费金融突破传统金融单向金融服务,“消费”和“金融”两方面有机结合,面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刺激消费。
近日,消费金融行业白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国民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内需增长空间广阔。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或将达到3.3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前述报告认为,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转型的当前社会,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国家也在大力呼吁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下,优质资产端供不应求,消费金融成了众多平台瞄准的对象,微信红包、支付宝在内的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移动端的开发升级,让场景化金融消费以及分期消费成为热销。
消费金融的突出优点是利用小频、多额次、长周期的支付方式,提高资金利用率,提升用户金融服务。大学生和上班族这一稳定庞大的群体,有序更迭,消费水平渐进上升,消费需求旺盛,虽然短期资金积累有限,但信用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事实上,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还未成熟,目前消费金融主要集中由电商平台、O2O平台主导,电商利用天然的平台资源优势以及物流优势,结合金融服务,试图打造完整的金融生态链。京东为代表的电商金融系企业早在2014年就抢先布局,联合地产、银行等行业进行合作,积极推进“京东白条”在各场景的应用服务。蚂蚁金服也依托淘宝、天猫强大的用户资源之外,积极开发线上消费场景。当前大力升级优化的芝麻信用机制,就试图弥补当前社会上个人征信机制存在的空缺,打造更完善的信用体系,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奠定基础,加强风险控制。
专注网络借贷的网络金融平台在政策收紧、行业整改升级之际,不少平台积极开拓消费金融领域,开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网络金融平台优势在于平台的风控优势和专业金融服务,用户小额多频的消费习惯契合平台特点。在资金消费借贷上更加自由。但匮乏的线上消费场景和缺乏黏性的用户仍是不小的短板,需要较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和较高的进入门槛。垂直细化无疑成为众多平台的选择,陆金所就利用背后平安寿险的用户群体,场景化服务切入健康医疗产业,发挥其突出优势。拍拍贷、团贷网为代表的平台则在房贷、车贷等领域升级服务,在消费金融上动作不断。
消费金融的长足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征信,传统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加速竞争中,也在优化信用卡在内的消费金融服务,凭借长久的权威资历以及雄厚的资金背景和政策优势,在借贷领域轻易不能撼动其地位。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艾瑞预计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突破了千亿。
消费市场的广阔潜力和政策鼓励,都让消费金融成为新的发展切入点。当前格局未定,专业垂直或跨领域合作共赢是平台要进行的选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服务,进军消费金融,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