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票据池
票据池是指银行对客户持有的尚无贴现需求的商业汇票进行查询和代为保管的服务,企业在银行建立票据池,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随时提供汇票贴现、质押开票等业务。
来源:MBA智库
什么是票据池
票据池是指银行对客户持有的尚无贴现需求的商业汇票进行查询和代为保管的服务,企业在银行建立票据池,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随时提供汇票贴现、质押开票等业务。
票据池的定义
(1)传统票据池概念
“票据池” 就是客户将票据全部外包给银行,银行为客户提供商业汇票鉴别、查询、保管、托收等一揽子服务,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随时提供商业汇票的提取、贴现、质押开票等融资保证企业经营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票据增值服务,这样客户自己就可以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业.该业务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业务,值得各家银行重视.
该产品适用于票据往来量非常大,暂时没有贴现需求的大型集团客户,如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物资等重要客户。该产品可以极大降低大型集团客户的票据业务工作量,科学高效管理集团的所有票据资源。
该业务需要开发一套票据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计算及管理客户的票据资源。
(2)现代票据池概念
与传统意义上的票据池管理思路相比,现代票据池概念,一是“池子”建在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如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职能部门----财务部,或企业集团下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而不是建立在外部商业银行;二是票据池管理,既包括票据实物的集中保管,也包括票据行为(如开票、贴现、背书、票据追索、到期支付与托收)的集中管理;三是进入到“池子”中的票据,是广义上的票据,不仅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包括企业(或企业集团)创设的内部票据。
票据池的优势[1]
票据池业务减少了企业票据管理工作量.降低了保管风险,节约了管理成本.增加银行的存款量及中间业务收入,稳固了银企合作关系
1、票据池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票据真实信息企业将汇票交付银行后,银行将立即对票据信息进行查验,核实票据是否存在伪造、挂失、背书瑕疵等问题,为企业及时处理票据问题争取时间,避免企业疏于查验或查验不及时带来的票据损失。
2、票据池降低了企业保管风险。票据交给银行保管,降低了企业保管期间被盗抢的风险。既确保安全又节约了人力、安全防范设备、设施投入成本。在银行代保管期间,企业可随时要求提取尚未发出委托收款通知的票据.不影响企业对票据的日常使用
3、票据池提高了票据托收效率银行有义务及时办理承兑汇票到期托收,确保资金及时回笼,避免企业因疏忽大意造成延期托收,影响资金周转或增加资金成本。
4、票据池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远期头寸办理融资业务由于入池票据能够进行质押,银行可以根据企业融资需求量及人池票据的额度。授予企业票据池质押融资授信额度,在额度内企业可申请办理银承、流贷等具体融资业务。
5、票据池融资审批简便,放款及时。票据池融资属于银行创新产品,由于有票据质押,因此属于低风险业务,而且能够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办理意愿较高,审批简便、放款及时,融资成本较低。
票据池的业务流程
1、银行向集团客户营销票据池业务,提出业务方案。
2、集团客户根据自身业务状况,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可以包括单项或综合项目:如票据全部质押、托管等。
3、银行根据集团客户的需求设计协议文本、操作方案等,并签订相关协议。
4、集团客户办理票据的交付,银行按照协议约定办理票据的鉴别、查询、保管等。
5、银行将所有票据进行分类管理,规则:
商业承兑汇票进行分类管理,按期限分为1个月;1.5个月;2个月;2.5个月;3个月;3.5个月;4个月、4.5个月;5个月等。
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分类管理,按期限分为1个月;1.5个月;2个月;2.5个月;3个月;3.5个月;4个月、4.5个月;5个月等。
银行计算客户可以动用的授信资源最高限额,并提示给客户。
6、在可以动用的授信资源最高限额内,集团客户需要办理对外支付,银行可以随时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
7、银行定期将资金理财的收益兑付给集团客户。资金理财的收益可以按1天通知存款、7天通知存款、协定存款、3个月定期存款来计算。
票据池的主要功能[2]
1、票据信息报告。
一是银行为企业建立票据账户,全面反映企业应收、应付票据信息以及票据收付结算明细信息;--是企业可通过电子渠道、柜面及时获取票据信息。
2、票据托管。
一是收到的票据送交银行保管,既安全又节约管理成本;二是办理票据托管时或托管票据到期时可委托银行收款,银行到期收妥资金后及时划入指定的委托收款账户。
3、票据质押。
一是企业可将持有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质押,利用质押票据池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或办理其他授信业务;二是质押票据到期托收的资金集中管理,可清晰反映质押票据到现金的转化情况。
参考文献
↑ 范慧.基于银行“票据池”的融资探索[J].河北企业,2013.7
↑ 董养利.企业“票据池”模式研究——以开滦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14.22
来源:MBA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