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

2016-06-08 23:26 639

对于中国经济,经济学界学者和媒体持不同的看法,对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

导语

对于中国经济,经济学界学者和媒体持不同的看法,对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综合观察者网、凤凰财经


8日,央行发布2016 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与去年12月发表的预测相比,我们维持对2016 年全年GDP 增速为6.8%的基准预测不变,同时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上调为11.0%(上调0.2 个百分点),出口增速预测下调至-1.0%(下调4.1个百分点),CPI涨幅预测上调为2.4%(上调0.7个百分点)。


房地产方面,央行认为虽然最近几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较快反弹,但各方对该轮增速回升的可持续性的判断还有较大分歧。我们预计,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或略微超过目前增速的可能较大,但中期能否持续则仍面临不确定性。随着去年一系列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产生外溢效应,提高一些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三线城市房价开始企稳回升,预计会拉动当地的房地产销售。


物价方面,央行认为去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价格的回升会在一定的时滞之后开始通过推高实际与虚拟租金等渠道影响CPI的涨幅。我们对价格走势的最新预测依然面临着若干上行与下行的风险。CPI预测面临的上行风险包括: 石油、食品价格出现超预期上升,我国房地产价格继续较快上涨等。CPI预测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国内外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石油价格再次下降以及美联储加息速度快于预期等。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经济学界学者和媒体持不同的看法,对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


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投资拉动不可持续,因为4万亿的教训就在眼前,继续靠投资拉动会造成债务过量累积,以及大量产能过剩(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对话会议上,中国产能过剩竟成了国际问题)。


这种看法还认为,中国目前碰到的经济下行,正表明,需求侧三驾马车已经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因而,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倚重供给侧,实现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供给质量不断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以上,降至今年一季度的6.7%,逼近2020两个翻番目标年增长6.5%底线,而流行的观点认为,这种经济下行是必然的,乐见其成的。


如何认识当前的经济增速下滑,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有中长期因素,但从2010年的之前的10%左右下滑到目前的6.7%,用长期因素解释不通。


现在官方接受的观点认为,我们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个判断个人觉得还是需要再推敲的。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到今天这个水平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本身就比较低了,可能也就6%,甚至更低。因此现在哪怕是放松货币政策、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增长也不会反弹了。


这几年的增长降速除了外部冲击之外,比较大的一个冲击是我们宏观政策的持续收紧。过去30年一直如此,宏观政策冲击从来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剧烈波动的主因。


这一次,2011年开始实行的严厉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和投资实行的严格控制,已经导致了投资需求的持续收缩。这是讨论中国经济下滑时不能忽视的政策冲击。


增速放缓的关键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错配”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或“结构性错配”。


事实上,产能过剩(即马克思说的“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即便所有产品都适销对路、不存在“结构性错配”,在市场经济中,周期性地出现产能过剩也是不可避免的。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是体制、机制,以及结构性的内部问题导致的呢?


当然我们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各种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肯定是有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定力,下定决心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规划来改革。


但是, 20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的问题,当然,体制机制问题我们也必须面对。


这个其实并不难证明,因为在同一个时间段,跟我们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也在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大。


比如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7.5%,2014年跌到了0.1%;同一时间段,中国是10.6%降到7.3%;俄国从4.5%降到0.6%;印度从10.3%降到7.3%,2014年印度的增长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也是7.3%。


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国企,跟我们的体制机制也很不同,也没有投资比重太高、消费不足的问题。同一个时间区间,它们增速下滑的态势跟我们一样,而且跌得比我们还严重。那必然说明,下滑的是因为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引起的。


照理说,我们很多人所讲的国内的体制、机制问题、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国家是没有的,但他们同样遭遇的经济增速的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远比我们大。


新加坡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5.2%,2014年是2.9%;我们的台湾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8%,2014年是3.2%;韩国2010年是6.5%,2014年是3.3%。与之相比,中国2010年是10.6%,2015年降至6.9%,这些国家都已经降至3%以下了。


这些国家是高收入、高表现,而且出口比重比较高的国家,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的问题。所以比较来看,他们的经济下滑必然也是共同的外部因素,或者周期性的因素导致的。


中国经济的减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首先是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和日本50-60年代一样。简单计算出口对GDP的贡献,危机之前应该是3-4%,光这一项我们的经济速度就可以跌到6%-7%之间。


因此我们这一轮经济增速下降非常快,一下子从9%以上下降到6%,日本1973-1993年下降到仅仅增长3.5%,整个调整开始非常激烈。


二,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国家的结构转型加速了,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此前的预计会持续到2020年,(以此为标志:中国经济从工业增长拉动为主,到以服务业增长拉动为主)但是由于金融危机,拐点在2012年就出现了。


如果没有4万亿,中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期,2008年可能就出现拐点了。这个因素的影响会不会持久,我很难判断,如果中国想再来一轮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有一定难度,因为当前的调整太剧烈。


三,是周期性因素,中国经济本来就有7年的周期波动,1992-1997年高速震动,1998-2003年低速震动,2004-2012年高速振幅,2012年之后到现在经济减速, PPI连续下降51个月,调整非常剧烈。


现在我们正处在新一波下降期的中间期,2012年至今,如果7年是一个周期,那么我们现在是第四年了,比较艰难,今年要过苦日子。


中国经济L型未来究竟怎么走?


如果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今后五年到十年都是6-7%,那这个判断其实是乐观的。


但关键是,我们的实际经济增速是多少?无论从官方数字的投资、出口还是消费的增长率来看,都在下滑,尤其是投资和出口增幅下滑得很厉害。


消费增幅下降比较慢,社会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降到现在的10%左右。从2015年开始,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10%,是2000年以来最低的,不是低一点,而是低太多。


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年1-4月民间投资增幅只有5.2%。一年前民间投资增长还有12%,两年前是20%,2013年是24%。


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增幅达到23.7%, 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以往,民间投资占总投资60%以上,在2015年之前,民间投资增长总是更快,但2015年开始倒过来了,增速急剧下降。如果民间投资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 GDP增长不可能是L型,只可能往下走。


为什么民间投资下滑那么大,是什么原因需要认真调查研究,不可能是税负成本过高这样的结构性的原因,难道两年前的税负成本比现在低很多吗?


要想办法激发民间投资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民间投资下滑太厉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起来有10%的增长,但是靠国企投资增长带动的。民间投资不足时,政府和国企增加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类投资的短期刺激作用是有限的,关键要振奋民间投资的动力。要去找原因,为什么民间投资下滑得快?是利率问题、税负问题或者劳动成本问题,还是银行不作为(给国企贷得多,给民企贷得少),或者是地方政府不作为的问题?


可能都有点关系,但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地方政府要去找原因,从各方面去督促配合,促进民间投资的回升。


结构改革问题上已取得共识但处理宏观需求分歧还很大


尽管我们的长期性结构问题会使得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下降,但我还是相信,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在实际增长率之上而不是之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冲击导致的需求收缩。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应该不应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而是不应该刻意回避提升名义需求在当前阶段的重要性,要防止经济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中国经济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就像日本和韩国,政府致力于结构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前景至关重要,这个问题我也一贯坚持。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了足够的共识,但处理需求问题的分歧还挺大。


现在的问题是总需求持续萎缩,已经影响到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提醒我们此时必须要关注需求问题了,需要把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有机统一而不是对立起来。


长期看,中国经济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


目前关于L型增长的讨论存在混乱之处,需要厘清。


首先,L型中的横画代表什么,是代表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某种可能,会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第二,中国经济目前运行在L型中的横画上还是竖画上?


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共识是: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6.5%-7%之间。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6.7%。这样,逻辑的结论只能是中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等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但另一方面,正如权威人士所正确指出的,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是“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显然,这又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答案可能是:1. 低估了潜在经济增长速度;2.高估了实际增长速度;3.前两者兼而有之。


无论答案如何,无论原因如何,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速、产出缺口巨大。


因而,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L型中的横画,应该不是指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某种状态。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在相当时期内处于这种状态,我们最终又可以依靠什么来摆脱这种“不景气”状态呢?


对于第二个问题,回答应该是不肯定的。中国经济增速还在继续下滑,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经济会稳定下来,即进入L型中的横画。经济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当经济处于通缩状态、当产能过剩严重和企业(或居民)债务不下的时候,经济增长很难自动企稳。即便企稳,这种稳定状态可能意味着长期停滞。

结构改革可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但中国的问题不仅是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且是现实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远水不解近渴,短期问题只能用短期方法解决。


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提高现实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提高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扩大国债市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一石三鸟,何乐不为?


我们不应低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但也没有必要过于悲观。正如权威人士所言,中国依然有相当大的政策空间。事在人为,只要中国政府能够正确分析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有一套全面、自洽的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实现稳定,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维持虽然显著低于以往,但仍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国的百年梦想。


0
标签: 前所 变局 分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字节仍在洽购饿了么,尚有两点分歧

2024-01-18 13:35
49862

IMF上修年度经济成长至3.0%,忧全球分歧扩大

2023-10-18 12:26
47891

杭州银行孙芩:“外汇金引擎”持续发力 多变局势下为企业保驾护航

2022-06-17 09:24
56239

风电大变局:项目核准制将变为备案制

2022-06-05 21:53
19428

嘉御基金卫哲:存量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021-06-21 17:15
53575

哈啰出行赴美上市背后 出行大市场再添变局?

2021-05-06 11:48
1108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