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
日前,招行、中行两家银行发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计划于5月26日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和3.01亿元。这是自2008年暂停以来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再次启动。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ID:trade_finance)
日前,招行、中行两家银行发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计划于5月26日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和3.01亿元。这是自2008年暂停以来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再次启动。
盘活存量
一般来说,银行放贷之后便会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回贷款,但是由于不同信用状况的借款人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或者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人群不能按时还款或者失去还款能力。因此,银行信贷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四种均可称为不良贷款,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变成了不良资产,所以银行需要处理他们。
所谓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通过概率预测这些不良贷款能够收回多少,周期多久,然后给这些不良资产定价评级,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它解决了银行不良资产长期占据资产负债表,导致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2006年至2008年为国有银行集中处置不良资产阶段,这也助推了以商业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为发起机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的发展。2008年,建行发行了国内首单也是唯一一单由银行发起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建元2008-1”,发行规模为27.65亿元。不过,后来随着国内银行业经营指标的持续改善,尤其是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金融衍生品“再认识”,之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就此停摆。
当前,银行不良资产率不断上升,令银行压力倍增。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处置庞大的不良资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银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有助于银行业加速处置不良资产(不良核销程序较为繁琐),减轻拨备压力,降低商业银行隐藏不良的动机,缓释银行业不良风险。
今年3月,银监会确定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6家银行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批试点机构,试点额度为500亿元。
谨慎乐观
为吸引投资者,不良资产证券化一般采用“优先-劣后”结构化设计,且可以由发行人进一步对优先级进行增信。业界人士认为,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较高等缺点。
另外,不良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及信息披露要求等多方面的不完善,比如会计准则、税收规定、信息披露、二级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利好银行业,有助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但资产证券化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金融工具,尤其是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设计,其综合特别是外部效应不容忽视和小觑。在当前极度复杂的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需慎之又慎,谨防风险和操作失控。
从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完善角度,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出则具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倒逼监管发展等多项重要功能,尤其是将不断市场化的利率作用进一步激活,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和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对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未来发展保持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