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互联网金融监管需避免三大误读
自从去年年底以来,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如同暴风骤雨!
来源:互联网金融观察(ID:ejr007)
自从去年年底以来,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如同暴风骤雨!
先是12月18日银监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到今年4月央行首次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一行三会十四部委召开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再到《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由国务院同意正式下发,监管的风暴正在横卷互联网金融。
仅仅半年时间,一度被热捧的互联网金融从天堂跌入地狱。从没有哪个行业,在如此短短的时间,历经这么多的荣辱跌宕。在暴风骤雨式的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一下迈入寒冬。
或许正因为此,国家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这一恰逢其时的举措越来越被过度解读,并出现三大误读。
误读一:本轮监管风暴将扼杀互金行业。
在e租宝、中晋等线下理财公司的问题曝光后,监管风暴如约而至。公安部门出重拳查处线下理财、打着互金旗号的各种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最近一些地方又陆续有类似案件曝光。金融监管部门则针对互金行业及时出台了监管政策,专项整治方案等。但是,监管绝不是要扼杀互金行业,而是互金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历史上看,每次金融创新都伴随着监管的风暴,从最初的郁金香泡沫,到1929年美国大股灾,从金融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监管和创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成长。对互联网金融来说,也恰恰如此。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而暴露出一些此前未被发现的风险,而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恰恰可以帮助互金行业更好地面对未来。
误读二:本轮监管采用的“一刀切”方式。
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读,是因为在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地方干脆一刀切地关掉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类似的矫枉过正的行为还有一些。而实际上,本轮互金监管的核心是在于规范市场,保护投资者,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商业环境。同时,从历史上的金融监管来看,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是不变的道理。就本轮互金监管,核心是查处线下理财公司,违规私募,重点是不规范经营的P2P公司,防范网络支付等领域的相关风险。
误读三:监管只是监管部门的“独角戏”。
在互金行业整体被污名化的情况下,不少互金公司和从业人员谈监管色变,其实大可不必。监管其实并不是监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监管部门和整个行业的事。以P2P为例,平台公司应该学会与监管共舞,而不是逃避或疏离监管。对于合规经营的P2P公司来说,是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监管,才是首选。譬如,日前知名P2P公司点融网在媒体公开打出“真的,不跑路”的行业宣言,很好地契合了此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题中之义,也在行业内起到了带头表率的作用,应当是监管部门希望看见的,这也是监管效果的一种体现。
来源:互联网金融观察(ID:ej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