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点:2015年贸易金融十大关键词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trade_finance)编辑部整理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trade_finance)编辑部整理
问卷首语:一岁的末梢,新年的肇始,是过去与未来的缝隙处。窥望时光,唯有掬起的朵朵浪花才是最珍贵的记忆,也唯有抹不去的印痕才能温暖最心底。踏石留印又一年,2015年,中国贸易金融领域留下的印痕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暖心。
回顾逝去的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外需疲弱、内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异常严峻。
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贸易金融,在这一年经受了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考验。与日渐攀升的压力指数成正比的,是贸易金融领域层出不群的创新与变革,从政府高屋建瓴到商业银行奋力创新与突围,从自贸区金改到交易银行的日渐兴盛,从人民币纳入SDR到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一件件、一桩桩、一幕幕影响深远、辐射广泛的片段再次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作为贸易金融领域的权威、专业的媒体,我们为您悉心盘点出2015中国贸易金融十大关键词,以此缅怀2015留在贸金领域的深深足迹。
关键词一:人民币纳入SDR
12月1日凌晨1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加入后,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5种货币,人民币权重仅次于美元与欧元,位列第三。
评论:正如IMF总裁拉加德所言,将人民币纳入SDR是对中国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开放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政府未来将遵守市场化原则的认可,这对人民币和中国而言具有重要象征性意义,未来一系列改革将继续推进。
此次成功纳入SDR,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休止符,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新起点,大幕才刚刚拉开。
关键词二:自贸区金改出炉
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闽津三大自贸区建设指导意见。三地指导意见与之前发布的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类似,均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部分与特色部分。
评论:三地金改方案中,基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跨境投融资;特色部分即有差异部分,广东侧重于深化粤港澳合作;天津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融资租赁;福建则以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上海则是重点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
此外,12月29日上海自贸区率先出台金改40条,旨在攻坚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区、双自联动、新40条,成为2015年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三:8.11汇改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超100点至6.2298,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8月10日中间价出现了接近2%的贬值。此外,8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71.7亿美元,同比下降8.2%。其中,出口1951.0亿美元,同比下降8.3%;进口1520.7亿美元,下降8.1%;贸易顺差430.3亿元。
评论: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7月重启至今已10年。自从美国逐步收窄以至于终止QE,其他主要货币已经对美元有了较大贬值,唯独人民币贬值极其有限。2015年来人民币几乎成了全球第二坚挺的货币,实际有效汇率(NEER)一路攀升。相比而言,其他新兴市场及大宗商品生产国已先后主动贬值。因此对于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而言,高汇率导致经济层面、金融层面都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中长期看,中间价是否形成中长期的贬值趋势有待观察。
关键词四:交易银行兴盛
2015年,商业银行在面临金融互联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挑战背景下,交易银行产品线日渐升温。
一些实干派银行实际也已经提前布局了交易银行业务。2015年初,招商银行率先成立“交易银行”部,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中斩获颇丰,成为研究国内交易银行业务的绝佳案例。2015年11月,中信银行推出交易银行品牌“交易+”,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家推出的交易银行专属品牌,标志着交易银行业务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也都纷纷成立或准备成立交易银行部门,发展交易银行业务。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更是强化了交易银行产品创新,意图扩大市场份额。
评论:与银行传统的单一产品或业务相比,交易银行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交易链条出发,为客户提供涵盖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境内与境外、本币与外币的整体解决方案的理念和能力。交易银行的业务特点是银行与客户的日常经营交易活动结合更加紧密,有助于增强银行与客户的粘性,有助于银行拓展低成本负债来源,有助于银行强化全面风险控制,有助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有助于银行实现轻资本发展道路。面对利率市场化、新监管标准实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等多重挑战,交易银行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五:贸易金融搭乘上“互联网+”快车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让金融与商业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再次成为可能,成本也能做到极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转账,完成支付,下单买卖证券,就像随身携带着银行和交易所一样。交易随着场景无缝对接,不需要再分离就可以完成。
评论:提高贸易金融效率,丰富贸易金融生态,给贸易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就是“互联网+贸易金融”的商业逻辑。无论是结算、支付,还是围绕贸易融资的系列增值服务,都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不断提高效率、扩大业务范围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与贸易金融业务的深入融合,银行获客方式的互联网化、客户服务的互联网化,即为商业银行带来机会,也将形成巨大的挑战。那些尽快抓住“互联网+”机遇、尽快融入其中并尽快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银行,将在未来的贸易金融领域的比拼中获得先机。
关键词六: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快速增长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将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商业务更快地发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贸易金融业务将因此形成洼地效应。如果在未来经过监管机构以及业内人士的不断论证后认为可以开展,将对银行传统贸易金融业务形成有力的补充,并将开启跨境线上贸易金融服务的新篇章。
评论:有贸易行为发生的地方,就有贸易金融服务的存在。近年来,跨境电商贸易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电商交易模式亦不再局限于服务内贸企业,而已经成为支持跨境贸易企业经营的新平台。在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中将有可能催生互联网贸易金融洼地,跨境贸易金融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也与传统方式大不同。但其未来能否真正形成洼地效应,则有待相关监管机构及业内人士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七: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受追捧
2015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老生常谈。有需求就有供给,巨大的需求催生了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除了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持续发力外,2015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以及众多产业巨头纷纷抢滩供应链金融市场。
一方面,传统行业巨头纷纷将眼光瞄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例如五粮液、海尔、格力、TCL、美的、联想、众品、陕鼓、新希望六和等行业大佬均开始“触网”,抢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已经有至少数十家P2P公司包括中瑞财富、金联储、投哪网、挖财、胖胖猪、运盈E贷、普惠理财等开始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
评论:产业巨头由于居于产业链的焦点位置,对上下游的商流、资金流有绝对的掌控,所以做供应链金融在风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而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P2P网贷行业开始逐渐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慢慢从最初的拼流量时代进入到拼资产时代。由于对优质资产的争夺愈发激烈,一些平台开始在垂直领域寻找资产,供应链金融资产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向。
关键词八:美联储加息
时隔近十年,备受市场瞩目的美联储首次加息(25个基点)终于落地。12月17日凌晨3点,美联储发布最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利率决议,由于就业市场闲置问题自2015年稍早“明显地消退”,对通胀率回升至2%保持合理的信心,因此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从原来的0至0.25%调升至0.25%至0.5%,所有FOMC委员一致投票通过。
为什么全球对这一加息事件极度关注?回顾历史,每次美联储加息似乎都给新兴市场带来一场浩劫,如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当前新兴市场经济条件脆弱,因此未来持续加息的连锁反应也引人关注。
评论:美联储加息,人民币恐进一步贬值。一方面,美国加息可能会推动资本退出中国的经济生态,从而货币政策收紧造成外资流出中国经济体,而此时正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另一方面的担心则来自于对中国资本外流的担忧。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上证综指的变化说明美联储加息导致中国资本外流。
关键词九:首批CIPS上线
10月初,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正式上线运行。 该系统有效整合了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渠道,将大幅提升跨境清算效率。
CIPS(一期)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人民币业务的主要时区。首批的直接参与者包括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而同步上线的间接参与者包括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
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更为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高人民币跨境和离岸资金的清算、结算效率。
评论:CIPS系统的建成运行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相当于通过一条“支付高速公路”将全球人民币使用者联结起来。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随着人民币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今后,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
关键词十:金融布局“一带一路”与“走出去”
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助力外贸发展、人民币国际地位继续提升,在此背景下,贸易金融业务迎来历史性机遇。多位银行业贸易金融部负责人认为,新常态下我国贸易金融环境面临新变化,“一带一路”与“走出去”为金融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
评论:第一,对外贸易新格局拓宽贸易金融市场区域。第二,“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不断深入,激发了贸易金融业务新活力。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引领贸易金融发展新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贸易金融将依托我国强大的贸易规模和地位,发挥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特点,以“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为契机,开创发展新空间。
本次2015贸易金融年终大盘点之十大关键词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感谢中总行陈文义先生、闫波先生、建总行张剑涛先生、南洋商业银行薛键先生、华润银行薛锦辉先生、法兴银行臧萌升先生等众多同业领导及专家的推荐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