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场规律 外贸“企稳向好”进行时
5月8日,海关总署所公布的4月份外贸数据却让满怀信心的市场迎来一丝“失落”,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4月份外贸数据的背后却是“不降反升”的。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ID:cien_offical)
记者 杨泥娃报道
摘要:5月8日,海关总署所公布的4月份外贸数据却让满怀信心的市场迎来一丝“失落”,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4月份外贸数据的背后却是“不降反升”的。
适度把握政策,尊重市场规律是关键
外贸“企稳向好”进行时
在迎来涨势的3月份外贸数据公布后,市场信心大为提振,对于4月的走势又将如何充满了期待。
5月8日,海关总署所公布的4月份外贸数据却让满怀信心的市场迎来一丝“失落”,4月份的出口下降了1.8%,而这一数据在3月份却上升11.5%。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4月份外贸数据的背后却是“不降反升”的,在经过了3月份的“飙升”之后,4月份的数据更显出回归理性的态势。而外部经济形势的向好,以及国内贸易政策的持续发力,接下来的外贸发展也正迎来“稳增长”的态势。
对于外贸发展还将如何发力,近日再度现身的“权威人士”也给出了答案:适度把握政策,尊重市场规律,才是“企稳向好”的关键。
回归理性
5月8日,备受关注的4月外贸数据出炉。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5万亿元,微降0.3%;其中出口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1%;进口8275亿元,下降5.7%;而贸易顺差扩大45.8%,达到2980亿元。
在3月份迎来外贸数据大涨的背景下,4月份的这一数据似乎与预期有所落差。
“4月份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更为正常的发展态势,也表明更趋于理性的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与此同时,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看来,分析外贸数据不单要看“分子侧”,也要更多考虑“分母侧”。
“分母不仅是上年同期的基数,还应包括上年同期的汇率、政策、供求等因素。而在基数‘贡献’收缩之后的4月的增长,也反映出经过努力,外贸出现止跌迹象,并在平稳渐进地改善。”白明说。
实际上,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的外贸数据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继2月出口同比下降20.6%、3月出口同比增长18.7%之后,4月出口同比实现4.1%的小幅上涨。
白明指出:“上述数据中的基数作用显而易见。去年2月,出口上升48.9%。去年3月,出口下降13.8%,是去年跌幅最大的一月。”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指出,“从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季调同比数据来看,4月进口同比下降7.3%,创16个月新高,出口同比增长0.2%,创10个月新高。由于进出口数据的高波动性,判断进出口形势应更多关注数个月的趋势性,虽然4月进出口在季调前较3月下滑,季调后较3月上行,但是从更长的时间序列来看,两者均存在上行趋势。”
“因此,应维持进出口回升趋势不变的判断。”邓海清说。
另外,肖鹞飞认为,3月份外贸数据的大幅上涨与受到1、2月份下行压力的影响,国家进而采取的政策刺激不无关系,但由于许多政策只能在短期发力,难以持续,因此4月份的外贸数据有所回落,这也表明4月份的外贸发展更趋理性态势。
如何回暖
对于接下来外贸形势的预判,肖鹞飞认为,“应该很大程度上还是维持在4月份的稳定水平。”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近期表示,当前外贸下行压力犹存,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将不是短期的”。
王东堂认为,国际形势的复杂,也使得国内的外贸复苏乏力。“IMF、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均分别下调2016年全球增长预期,这也是IMF在过去12个月内第4次下调,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世界贸易量增速将连续第5年放缓;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虽有所企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在低位徘徊;同时,部分地区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从国内范围看,困难因素也依然存在。王东堂指出,“中国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承接产业转移放缓,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还在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导致进口需求有所下降。”
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发力促进外贸“回暖”?肖鹞飞认为,实际上,应该以尊重市场规律为主,减少人为干预,让外贸发展回归理性健康的发展状态。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开局首季问大势》,以“权威人士”的专访,细致解读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权威人士”的再度现身,也为当前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
“权威人士”指出,“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同时,“权威人士”也指出,要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
积极信号在释放
来自中国银行的研报认为,4月份的外贸数据更多地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一是从季调数据来看,季调后的4月份出口是2015年7月份以来季调出口增速首次转正;二是从贸易的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在总出口负增长的大环境中保持了正增长,取代外企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力军,而这也能体现我国产业内在的竞争力;三是,从贸易产品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回升态势良好,4月份七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2%,已经好于2015年全年水平。”
王东堂也指出,中国对传统出口贸易地区有所“回暖”,1-4月,中国对欧盟、香港、日本出口好于整体水平,分别下降4.4%、4.7%和7%。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现正增长,对菲律宾、泰国出口分别增长20.3%和3.2%。
资料显示,在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好于欧洲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局势却出现了对欧洲出口增长、对美国出口下降的情况。
白明认为,这个反差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新动向:“并非经济发展一定带来需求,需求一定带来外需,外需一定带来对中国的外需,对中国的外需一定被中国抓住。”
白明具体指出,“在‘一带一路’的辐射区域里,欧洲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欧洲也希望借中国的发展实现互利。而美国的再工业化使很多机会被美国本土企业所消化,美国制造业新优势也正在形成。”
同时,肖鹞飞认为,自贸区等的政策红利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此次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7921.7亿元,增长3.8%。其中,出口增长4.7%,进口增长3.3%。各项数据均好于整体水平。而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的进出口则主要体现在自贸区、保税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各园区内。”
而政策也在不断迭出,近期国家又推出多项措施帮助外贸回稳向好,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等。
5月9日,国务院又发布《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完善进口贴息政策,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口,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