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不鼓励中小企业贸然“走出去”

2016-05-16 09:34969

龙永图

龙永图

  2016年5月15日,第二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柏悦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就新形势下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讨。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杨锐:以前列宁说过“凭着国际歌,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同志”。今天我们讲凭着资本,在世界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接下来把下面的嘉宾来提问。

  张志国(音):我来自首都医疗集团。听了各位嘉宾的观点,我的感受非常深。今天在这里讨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是今天开始的。各位嘉宾比较一致的认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会越来越快。我们在这里讨论也是为了促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这让我联想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90年代的发展非常快,我们国家的举国体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倡议是不是可以研究跨国企业的产业布局。在产业清单中,哪些类型的企业和产业是共性的,有哪些差异化发展的新兴企业。通过官方和企业家的努力,倡议由CCG作为联盟,倡议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2020联盟,或者是提出宣言,更好的推动这件事情。依靠大家的力量,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

  易珉:我想回应一下伍女士的观点。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一半是靠陆上实现的。陆上就是修铁路。目前全球化的战略研究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不惜代价的。还有一个战略是企业“走出去”,至少企业出去修铁路不能赔钱。这个方面的研究要有所加强。

  香港在30年前是靠转口贸易和转口制造发展腾飞的。现在随着旅游、双边情况的变化,香港经济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带一路”可以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转口,香港也应该在机场管理、铁路管理、财务服务、法律管理、双语人员方面多做一些研究。“一带一路”怎么帮助香港的企业再次腾飞,以及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伍淑清:香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为什么邓小平先生提出“一国两制”,我们还是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来生存的。香港最宝贵的不是任何可以看到的东西,而是无形的人才。我们的知识最重要,这都是人带出来的。50年代的时候,上海的企业家代表香港的工业发展。到60年代以后,很多内地人都到香港做实业,当时他们是爬山过来的。70年代以后,香港开始到内地发展。到80年代、90年代以后海归派也来香港了。这些人不完全是香港本土人,而是全世界人都来。香港机场也提出了要做一个Airportcity,我们想将香港打造成全世界都可以做生意的地方。香港是欢迎全世界的,这是我们的优势。

  彭俊(音):2010年从美国回来,在长沙注册了一家环保企业。我今天谈的话题可能带有一点狭隘的观点。从海外回来这么多的华人,中国又有企业走到海外,根源就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很高。现在太多企业的发展都集中于北上广深了,我们长沙最优秀的企业三一也跑到北京。新希望这么大的集团也是落户在浙江舟山。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TPP从泛太平洋压向中国大陆,我们要往西方走,要走到中亚地区,靠的还是内部的企业和人才。在中国内地的人才问题怎么解决,怎么提高内地的竞争力。我要感谢辉耀主任。去年加入CCG的时候,只有2-3位内地的理事,而今年内地理事的数量大大增加了。我觉得提高内部人才的竞争力也是需要我们探讨的话题。

  陈宁(音):我来自深圳,美国海归千人计划。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四点。刚刚徐老师提到Hyperloop,这主要是因为马斯克的奇思妙想。所以中国要做好的第一点就是引进和培养全球化人才。

  第二,精准定位弯道超车的机遇,比如人工智能。我认为2015-2018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前的黎明,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颠覆非常多的行业,它将会创造更多新的行业,甚至是新的物种。

  第三,我们应该推动协同创新创业的机制。过去30年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的发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的wintel(音)联盟,围绕在它们周围,有成千上万家高科技企业的生态环境。

  第四,颠覆性的创新实现超越。利用新兴科技发展掌握颠覆性的技术,推动社会和行业的进步。

  李利凯:非常有幸在90年代在美国读书,非常幸运走遍了全世界的大学。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中国人才国际化的第一步。中国标准化的教育都是标准答案的,不具备创造力。中国企业与世界同步化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美国20年左右就可以发现一次颠覆性的技术,中国企业如何跟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同步。以色列的科技、硅谷的科技如何在中国同步化,我们不要当二等公民,而是要跟他们的科技肩并肩的同步化,希望CCG可以关注教育如何国际化、教育如何公司化。希望CCG可以成立全球国际化商学院,我可以义务的来讲课。日本人的语言讲得不好,但人家懂希望。为什么1840年在中国发生鸦片战争?而日本没有发生鸦片战争?就因为日本彻底融入了西方。我希望可以就这个议题好好考虑。

  孙宇文(音):我是来自一家美国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风险顾问公司,有140多年的历史。我想首先分享我们在中国国际化的路程,也算是一点经验。国际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其实就是本地化的过程。我们在1981年来到了中国,将近3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由美国人自己做CEO。2014年,全球头一次启用中国人作为CEO。最开始我们是伴随着全球500强来到中国,服务的是这些企业。从2014年开始,中国企业的业务收入超过了国际客户的业务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全球的老板决定选择一位中国人担任CEO。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本地化的过程。

  我有一个问题想提给龙部长和刘总。上周在上海参加一个海外投资并购的会议,有一个机构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作为企业“走出去”的海外风险评估顾问。看到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时间是在2008年前后,中国的老板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抄底机会。从“走出去”企业的类型来看,前期大量失败的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取得的成绩更好。从龙部长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哪个主体“走出去”更好,要注重哪些风险防控。

  造成这些企业失败的是很多低级的错误,有的企业领导说有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我们把它归结为对游戏规则的不熟悉。确实是这些海外国家对中国企业有歧视?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刻的理解规则?

  龙永图: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规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开始主要是依靠国有大企业的数量扩张,交给几个大企业,GDP提升的很快。这也是符合规律的。“一带一路”开始都是做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用亚投行私募基金的项目,比如亚投行第一个项目就是“中巴经济走廊”,这是带有国家战略外交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走出去”的先锋还是合乎逻辑的。开始“走出去”亏损和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让国有企业先顶一顶,反正国有企业的后面也国家支撑。当然,这也只是我自己想想。

  大的格局形式了,主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构架已经建立起来了,民营企业再“走出去”就比较合乎逻辑。像新希望这样的民营企业自己可以单打独斗,自己有本事“走出去”。一般来讲,我是不鼓励中小企业冒然“走出去”,因为你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先让大企业“走出去”,先让国家资金支持的企业“走出去”,这样比较稳妥。

  至于国外对我们企业的歧视,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了解当地的规则。要高标准、严要求比较好。不要动不动就说人家歧视我们。不要求自己,你永远进步不了。

刘永好: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分不同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大概70年代就有一批江浙人出去了,据说法国巴黎有20多万的温州商人,他们奠定了中国“走出去”的先锋。他们的个体规模比较小,但总体规模很大,已经做成了很有影响力的企业。第二个阶段是国有企业大张旗鼓的“走出去”。现在民营企业开始成建制的“走出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走出去”,这符合中国的发展格局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格局。

  “走出去”以后是不是在当地受歧视,怎么协调和当地的关系。比如在菲律宾的投资就有很大影响。因为南海问题,菲律宾跟中国之间有很大矛盾,对商场有很大影响。我们的很多产品是期票,先拿货后给钱。由于这个情况,现在的压力就特别大,很多都违约。所以国家强大了企业才好办事。

  杨锐: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中国企业真正的走向国外。非常感谢CCG提供的平台,让大家谈出了中国的情怀、中国的理解,有高度,更有锐度,尤其是感谢吴大使对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非常凝重的评论。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山东聊城:支持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开展电子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

2024-11-14 12:11
14445

北京:支持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开发信贷、担保、供应链金融等专项业务

2024-11-13 11:47
21726

中信资本战略投资仁东控股,携手推进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

2024-10-30 11:43
63097

四川: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便捷融资

2024-10-30 11:32
62665

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2024-10-23 11:48
82258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2024-10-10 15:07
8120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