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新常态”-2014-2015年度展望
2014年的10月底在成都和几位银行朋友神聊,大家皆慨叹当下三期叠加,产业、政府和银行都在去杠杆,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压力山大,业绩完成难上加难,薪酬缩水再缩水
作者:林建煌
中国贸易金融的又一个黄金十年
2014年的10月底在成都和几位银行朋友神聊,大家皆慨叹当下三期叠加,产业、政府和银行都在去杠杆,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压力山大,业绩完成难上加难,薪酬缩水再缩水,风险案件在火山口上随时可能爆发。突然,一个哥们跳出,自信满满冒出一句妙语:“当下十年必定是中国银行业的又一个黄金十年”。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众所周知,刚刚过去的2002-2012年是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曾经让大中小银行赚得盆满钵满。哥们问:“过去十年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没错,只是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是在做银行吗?”在座的所有人一时语塞,是呀,过去十年中国大中小银行在跑马圈地,在拼酒拼关系,是在做银行吗?显然不是。因为银行真正的发展,理应拼的是专业,专业的服务能力,专业的运营能力,专业的风控能力,而当下内外部环境困境,整好可以倒逼银行真正走上专业发展的路。或许,这个过程需要十年。哥们接着说:“想一想,在过去十年,银行凭跑马圈地躺着就能赚钱,谁还费力去想专业的事,问专业的人呢?”
事实上,贸易金融基于精巧的结构和严谨的流程,天生就是专业银行人做的专业的事。或许,当下十年也是中国贸易金融的又一个黄金十年。而在过去的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中,随同利率市场化的展开,贸易金融领域就已经先行一步,早已拉开了贸易金融化、存款资产理财化、流贷贸易融资化的精彩序幕。
前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顾2014年,一方面是贸易融资风险的充分暴露,一方面是贸易融资业务的跨界发展。要说贸易融资好吗,那么,为什么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暴露,频频见到贸易融资的一份?要说贸易融资不好吗,那么,为什么贸易融资业务总能一次又一次以创新的姿态突破固有理念、有效规避风险障碍、边稍息休整边空中加油重新出发呢?如果说,2014年的贸易融资是在纠结中随同中国经济一起进入了新常态,那么,完全可以相信,2015年的贸易融资一定会在新常态下发出中国好声音!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充分暴露
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一对风险跷跷板。
2014年最重大的贸易融资风险案件,应该非青岛港事件莫属了。细琢磨,涉案总额162亿的青岛港事件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与之前2011年爆发2000多亿的上海钢贸事件、2008爆发2亿美元的宁波史明案、2007年爆发10亿元的宁波王伟案如出一辙。之后爆发的天津港案、顺德钢贸案,则是余波。那么,为什么类似案件会在贸易融资领域屡屡发生?为什么一次比一次爆发的金额都膨胀了一个量级?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显然,从青岛港事件来看,这一点并没有完全放在中国贸易金融相关银行、贸易、物流行业的心上。如此,在虚假贸易合同和伪造物权凭证的背景下,不出事情反而不好理解了。青岛港事件,直接看是信用风险暴露,准确地说,是融资主体信用风险暴露,但是对于贸易金融行业来说,或许,更多需要反思的是虚假贸易合同和伪造物权凭证背景下所涉及的操作风险暴露,以及由操作风险暴露所引发的债项信用风险暴露。因为贸易融资本质上是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的业务。值得庆幸的是,青岛港事件一经爆发,已经足以让业内看清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最大操作风险是当下中国社会诚信环境建设中的存货监控风险,或许,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2014年以来,中国物流金融协会的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上海钢联的动产质押平台、东方钢铁的电子交易平台等的推出,就是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全程控制存货动产交易过程,通过交易部门、仓储部门、资金部门的分工协作和互相制约,实现对资金的划拨、存货的存储和出入库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管。
青岛港事件,同时也涉及到了操作风险中的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
青岛港事件中的法律风险如,信用证下出现欺诈境内开证行能不能申请止付令?如果出现善意第三人怎么办?如果出现海外寄单行抵制止付令怎么办?如今中外银行业应该知道了标准答案:一只要涉嫌欺诈就可以申请止付令,无需理会善意第三人;二当事人沟通不成,只能交由法庭只能审理来认定欺诈和善意;止付令一经颁发,当事人抵制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类似的法律风险,同样发生在无锡新暨阳暗保理案和跨境全额保证金案中。是的,在暗保理下,如果债权转让通知不成立,保理银行没有权利向债务人要求还款,那么,一旦债务人向债权人付款,保理银行怎么会有义务向债务人退款呢?是的,在暗保理下,如果债权转让通知不成立,债务人没有义务向保理银行付款,那么,债务人有义务向债权人付款吗?而债务人一旦向债权人付款,保理银行从债务人账户扣收保理融资款有错吗?显然,这同样值得深思。跨境全额保证金,可以冻结吗?可以扣划吗?是的,对于融资银行来说跨境全额保证金业务不存在信用风险,但仍然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保证金理论上可以冻结,至于是否可以扣划则取决于法庭的实体审理。
青岛港事件中的合规风险主要指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这一点,争论不多,因为被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的暴露所掩盖。那么,什么是贸易背景真实性?货物真实、货权真实、货权转移真实的构造贸易和自然贸易一样都是真实贸易吧?银行如何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合理审查,尽职调查,还是尽职审查?大乾同案告诉我们,提单造假一定是虚假贸易。2013年20号文、44号文和99号文出台之后,延续到2014年外汇局的一系列贸易背景真实性检查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2014年9月份国家外汇局发布,已经查实虚假转口贸易单证金额近100亿美元,“大量企业利用伪造、变造商业单据、重复使用物权单证或者套用已报关进口的一般货物贸易单证等手法构造虚假贸易,使得转口贸易成为投机套利的工具,甚至演变为热钱乃至违法犯罪跨境资金流动的通道。”类似的合规风险,同样发生在票据融资、国内证融资、保理融资、供应链融资和信保融资等领域,如浙江兴业纸业国内证案。
青岛港事件之后,2015年的贸易融资或许是该回归理性发展的时候。
人民币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新变化
贸易融资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又是一对风险跷跷板。
2014年最重大的贸易融资市场风险事件,恐怕是2月份人民币汇率七连跌和之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波幅由原先的1%扩大至2%,以及11月份人民币信贷资金价格上扬和再次不对称调息存款利率由原先的可以上浮10%扩大至20%了。显然,这是人民币市场化的应有之义。
年初的人民币汇率七连跌,让许许多多的跨境贸易融资商伤痕累累。究其原因是,有人执意认为人民币一定会继续升值,而在跨境贸易融资中没有锁定汇率风险敞口,结果赌反了,就还回去了。这本就无可厚非。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自那时开始,跨境贸易融资商们就开始问一个问题:“接下来人民币汇率会怎么走?”到了年底的时候,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一路狂贬,还有人问:“人民币会不会蹈卢布的覆辙?”回答这些问题,恐怕离不开对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推进战略、美联储美元QE3退出的特殊背景和节奏安排的综合判断。人民币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化的一个缩影,必须有序推进,所以说,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幅与宽幅振荡在情理之中,只是时点选择的问题。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化的有力响应,也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的一个缩影,也必须有序推进。如果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汇率必定长期小幅升值,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很难想象国外贸易商会愿意选择使用人民币来结算货款并一定期间内持有人民币资产。但是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稳定或略贬即可,因为这会促进对外投资,并最终还是转化为海外的实物资产并长期持有。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到2014年,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之前的五年重点放在以货物贸易为主体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上,之后很可以会出现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深化与以“一带一路”战略带动的人民币对外产业投资并重。前者如,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是上海自贸区战略的核心任务。后者如,近年来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历史性地超过了外来投资金额,这是中国的产业输出。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既包括人民币“走出去”和海外持有,还包括人民币“流回来”,如2014年如期推出的“沪港通”和即将推出的“深港通”,这已经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支撑。如此一来,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在宽幅振荡中保持稳定,乃至小幅升值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即便美联储QE3于2015年正式退出,中国人民币也不可能出现卢布式危机,归根结底,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决不仅仅是资源型大国。在这个意义上,对于跨境贸易融资来说,2014年2月份的人民币汇率七连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说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整年的持续贸易中所占比重不会很大。
2014年人民币大额存单的推出、11月份的人民币不对称调息和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出炉,12月份央行387号文调整存款统计口径,这些无疑都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流贷贸易融资化的主导因素便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推得越快,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进程势必也会加快,自然就会撑开贸易融资发展的空间,并带来大量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机会。这一点,直接反映到了业内铺天盖地的各种各样的贸易融资培训上。因为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炮声。传统贸易融资如此,事实上,2014年国内票据融资也在人民币市场化不同阶段和人民币资金市场的快速切换中获得不同的机会。
2014年贸易融资政策变化,同样让人一惊一诧。先是2月份跨境外汇担保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作为内保部分的存款只能以活期计息的规定给人的是失望,而5月份底正式公布外汇局29号文跨境外汇担保新规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这句话没有了。在新规解禁了融资性担保指标监管下,跨境外汇担保业务迎来了一波创新和发展。之后,5月份银监会127号文同业新规的出台,业内惊呼:“非标完了!同业完了!”事实上,非标完了吗?同业完了吗?不见得吧。其实,非标完了没关系,同业完了也没关系,市场上看到的是贸易融资一下子多起来了。之后,6月份,随同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避险需求上涨,外汇局34号文外汇衍生品新规自然推动跨境贸易融资组合中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和掉期产品再度成为2014年的市场热点。再之后,9月份银监236号文存款偏离度新规的出台同样让人纳闷,市场上看到的是贸易融资还是多起来了,因为贸易融资所带来的存款大多是固定期限存款,稳定性最好。
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2015年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中,市场避险类的本外币资金产品会越来越多。
贸易融资的新发展
经过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经过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案件的充分洗礼,2014年的中国贸易融资市场一面看到的是大中小银行全面整理规范,另一面则是整理中毫不犹豫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整理,只是为着舐干伤口上的血,归根结底还是要重新出发继续战斗。
2014年中国贸易融资发展,“跨界”堪称第一主题。为什么要跨界呢?因为固守传统领地,贸易融资的发展就会非常局促,不仅工具组合有限,而且发展空间有限。
要说跨界,最为典型的是贸易融资与投资银行的跨界融合。比如,保理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化,这是投行的证券承销业务;又比如,福费廷与保险资金的衔接,这是投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还比如,福费廷与第三方客户资金对接,这是投行的交易撮合业务。何故呢?在当前银行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中,金融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监管的新资本协议双重夹击下,银行传统流贷只有两个出路:一要么坚守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做深做透,少做流贷多做贸易融资;二要么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做新做活,少做流贷多做投资银行。通俗地理解,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本质是银行出钱为企业融资,而投行业务的本质是银行不出钱照样为企业融资。福费廷下资金可以由银行出,也由资管机构出,由第三方客户出。前者是传统商业银行领域的贸易融资,后二者则是贸易融资资产与投行业务的跨界融合。
事实上,2014年中国贸易融资市场的发展已经印证了:贸易融资不仅是天生的投行业务,而且比投行还投行。何出此言呢?传统投行对项目准入要求往往高大上,对金额有要求如低于1亿元不做,对期限有要求如短于1年不做,而投行形式的贸易融资按理不挑金额也不挑期限,而且,传统投行资产的流转通常没有二级市场,而贸易融资则天生具有二级市场,不仅可以本地询价,还可以异地询价,可以全中国询价,乃至全世界询价。相形之下,投行形式的贸易融资的优点便不言而喻。
当然,贸易融资的跨界不限于此。比如,贸易融资与现金管理、资产托管整合而成的交易银行业务,应该会成为未来贸易金融转型方向,2014年国内起码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两家城商行已经成立了交易银行部。比如,国内福费廷与海外资金、离岸资金衔接,国内票据融资与货币掉期组合等,实际上已经打破了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界限。比如,P2P与票据融资、票据理财合而为一,这是互联网贸易理财与贸易融资。比如,供应链融资从银行平台和电商平台,到众筹平台发展,这是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比如,全国多地融资租赁业务的井喷发展和大宗商品回购业务的推出,诠释了融资与融物没有本质的区别,还是属于广义的贸易融资。比如,商业保理公司的快速崛起、商业保理公司与票据中介二合一、商业保理公司与银行资金合作的再保理业务,都是贸易融资的新新家族。
战略化和中国化也是重要主题
流贷贸易融资化意味着,一是流贷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二是贸易融资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不管在上规模企业的短期融资中,还是在上规模银行的对公短期信贷中,贸易融资势必将成长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版块。这一点,可以从许许多多上规模的大型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化和产业金融化过程中得到印证。这一点,也可以中国银行业大大小小银行的战略转型得到印证。2013年末股份制第一大行招商银行,2014年初国有五大行的中国银行,撤销国际部,成立贸易金融部。贸易融资的发展,基于精细的技术、严谨的规则、丰富的产品和模式,这些都离不开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2014年贸易金融研究领域,惊喜连连,先是《中国外汇》杂志副刊《金融与贸易》盛大改版和重新定位,再是天九湾贸易金融圈研究团队及其微信公众号的诞生及天九湾系列丛书的出版,接着是中国银行主编的《贸易金融》一书的公开出版,最后是中国国际商会单证中心工作组的成立和贸易金融年会的隆重召开。所有这些,都在诠释贸易融资的战略化发展。
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虽说贸易融资来源于欧美成熟市场,然而,在替代流贷的过程中,当下中国银行业市场上出现的贸易融资产品已经大大超越了欧美老师傅们的想象。欧美有的我们有,欧美没有的我们还有。贸易融资基于贸易背景,服务于融资动机。中国,这一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出现了门类齐全的欧美成熟市场的标准类贸易融资,还有流贷类贸易融资、理财类贸易融资。相应地,贸易融资所基于的贸易背景,不仅有自然贸易,还出现了构造贸易;贸易融资所服务的融资动机,不仅有服务于贸易本身,还出现了融资贸易与理财贸易。为什么呢?是的,与利率市场化同步,流贷正走在贸易融资化的路上。然而,流贷贸易融资化,决不仅仅是传统贸易融资对流贷的简单替代,由于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太特殊,中国的经济体量又足够大,足以孕育出中国市场独有的贸易融资。所有这些,都在诠释贸易融资的中国化发展。
世易时移,中国过去二十年流贷贸易融资化的事实一再证明,贸易融资的战略化和中国化发展,要求中国银行业和中国企业界必须重新审视并正确看待当下市场的贸易融资现象,否则,便会踏错节奏,被现实无情抛弃。
来源:天九湾贸易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