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贸易金融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行走匆匆,回顾2014年,贸易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喜忧参半,发人深思。
文/本刊编辑
行走匆匆,回顾2014年,贸易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喜忧参半,发人深思。
今天,贸易金融微信公众账号隆重推出2014年十大新闻事件,串联成贸易金融行业的饕餮盛宴,以飨读者。
开年贸易摩擦迎“大考”
已经连续18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的中国,在2014年伊始,就再次遭遇反倾销反补贴频发。
2014年开始,商务部网站在2013年底就发布了14条贸易预警,2014年1月26日达到17条,涉及多个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有印度对华平板玻璃发起反倾销调查、对进口红磷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巴西对我螺纹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对我还原靛蓝染料征收反倾销税、拟召开对我二氧化硅沉淀物反倾销案最终听证会,以及美国正式对中国次氯酸钙发起双反调查等等。如此频繁的预警,也预示了2014年我国的贸易摩擦形势仍不容乐观。
大行换帅潮愈演愈烈
中行实施“向内转型”时,工商银行却逆势向外扩张,众多迹象显示中行优于其他银行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新一轮的换帅潮正在逐步扩大。
2014年一月中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先后传出行长变更,建行副行长赵欢将出任光大银行行长的消息。同年一月下旬,担任中国银行行长近10年的李礼辉也已卸任,将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任职,新行长将由原副行长陈四清担任。
“四清行长年富力强、怀才抱德,得到大家的举荐和中央的信任,担当重任,必将不负众望。”在一份内部告别演讲中,李礼辉如此评价陈四清。
贸易融资“去泡沫化”启动
2014年以来,商品市场的热点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商品融资套利。大宗商品,由于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不会变为零值或负值,再加上部分品种保质期较长,也比较容易变现和流通,单位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往往被一些机构作为融资的标的而超量进口。
2014年3月份开始,一场贸易融资“去泡沫化”正在上演,其主角是前期由于融资需求而导致过度进口的商品。3月10日大跌的品种中,大都涉及进口融资,如铜、锌、铁矿石,甚至化工品中的PTA等。需警惕这种下跌从小范围的进口融资性品种向更大范围的品种蔓延,特别是工业品。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双向波动将扩大。另一方面,美联储将稳步削减QE,美元实际利率上升的趋势已经难以避免,资金回流美国的趋势会逐渐确立。
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大放权
2014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上海召开外汇管理支持自贸区试验区政策通报会,发布了《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通知》共24项具体内容,全文近60页,主要涉及5方面的外汇管理政策创新:一是简化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二是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三是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取消对外担保和向境外支付担保费行政审批,放宽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四是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放宽试点企业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及账户管理;五是完善结售汇管理,便利银行开展面向区内客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中行全球首发“离岸人民币指数”
2014年3月11日,中国银行在北京向全球首发“离岸人民币指数”(BOCOff-shoreRMBIndex,英文简称ORI)。这是中国银行继2013年推出“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之后,发挥研究能力和专业优势,向市场推出的又一个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指数。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表示,离岸人民币ORI指数与2013年中国银行推出的跨境人民币CRI指数将形成良好呼应。两个指数反映的指标内容、性质和侧重点虽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共同构成跟踪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的完整体系。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的主渠道银行,将继续深入广泛地参与离岸和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活动,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充实离岸人民币产品,努力构筑专业影响力,支持和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全方位发展。
四大行争夺欧洲人民币清算行
随着央行2014年3月底相继与英国央行、德国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与结算协议备忘录,欧洲人民币离岸业务加速推进,而英德两地人民币清算行也有望近期落地。
人民币清算行作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一项基础设施,成为了各大银行争抢的香饽饽。工行和中行在此前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中,各自展露实力。据消息人士介绍,工行和中行不会缺席欧洲“双城”——伦敦和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战。交行此前已在中国台北人民币清算行争夺中崭露头角,在伦敦和法兰克福也设有分支机构,被认为是参与欧洲人民币清算行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而建行在汇总2013年国际业务发展情况的时候,就表示该行法兰克福分行参考人民银行意见以及其他中资银行的方案,提出了参与竞争人民币清算行,向德国央行正式提交了意向书。而伦敦人民币清算行方面,建行也表示“申办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
2014年7月,突如其来的青岛港事件搅得国内外银行业和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无法安宁。起因是青岛德诚矿业的被调查引爆了青岛港融资铜和融资铝问题,进而引发青岛港、国内外银行、仓储公司、国际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恐慌。
青岛港事件的背后是融资金属,融资金属背后是融资贸易。融资贸易是一个现象。传统的贸易融资是为了贸易而融资;而融资贸易则反其道而行之,是为了融资而贸易。为了融资而出现的融资贸易,本就是希望利用贸易背景来融资,自然是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融资贸易希望将融到资金投到贸易以外的项目,并以贸易以外的项目作为还款来源。
獐子岛8亿扇贝消失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遭遇北黄海异常的冷水团,公司百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进而计提近8亿亏损,全部计入2014年三季度,2014全年预计大幅亏损。然而,经过调查采访发现,8亿扇贝消失的原因或许并不如公司解释的那么简单。
由于獐子岛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水产品养殖,特别是底播增殖这种将苗种放回海底的粗放式养殖方式使得具体数量第三方难以审计检测,加上海上养殖极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得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形成了极高的壁垒。凤凰财经通过梳理公司近5年的经营数据以及财务数据还是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疑点。獐子岛公司或利用水产养殖的专业壁垒,利用灾害名词洗脱经营失职。公司推出定增方案,扩大投苗,然而扩大投苗力度最大的2010年与2011年最后收获时都遇到了不同原因的减产,导致从账面上未看出任何增产的效果。期间定增资金几次被挪作他用。
佛山钢贸危机“病来如山倒”
佛山钢贸病来如山倒。钢贸信贷逾期集中爆发时间点,是长三角钢贸危机爆发两年以后。整个佛山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13年末的60.54亿元飙升至192.14亿元,2014年3月-10月,7个月增幅达217%;不良贷款率也从2013年末的0.85%升至2.6%。
在佛山不到200亿的不良贷款余额里,投向乐从地区的钢材贸易、塑料贸易两个行业的坏账就占了一半,约有100亿,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钢贸。而追究成因,两地钢贸类似的剧情往往有着类似的原理:“实业空心化”让大量资金最后的落脚到了房地产,近一两年来资产价格缩水的结果是流动性越来越紧;只适用于经济上升周期的“联保互保”贷款机制成为了风险蔓延时的“连坐”机制;风险爆发初期银行们按照信贷政策收缩借贷总量本无可厚非,但这相当于没收本已“10锅9盖”贷款商户们手中余下的“盖”,挪用信贷资金投地、投矿带来的资金期限错配,一下子水落石出。所幸的是,佛山钢贸的过度融资的杠杆率,不及长三角。
“自贸区+沪港通”构建人民币资产池双通道
2014年11月17日,备受期待的沪港通开始执行股票交易,中国证券市场从这一天开始,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这意味着沪港通带来世界最后一个大型资本市场的开放,让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伟大新时代的开始。
此前,境外资金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只能通过监管部门批准的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但额度极为有限。沪港通开拓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既能利用香港国际投资者交易中心这一角色,帮助巩固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平台的地位,还能推动并促进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接轨,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向全世界直接开放,未来或许还有深港通,以及沪深股市与世界主要交易所实现互联互通,这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消除各种弊端,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并成熟起来的过程。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号整理
感谢贸易金融杂志编辑们的辛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