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区一周年:上海自贸区改革成效溢出
4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一周年之际,上海检验检疫局公布今年在自贸区推进的六项“惠民生”改革举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国门时报》
文/刘芸韵 杨海军
扩区一周年:上海自贸区改革成效溢出
检验检疫部门推出24项制度覆盖全市 今年将有6项工作惠及民生
4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一周年之际,上海检验检疫局公布今年在自贸区推进的六项“惠民生”改革举措。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两年多先行先试经验基础上,上海局还筛选出一批可在全市复制推广的24项制度,包括进口食品“空检海放”便捷化监管、免予核查输出国家或地区动植物检疫证书的正面清单制度、“先进区后报检”制度、进出口化学试剂类商品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检验检疫改革成效的溢出,体现了上海局全力支持上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集体智慧。
为企业减负不遗余力
生物医药材料审批流程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许可证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为12个月,“一批一证”改为“多批核销”,惠及1200多家各类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院所,为企业带来的业务增长最高达34.6%。2015年,上海局检验检疫生物医药材料4.75万批、货值43.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5%和58.6%。
其他行业同样受益。去年6月,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批开放,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在自贸区内,并具跨境电商功能的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随着进口水果物流环节的大幅简化,每箱平均为企业节省港区费用500元,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水果从靠泊码头到查验后放行,全程缩短为6小时。特别是跨境电商综合交易服务平台进口水果板块上线,实现进口水果“保税查验、行邮模式”跨境贸易。目前,该平台已入驻电商“天天果园”,未来将有更多电商加入平台。
随着简政放权力度的持续加大,以清单管理为理念的一系列措施在全市推行后,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保国门安全不留漏洞
守护国门安全是上海检验检疫人始终绷紧的一根弦。今后,上海局基于风险管理的“空检海放”“即检即放”监管模式,进口食品、化妆品、工业品等相关制度,以及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进出口商品风险信息监测制度等都将被复制推广,以分线管理为依托的“先进区后报检”通关管理模式,也将拓展到所有特殊监管区域。
以上海机场国际中转集拼快件业务为例。目前,除活动物以外,国际中转集拼快件入境前或入境时,仅需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EDI电子信息,无需报检。检验检疫物流监控系统对入境申报信息进行7x24小时自动审核,并即时向申报人反馈信息确认指令。中转货物复出境时,企业须以“出库单”为依据,向检验检疫部门全数报送EDI出境信息,一进一出、一一对应。这张精心编织起的电子信息围网,可有效防控可能存在的检验检疫监管风险。
“贸易便利化的底线是职能不弱化、监管有成效。新监管模式在保证中转快件‘低门槛、简手续、转得快、转得顺’的同时,在疫情防控方面也绝不放松。”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说,2015年,上海机场快件处通过区域检疫和过程控制手段,在中转集拼快件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22批次575种次。
扶重点产业不断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2015年,上海局确立了“三重两新一大”战略,并把生物材料进出口监管模式改革作为重点。上海局陆续出台了《关于推广动植物检验检疫改革措施的公告》《关于支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公告》和《进出境生物材料及制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此外,上海局还将国际邮轮、跨境电子商务、文化产业重点新兴产业定为重点服务对象。
4月27日公布的6项惠民生的重点工作,包括进口食品更安全、宠物入境更人性化、进口汽车更便宜、生鲜电商更便捷、进口消费品更放心、出入境体检更方便6项工作。在自贸区内创新一套适合平行进口汽车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的检验监管新模式,有效提升平行进口汽车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巴氏杀菌乳、巴氏杀菌稀奶油、新鲜蔬菜等保质期不超过60天的进口食品,推出“短货架期食品”监管改革,进而推进自贸区水产品和肉类产品通关更迅速,进口食品分装分割加工监管更优化。在进口消费品全流程监管领域,今后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包装上的溯源二维码,便可查询到进口消费品的产地、生产商、检验检疫等信息。面对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上海局计划发挥自贸区内洋山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功能,持续推动洋山进境鲜活农产品展览贸易中心建设。而如何让入境宠物得到快捷和人性化管理?上海局的对策是率先让自贸区具备狂犬病病毒抗体滴度检测能力,在降低动物疫情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宠物入境速度。
未来,一个以风险监测与评估、口岸重点管控和售后追溯管理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将逐步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完善,并逐步推广到上海全部口岸,使消费品进口全过程有迹可寻。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