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扩至全国 为资本项进一步开放铺路
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经过试点后,央行、外汇局将此扩容推至全国。
文/《清华金融评论》丁开艳
清华金融评论订阅号(ID:thf-review)
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经过试点后,央行、外汇局将此扩容推至全国。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真实性审核的通知》两项政策发布,表示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试点推广到全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分析认为此举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的限制,并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准备了必要的监管制度基础。
两次扩容 由区域到全国
央行、外汇局此次发布的两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试点推广到全国金融机构和企业。
除此之外,相关内容还包括:扩大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总计近1000亿美元; 远期结汇差额交割;简化A类企业贸易收汇和结汇手续;中资企业外债结汇便利化;在三个领域加强审核与管理:外资企业利润汇出、转口贸易收付汇和货物流与资金流严重不匹配企业。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25日,央行曾发布通知面向27家金融机构和注册在上海、天津、广州、福建4个自贸区的企业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彼时,央行即明确表态:“将根据扩大试点的情况及政策效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择机在全国范围推行。”更早之前,2015年仅上海自贸区试点了这种全口径的跨境融资管理。
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有了监管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为防范系统性风险,需要探索管理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工具。有研究认为,此举让央行和外管局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的限制,也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准备了监管制度基础。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口径跨境金融监管推广至全国主要是为适应人民币加入SDR后面临的更高要求,把握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研究认为,此举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准备了必要的监管制度基础。虽然对企业融资短期影响不大,但央行以此建立起了对跨境融资相关风险进行监测和管理的基本框架。长期看,它有利于企业综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而通过逆周期调节做好风险管控才能让中国金融开放和发展走得更稳、更远。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部的研究认为,放松对于国际资本流入的限制,以国际资本流入对冲国际资本外流。这意味着决策层并不希望简单靠“堵”的方式来阻止国际资本的流出,希望私人部门有序增加持有对外资产。放开银行的结售汇头寸的手脚,希望银行能够在外汇市场成为活跃的做市商。央行希望避免在外汇市场上自己是唯一的外汇卖方,而所有市场主体都是买方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