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什么水平?
消费金融公司是正规金融业务中最有价值的牌照之一,其价值远超小贷等行业。虽然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开始实现盈利需要1-2年,并且其股权回报率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消费金融公司是正规金融业务中最有价值的牌照之一,其价值远超小贷等行业。虽然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开始实现盈利需要1-2年,并且其股权回报率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个行业势必会诞生一批优秀的消费金融公司,其ROE可以阶段性达30%以上,比如部分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重点关注。
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什么水平?
从锦城、捷信的财务数据估算,其ROA可以到4%-5%,而北银略低,杠杆水平上则普遍不足并且差异非常大。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角度来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
贷款利率年化一般10%以上
消费金融业务的年化贷款利率要高于一般贷款,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利率(包括服务费率)中值大概在10%-18%之间。对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成长路径大概率将由线下网点到线上渠道,由擅长的较大现金贷款逐步拓展至更小额消费信贷。
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现金贷款和消费信贷利率差别较大,京东、阿里、苏宁消费分期一般在6%左右,而现金贷款则在14%-18%。
除了贷款,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做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投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这部分资产投资收益率大概可以到7个百分点。
负债成本年化多数5%及以上
消费金融公司的正规融资渠道包括:(1)同业借款。(2)资产证券化。(3)股东存款。(4)发行金融债券。(5)同业拆借。
由于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和发行金融债券均有较高的门槛,对于初创期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比较普遍的融资方式是同业借款、资产证券化和股东存款。而从这三类的融资成本来看,比较优秀的消费金融公司同业借款和资产证券化成本相差不大(5%)。股东存款的利率成本可能会略低,这里也再次体现了股东资源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从股东角度来看,目前人民币整存整取存款基准利率为1.5%,假设银行存款利率是上浮1.5倍。如果是产业股东,意味着其存款的机会成本是2.25%,这样的股东存款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极有吸引力,但瓶颈在于产业股东货币资金有限。如果是银行股东,其机会成本却远不止2.25%,假如加上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为2%,那么银行股东的机会成本为4.25%。
可以预见,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除同业授信之外,ABS是另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融资选择。从最新的三个消费金融的ABS产品来看,利息成本大概在4.1%-4.4%之间,加上发行费用,与银行借款成本将差别不大。
假如负债成本是5%,贷款利率平均是14%,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基本都是贷款,也就是其利差大约为9%,最后估算ROA水平大约是3%,不过行业内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ROA大概率会比这个水平低一些。一般而言,由于客户群体和风控模式的差异,笔均贷款金额越大,其贷款利率将越小,这样的消费金融公司其利差可能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中银;反之,笔均贷款金额越大,其贷款利率越高,利差则高于行业平均,比如捷信。
从利差估算ROA,主要考虑两大块:资产减值损失以及业务管理费用。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性质其实与银行并无本质区别,因此财务结构也与银行类似。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上市银行净利润占营收比重在25%至47%之间,风险偏好越高的银行该比例越低,而经营越稳健的银行该比例越高。由于消费金融业务整体风险相对银行更高,因此我们假设净利润占营收比重为33%(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39%),在利差为9%时,其ROA水平是3%,部分公司可以做到4%以上。
最后,我们用已经比较成熟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进行验证。2015年中期,中银净利润1.35亿,营业收入3.81亿,净利润占营收比重为35%。
一个成熟的消费金融公司一定会随着其成长杠杆不断增加。对于非银行业机构来说,负债能力很可能就成为其瓶颈,小贷公司如此,消费金融公司亦有如此可能,不过后者信用资质要大大好于前者,毕竟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要比小贷公司严格许多,且一般具有非常优质的股东背景。
理论上,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参照商业银行,杠杆(资产/权益)可以到接近16倍。但由于其不能吸收存款,初创期信用不足,融资能力面临比较大的考验。此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发挥一定优势,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第一,初创期银行股东可以提供同业授信;第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在其出现支付困难时,主要出资人必须要提供流动性支持,在有银行股东做信用背书的前提下,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授信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能够做到“负债-资产-负债”的良性循环,杠杆提升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获得肯定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成熟的中银、北银应该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路径:ROA不会特别高,2%-3%的水平,但是杠杆可以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快提升,因此其ROE水平可以到30%。
对于电商系的消费金融业务来说,短期盈利能力并不具备优势或者说不是重心,但长期来看,其积累的数据价值巨大,一旦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将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成为行业的两类成功典范。
以京东白条为例。截至2015年11月,其月服务费率仅为0.16%,年化服务费率为1.92%,仅资金成本就难以覆盖(ABS仅利息成本就在4%以上),因此推断,京东白条战略重心并不在短期盈利,而在数据积累。
其实,在前面关于ROA的测算里,我们已经隐含了对风险的假设。利差9%,ROA仅为3%,两者之差6%基本可认为是资产减值损失和业务管理费用对收入的耗损,其中3%- 4%的长期平均不良生成率是隐含假设,这里的长期平均既指纵向时间轴上的平均也指横向不同个体之间的平均。
截至2015年9月,消费金融行业不良率2.85%。最早成立的北银、中银、锦城、捷信市场份额大约占了70%,而这四家开业已经超过5年,基本已经进入了稳定期,所以2.85%这个不良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截至2015年6月,中银的不良率为1.79%,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143%。
消费金融公司的成长速度到底如何?
初创期银行系成长速度相对更快
从历史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成长明显快于其它类型,原因之一是其笔均贷款余额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并且初创期的融资瓶颈和产品渠道相对更能妥善解决。发展得最快的为北银,余额平均每年新增35 亿。
一旦实现良性循环爆发增长可期
而纵向来看,越发展至后面,一旦突破融资瓶颈形成“负债-资产”良性循环,其成长速度可以继续维持爆发式增长,比如中银。
消费金融公司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并且非固定值具备弹性。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是错位竞争,因此消费金融行业本质上改变的是居民的负债消费比,即居民消费支出中借钱的比例将会有提升。2015年预计居民消费支出27万亿,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43万亿,消费金融行业每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比1个百分点,即有数千亿市场。假如2020年由消费金融公司提升的负债消费比为2个百分点,对应的市场空间便有8600亿。当然,2%远不是上限。
消费金融与信用卡的本质区别在于:消费金融是能够切实提高客户的消费能力,信用卡的用户一般不是资金短缺人群,即使出现逾期罚息或者分期还款也是对所有用户统一定价,而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对有资金缺口的中低收入人群按风险定价来提供融资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凭什么能做起来?
除了政策鼓励,此时消费金融成为风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将大大降低零售业务乃至消费金融业务的人工成本:每笔贷款金额越小,越需要依靠风控系统将授信流程标准化,既是用户体验的客观要求,也是金融机构降低人工成本的主观需要。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互联网,沉重的消费金融注定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风控,以分钟计的审批效率。相比于银行至少2个星期的授信审批周期,消费金融聚焦更小额信贷,并且一般遵循“额度越小,审批速度越快”的规律,线上的小额消费贷款审批时间以分钟计。
个人征信体系将与消费金融行业共同成长。风险识别是金融行业的核心,数据是风险识别的前提。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是一个客户信用数据积累的过程,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而另一方面未来个人信用体系的大量数据将来自消费金融行业。
此外,互联网大大降低获客成本。消费金融公司基本均有APP产品,信用生活唾手可得。
谁能做好消费金融业务?
当前,我们看好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的这一类消费金融公司。长期来看,电商系消费金融业务会有比较大的数据价值,但短期盈利不佳,即使盈利,其持续性存疑。
第一,做好金融的前提是对金融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互联网金融平台接二连三的出事,再次说明金融行业的专业性以及脆弱性。做金融业务的第一步,对金融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金融基因就赢在起跑线上。
第二,消费金融公司的银行股东,能够在初创期给予资金支持。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难度比预想中要更大一些,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起步期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和发行金融债券。而股东存款支持力度有限,只能依靠资产证券化以及同业授信。在同业授信方面,银行股东可以发挥两个重要作用:(1)直接提供一定的授信支持,比如成都银行2013年、2014年提供给锦程的资金分别占到负债余额的67%、30%;(2)由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提倡主要出资人在其出现支付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因此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实则有银行股东作为隐性担保的正面影响。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